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是孩子的错
10991600000003

第3章 父母是家里的老大

父母是世界上最小的官,这个官无须凭文凭和证书竞争上岗。随着孩子的出生,父母的身份自然得到认证。在很多家庭,父母是大权在握的统治者父母,不仅有经济大权,还掌握全家人的命运。在父母的绝对权威下,孩子须绝对服从。高兴时偶尔正眼相看,不高兴时动辄打骂。

在中国,父母的权威与父母制传统习俗有紧密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制度,儒家文化中尊崇孝顺和长幼有序等观念,一定程度上造成父母绝对权威与子女绝对服从的教育模式。在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父母的绝对权威曾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如今这种封建父母制虽已淡化,但其影响却依然不可小觑。

很多专制的父母在情感态度方面倾向于拒绝和漠视孩子,要求孩子无条件遵守规则,但缺少对规则的解释。当孩子反抗时,他们会强迫并惩罚孩子。很多孩子在父母的棍棒下战战兢兢、提心吊胆地生活。这种专制的做法对孩子是一个很大的桎梏,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屡见不鲜,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失败的家庭教育。

父母专制的思想和方式会阻碍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导致孩子出现胆小、畏缩、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这些孩子容易有敌对情绪。遇到挑战时,男孩易变得极其愤怒;而女孩因为依赖性强,则易采取回避的态度。

父母权威的建立,不能靠无原则的迁就、哄劝、爱抚,也不能靠物质和金钱收买,更不能靠压制和打骂,而必须靠父母正直的品行、模范的行为和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孩子得到父母的尊重和信任,愿意把父母当成生活、学习乃至工作的顾问,心甘情愿地听从指教。这种朋友般的关系代表一种平等的地位和互动,包含了西方文化中自由、平等,观念。

如前苏联教育专家马卡连柯所言,“权威应当不是由父母对子女的方式,而是由父母自身决定的……权威的根源只出于一个地方:那就是父母的操行,包括行为的各方面——换句话说,就是包括父母两人的全部生活:他们的工作、思想、习惯、感觉和意图。”

父母权威是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但权威不是专制的管理和束缚。从另一个角度说,父母权威与朋友角色并不对立。父母权威应建立在充分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怀着爱心有效地引导和扶持孩子。在孩子能够独立时,应减少控制并渐渐淡出,从而发展孩子的自主性。

在爱与管理之间,在权威树立的过程中,父母要有方法负责任地教育子女,引导他们走上人生之路,不能放任自流,给予绝对自由,使孩子走入人生的误区。基于此,瑞士教育专家提出了“半权威式”的教育方式,给喜欢在家当老大的父母敲了一记警钟。所谓半权威式的教育,即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以自己的言行为榜样,训练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父母应先树立一个正面的自我形象,再去约束和要求孩子,从而树立权威。其中,父母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安排切实可行的起床、吃饭、做作业、做家务、游戏等作息时间,要求孩子严格遵守。

第二,讲究方法,讲究教育艺术。

第三,为孩子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

父母只有如此,父母才能真正树立父母的权威,真正成为孩子的老大。并且让孩子甘心被自己所引导,并把良好的生活准则一生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