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是孩子的错
10991600000010

第10章 社会太危险,孩子要保护起来

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一种弊端:父母总是习惯于严实地保护孩子,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当心,这样太危险,不能做。”如此,孩子生活在父母铸就的“铜墙铁壁”之中,养成处处依赖他人的习惯。

不可否认,社会上有潜在的危险,但不意味着要让孩子永远躲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是体力还是智力,都处于未成熟阶段。孩子身体器官比较娇嫩,神经系统也比较脆弱,动作协调性差,所以走路摔跤、弄伤自己是经常发生的事。但是,父母不能因噎废食,不让孩子自己学走路,不让孩子去接触社会。

……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孩子常常难以感觉到危险的存在。孩子从感觉陌生到适应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包办将剥夺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这样将导致家庭成为培育小公主、小皇帝的摇篮,所有的日常细节都由父母一手包办。比如吃西瓜,把西瓜瓤切好,瓜子全拣出来再让孩子吃。父母看不到危险,孩子也就没有所谓安全与否的概念。然而,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家中,等孩子长大走向社会后,很可能会由于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而受到伤害。

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栏目曾播出这样一则故事——《北极熊的故事》。在冰天雪地的北极,北极熊妈妈带着两只出生不久的小熊锻炼着各种生存本领。众所周知,北极光照时间特别短。所以,小熊只有4个月的时间和妈妈待在一起。在这期间,它们不仅要学会如何获取食物,而且要学会怎么去保护自己,躲避猛兽、抵御风寒等。

在艰苦的条件下,小熊很快就学会了妈妈所教的本领,从而适应北极的生活。北极熊给了我们人类的教育以深深启示。如果熊妈妈对孩子实行过度保护,那么它们是不可能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继续锻炼并生存下来的。熊妈妈的教育是一种成功的生存教育,它在教自己的孩子们如何去保护自己,应对危险,而不是给孩子撑开保护伞。今天对过分保护,终将造成明天的伤害。同理,人类也是如此。

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教育大多是封闭式的,对孩子的保护可谓无微不至。一方面是生活上从头到脚进行包办,使得孩子缺乏独立性,人为割裂孩子成长的必经途径。另一方面是行为上里里外外的包办,造成孩子严重依赖父母,离开父母便寸步难行。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他们或退缩躲避,或自信固执,或绝望失常。结果只有一个,被冷酷的现实所抛弃。

过强的父母与子女的一体感进一步导致了家庭中的过分保护。我的表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也许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她把孩子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把孩子的忧伤当成自己的忧伤。她曾经对我说,我把孩子当成生活的全部意义所在。孩子考了低分,她就像自己做错事一样难过;孩子成绩好,她就非常开心。更过分的是,如果孩子参加活动,她往往不惜一切代价跟随前往。有次,学校安排孩子们去公园义务劳动,表妺则头顶骄阳、焦急不安地跟去了。幸亏被老师拦住,不然肯定要替孩子干活的。身边像我表妺这样的父母有很多,他们几乎想代子女生活。过分保护会让孩子遇事手足无措,会经常感到紧张。父母总是诸多担心,比如孩子们趴在地上玩,父母就会怕孩子把衣服弄脏;孩子跟伙伴出去玩,怕被欺侮……无论孩子做什么,父母都不放心,要么不让参加,要么像保镖一样在后面跟着。父母如果孩子有点调皮的举动,比如爬到桌子等高一点的地方往下跳,不管有没有危险,父母一般都会出言阻止。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就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样的孩子到了少年青年期,则表现为社交无能,害怕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社会。要改变,就必须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成长的空间。要学会放手,才能让孩子真正独立。父母无法替代孩子走过锻炼这个过程。当孩子在为融入社会做出尝试时,父母所要做的是鼓励而非保护,鼓励他们去积极地适应,鼓励他们去主动地改变。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生出自我保护的“膜”,应对来自社会的危险。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将真正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