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中老年生活
10992500000036

第36章 “空巢”,老人必须面对的一道坎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出现了。对于“空巢”老人来说,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远没有缺乏精神慰藉、孤单寂寞更让他们受伤。想要不受伤,想要跳过“空巢”这道坎,老人要做的就是坚强面对。

做到“一二三四”,过快乐“空巢”生活

两只鸟喂大一窝小鸟,慢慢地,翅膀硬了的小鸟高飞而去,只留下老鸟守着空空的窝,这是自然界存在的“空巢”现象。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子女因种种原因不在老人身边,偌大的房子里只剩老人独自生活的“空巢家庭”也越来越多。

于老伯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北京一家研究所工作,小儿子远在美国。虽常以儿子们为荣,但老两口心中的孤寂难以言说。儿孙不在身边,每天除了看电视打发时间,就是找几个老伙伴打麻将。渐渐地,于老伯的脾气变得偏激而固执,老两口还经常吵架,乐观的他们慢慢变得不快乐。

要摆脱这种不健康的生活状态,老年人必须做到“一二三四”准则。

一个中心,以自立为中心。以前的“老有所养”放在今天已经不是那么准确,儿女可以给您最好的生活质量,却不能整日待在您的身边。这时候,您要学会的就是自立。自立,把这个词放在老人身上似乎有些不对,但在当今的形势中,老人难道不需要学会自立吗?

两个基本点,生活得宽容一点、潇洒一点。到了晚年,就是要享受生活,不要总是把自己的退休金存起来,说什么留给孙子、儿子。辛苦了一辈子,为什么不对自己宽容一点,让自己活得潇洒一点呢?

三乐,自得其乐、自娱自乐、助人为乐,此为三乐。快乐是人们追求一生的东西,让自己快乐点,不管是自得其乐、自娱自乐,还是助人为乐,只要能让自己快乐起来,怎么样都好。

四老,老伴,老窝,老底,老友,此为四老。少年夫妻老来伴,到了晚年,如果能和老伴一起生活,绝对会是人生一大幸事;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窝,会让人有一种归属感,也会让人觉得安全很多;老底不需要太多,够用就好;和老友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度过悠然自得的一天,这时候谁还管什么“空巢”不“空巢!

关于“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一般指的是子女离家后的老年夫妇。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家庭“空巢”综合征主要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老人们,不要让自己“空巢”又“空心”

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据天津有关机构统计,天津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131.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27%,这标志着天津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沈阳的调查中显示,有120多万老年人,占沈阳市总人口数的14%,而“空巢”老人达到26.9万,形成了13.8万户“空巢家庭”。

“空巢”老人最容易感觉孤独,柳老汉为了排解这种孤独感,为了让忙碌的儿女们能常回家看看自己,几年来,他经常向儿女们说谎话称“不行了”,装大病不下20次,装小病更是不知多少回,上演了春节晚会小品《假话真情》的现实版。

或许老人们能忍受“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不能空,老人的心不能寒、心不能空。但是儿女们又不能整天待在他们的身边,要怎样才能解决老人这种“空巢”又“空心”的情况呢?

要解决这种情况,首先老人们必须要知道,儿女大了,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可能整天待在自己的身边。要告诉自己,孩子离开家就代表了他们已经成熟、独立。在儿女离开家之前,老人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生活重心,不要凡事都围着孩子转。

孩子离开家了,就剩一对老夫妻,这时候夫妻之间就需要更多的关心和体贴。也可以趁这个时候,和老伴建立新的生活和感情,不妨这样想,家里没有了第三者吵吵闹闹,可以和老伴平静地过只属于两个人的生活了。

多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培养自己更多的兴趣爱好,多交一些朋友,这些都是克服老人“空巢”心理的途径。当自己置身于团体活动时,当自己在进行喜欢的项目时,当自己和朋友大聊特聊时,所有的烦恼都会被抛于脑后的。

“空巢”老人,要学会使用通信工具

手机、电话,这些现代化的东西很多老人都不会用,但在关键时刻,这些东西却可以抢救他们的性命。

70多岁的汪老太,一天中午突发脑栓塞,倒在自家沙发上,发不出声音的她只能慢慢等,幸亏一位邻居及时发现,将她送到医院;另外一位张老伯,半夜里要上厕所时,突然发现腰部以下不能动弹,由于家里房子大,住在楼上的老伴怎么也听不到他的呼喊,老人只好含泪挨到天明,大小便失禁,因抢救不及时,他至今还拄着拐杖。

如果当时他们身上有一部手机,事情或许就容易解决得多。因此,老人们,尤其是“空巢”老人,一定要学会使用通信工具,并且要善于利用它们。

在家里的每个居室内都安一部电话,尤其是卫生间、厨房和阳台上,并且电话的位置不要过高,可以保证在摔倒以后手可以抓到。

当自己发生危险的时候,不要忘了拨打“120”。尽快拨打“120”,很可能就能让自己从死神的手中逃脱。

老人最好为自己配一部手机,并且要随时携带,24小时开机。这样,才能在发生危险的时候尽快得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