书城养生不生病的中老年生活
10992500000006

第6章 健康由“动”始,长寿由“勤”来

英国有一句谚语:“没有一个长寿者是懒汉”,这句话颇有道理。人来到地球上,就负有劳动的使命。如果缺乏“勤”而沾染“懒”,则有悖于大自然的生存规则,要知道造物者总是偏爱勤劳的人。所以,中老年人要抵抗衰老,延年益寿,必须在“勤”字上下工夫。

天道酬勤,勤劳也是长寿药

勤劳,在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努力劳动,不怕辛苦,但就养生来说,则是指身体多动,大脑勤用。

可能是因为操劳了大半辈子,很多退休的老人觉得,年轻时为了生活到处奔波,老了就应该好好享享安乐清闲之福。于是乎,天天无所事事,散漫无聊。岂不知,这样一来身体得不到锻炼,大脑也开始变得迟钝,更加加速了身体老化的进程。

有的老人比较注意锻炼身体,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运动一番,只是他们只运动了身体,却遗忘了大脑。从表面上看,身体确实很硬朗,但实际上却不是真正的健康。当然,这并不是说,让老人们只动脑而四体不勤,而是应当坚持体脑双勤,身心兼养。知道吗?有些人之所以会未老先衰,就是由于体、脑没有并用,违反了“善养者生”的古训。

著名教育家卡耐基曾经说:“要忙碌,要保持忙碌,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药——也是最美好的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座右铭则是“天道酬勤”。天道酬勤,学有所成,建功立业如此,锻炼身体,养生长寿也是一样。

体脑双健,身心并用,让70多岁的老大爷像小伙子一样拥有敏捷的思维,健康的身体。用进废退,虽是老话却是真理。总之,多用脑,勤动身,让青春永远为自己停留。

“健”从口入,嘴勤促脑灵

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嘴勤促脑灵,也就是说只要勤用嘴,大脑就会保持灵活,也就不会出现反应迟钝的现象。

那么,怎么个嘴勤法呢?

其实,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高深,只是多动嘴而已。比如多讲一些话,这样不仅可以直接刺激颅内的语言中枢,而且口腔和大脑距离近,运动和刺激口腔可使脑部血液供应充分,改善大脑的供氧状态。还可以多唱歌,德国神经学家曾研究发现,音乐家的大脑中连接左右大脑的神经纤维集合体──胼胝体,要比非音乐家的粗大10%~15%。唱歌对神经系统的刺激是全脑性的,它可以提高整个大脑的活力,促使其健康。

当然,如果您不想发出声音,也可以在每天早上多漱几遍口。知道吗?据俄罗斯科学家研究发现,漱口也是可以对大脑进行按摩的,这对大脑可以起到非常良好的保健作用。

老了,脑子不管用了,经常会听到身边的中老年人脱口而出。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容易忘事,反应也会变得比较迟钝,其实,这只是由于大脑缺乏锻炼而造成的反应不灵敏。

嘴勤与抗衰老

嘴是脑的近邻,一举一动皆牵涉到脑。多笑、多说、多咀嚼,都可对脑产生积极影响。以笑为例,笑可牵动面部肌肉达13块之多,尤其有利于开发大脑右半球的功能。

多咀嚼是指就餐时细嚼慢咽或适当吃有一定硬度的食品,其作用与笑有“异曲同工”之妙。

勤动双腿,迈向健康之路

能躺着,绝对不坐着;能坐着,绝对不站着!

这是对一个懒人的描述,却是很多中老年人的真实写照!

可能是由于生理功能的减退,很多中老年人都喜欢静静的生活,导致动与静的严重失衡。想想看,中老年人在家里,不是长时间的坐着,就是长时间的卧着,久而久之,中老年朋友真的就只能坐或卧了。

俗话说得好,“人老腿先老”,这可不只是一句俗话。由于血管的硬化,血液循环的不良,双腿的功能随之减退,于是开始出现骨骼肌肌力减弱、腿脚不灵、步履缓慢、骨质疏松的现象。要针对这些不良现象进行改善,勤动腿是绝对有必要的。

对于年轻人来说,动腿不需要那么刻意,不经意间可能就已经走出好远了。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讲,整天待在家里,双腿的使用频率没有那么频繁,于是就需要刻意动一动腿。

闲来无事,就可以走出家门,沿着周围转上一圈,只要听任双脚散慢地向前漫步,从容不迫,缓慢向前走就行了,这就是所谓的散步,毫不费力的一种运动方法。另外,也可以选择快走的运动方式,对于一个健康的中老年人来说,每分钟100步左右,一天走上6000步左右,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