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谋略通鉴
10992400000046

第46章 换一个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谋事有时候很难,因为看似明摆着的道德别人就是不接受;谋事其实也很容易,换一个角度、换一个切入点也许就变得轻而易举。

刘邦当上皇帝后,宠信戚夫人。戚夫人的儿子如意被封为赵王,但戚夫人并不满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帝。仗着刘邦宠信她,她缠着刘邦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如意。

刘邦的心里也慢慢活动了。他爱屋及乌,也喜欢如意。虽然大臣们极力劝谏,他还是一直想实现这一主张。

皇后吕雉是刘盈的生母,她心里为此感到十分不安。她知道,高祖一旦做出了决定,光靠大臣们劝谏是扭转不了局面的,况且大臣们在这个问题上意见也并不一致。她和亲信们商议,有人出主意说:

“这件事非留侯不可。留侯足智多谋,皇上事事都听他的。”

张良自从刘邦当上皇帝后,就以身体不好为由,很少过问政事。吕后就让自己的兄弟吕泽设计把张良劫了来,对他说:

“先生常为皇上出主意,现在皇上要换太子,先生就真的高枕无忧吗?”

张良说:“当初皇上处于危难之中,还能用臣的计谋。现在天下安定了,皇上要换太子,是出于个人的情爱。像这种骨肉之间的事,像我这样的大臣就是一百个也没有用。”

吕泽一定要张良想办法,张良只好说:

“这种事情不是凭口舌就能争得了的。天下有四个人,是皇上没有请到的,这四个人都很老了,因为皇上对人傲慢,就逃到了山中,决定不再做汉朝的臣子。但皇上对这四人很看重。要真能不惜重金,叫能言善辩的人拿着太子的书信去请,请来了,就叫他们做客卿,时时跟随太子上朝,让皇上见到他们,可以有所帮助。”

吕后就照他的话做了。

汉十二年,高祖病重,更想更换太子。张良去劝说,但没有起作用。太傅叔孙通讲了一套古今的大道理,并以死相争,高祖假意答允,但心里却仍旧想换。

一天,高祖到了燕地,摆下酒席,太子陪坐。太子身后,有四个人陪伴着,都八十多岁的年纪,胡子眉毛一片洁白。

于是,皇上奇怪地问:“这几个人是谁呀?”四个人就上前应对,他们是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刘邦大惊:“我一连几年都请你们来,你们一直躲着我,为什么现在跟随我儿?”四个人都说:

“陛下总是爱骂人,我们不愿受辱。听人说太子仁爱忠孝,对士人又很尊重。天下人没有不愿伸长脖子,为太子而死的,所以我们出来辅助太子。”

四人敬完酒,就都出去了。刘邦目送他们,叹了口气说:“羽翼已成,难以动摇了。”

太子没有被更换,全是凭着这四个人的力量。

更换太子,从今天的角度看很难说是否正确,刘盈上台后被吕后篡权,吕后和她的家族一直把持朝政十一年,后来闹了大乱子,差一点把汉朝的江山掀翻了;要是如意当了皇帝,最坏也不过是这样的结果。刘邦不想让刘盈接替自己,除了宠爱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外,恐怕也是不愿让生性残忍的吕后有机会把持朝政。当然,就事论事,在说服刘邦、保住太子的问题上,张良做得非常巧妙。他也当面劝谏,但适可而止,因为他知道这种事情不是凭口舌之利可以做到的。惟一可行的就是加固太子的地位。有贤人来支持他,并说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而死,不能不使汉高祖心动。如果换掉太子,真的天下大乱,这是刘邦绝不愿看到的。作为统治者,江山总是重于亲情,张良的计策,也算是釜底抽薪之计吧,在太子锅下面加了把火,就等于在戚夫人的锅下撤了把火。

[智慧方圆]现实中的问题总有其多样性和复杂性,如果以不变的眼光看问题,做起事来往往一条道跑到黑。实际上看起来似乎无解的难题,角度一变、思路一变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