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惟有园林
10990800000024

第24章 宁波天童记游

天童寺是浙江宁波著名的古刹,早在宋代已是中国佛教“五山十刹”之一。当时日本来华的高僧,以到明州(宁波)参拜此寺为荣。从日本今尚藏有的南宋时绘的《大唐五山诸堂图》中,还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天童寺的规模。而今世界的佛教信徒能娓娓道此寺者,亦不乏人。它不但是古寺,同时又是宁波的一个风景区,远道跋涉而来朝山进香、游山观水者,长年络绎于途。

天童寺是我重游之地,记得八年前曾经来过。那时候途中的小白岭公路尚未筑成,从育王寺徒步到天童寺,足足花了半天工夫,黄昏入寺已是人倦力尽。这次因为宁波附近的保国寺北宋大殿要修理,我受文化部的委托去计划此项工程,顺便得来到此名山古刹,再领略一次山光岚影与梵音晨钟。

天童寺在宁波市东乡。从市区乘汽车前往,可先看中途的育王寺。这寺亦是“五山”之一,与天童齐名。育王寺被四山环抱着,寺内有舍利殿和元代古塔,参天老树与红墙黄瓦相映成趣,景色不亚于天童。从育王寺出发,至天童大约有二十里山路,经过万松关后,景色更加清丽,苍山四合,水田纵横。来时正值插秧时节,男女成群,点缀其间,诚大有“相看好处无一言”之感。万松关是入天童寺山径的开始,经过一座小白岭。这岭在从前是天童道中最艰苦的一段山路,如今修了平坦的公路,乘着汽车从山间蜿蜒而上,山岭的镇蟒塔,时而在前,时而在后,一会儿又悄然远逝。这样在松林中走了一阵子,再经过天童镇,在万松林间迎面便是天童寺的山门了。寺外一池如镜,古木苍翠,境界幽绝,怡人心脾。这池名外万工池,沿池入内,见七塔横列,倒影在内万工池中,虚实互见,水天一色。而在数峰合抱中,山间的晓雾,树间的晨露,染得树木更葱翠欲滴,宛如一幅未干的水彩画图,秀润鲜丽,有使观者衣襟皆润的感觉。

入内为一大组的建筑群,便是天童寺了。中国的寺院在选地上是用过一番推敲的,它必安排在山间最高爽的地方,有良好的水源,无烈风寒日,具坐拥与顾盼山色之胜,隐而不露,遥看近无。及寺则豁然开朗,妙趣横溢。古人说天童:“群山抱一寺,一寺镇群山。”确将寺的形势概括殆尽了。寺由天王殿、佛殿、法堂、藏经阁、罗汉堂、奎焕楼、大斋堂等几百间房屋组成,依山筑屋,俨然有序,极庄严肃静的气氛。其间奎焕楼为迎宾之处,粉墙花影,尤具江南园林的特色。晨雾夕阳,造成了不同的山间景色,使游者各领其趣。山的最高峰名太白峰,是宁波附近的最高山岭。人们如沿山径登峰,可以经过玲珑岩,善才洞等名胜。这一路的风景更为宜人,峰回路转,岩危泉湍,下望脚下群山,如揖如拱,豆人寸屋,尽呈眼底。山间盛产松竹,如今已设立了森林局,进行植树造林。据调查所知,此地已有六百多种树木,将天童点缀得更为美丽了。

寺内藏经阁置有“钦赐”龙藏经全部,这是僧侣们的图书馆。我看见虔诚的和尚与信仰佛教的男女,安静地在那里阅读,城内的图书馆工作者还帮助着整理曝晒。今年春间,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曾远道来此礼佛多天,极一时之盛。寺内厨房中置放着一个直径二米半多、厚约五厘米的大铜锅,它可容一千五百斤米。铭上写着“大明崇祯辛巳十四年(公元1641年)仲冬重镌造”,算来已三百多年了。山间因多竹,笋味鲜美,这是不到山间不能享受到的风味。

我到过的许多名山古寺,当然各尽其妙,无可轩轾。但像天童能秀丽雄健两者兼有的,还是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