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惟有园林
10990800000016

第16章 苏州沧浪亭

人们一提起苏州园林,总感到它封闭在高墙之内,窈然深锁,开畅不足。当然这是受历史条件所限,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但古代的匠师们,能在这个小天地中创造别具风格的宅园,间隔了城市与山林的空间;如将园墙拆去,则面貌顿异,一无足取了。苏州尚有一座沧浪亭,也是大家所熟悉的名园。这座园子的外貌,非属封闭式。因葑溪之水,自南园潆洄曲折,过“结草庵”(该庵今存白皮松,巨大为苏州之冠)涟漪一碧,与园周匝,从钓鱼台至藕花水榭一带,古台芳榭,高树长廊,未入园而隔水迎人,游者已为之神驰遐想了。

沧浪亭是个面水园林,可是园内则以山为主,山水截然分隔。“水令人远,石令人幽”,游者渡平桥入门,则山严林肃,瞿然岑寂,转眼之间,感觉为之一变。园周以复廊,廊间以花墙,两面可行。园外景色,自漏窗中投入,最逗游人。园内园外,似隔非隔,山崖水际,欲断还连。此沧浪亭构思之着眼处。若无一水萦带,则园中一丘一壑,平淡原无足观,不能与他园争胜。园外一笔,妙手得之,对比之运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园林苍古,在于树老石拙,唯此园最为突出;而堂轩无藻饰,石径斜廊皆出于丛竹、蕉荫之间,高洁无一点金粉气。明道堂闿敞四合,是为主厅。其北峰峦若屏,耸然出乔木中者,即所谓沧浪亭。游者可凭陵全园,山旁曲廊随坡,可凭可憩。其西轩窗三五,自成院落,地穴门洞,造型多样;而漏窗一端,品类为苏州诸园冠。

看山楼居园之西南隅,筑于洞曲之上,近俯南园,平畴村舍(今已皆易建筑),远眺楞伽七子诸峰,隐现槛前。园前环水,园外借山,此园皆得之。

园多乔木修竹,万竿摇空,滴翠匀碧,沁人心脾。小院兰香,时盈客袖,粉墙竹影,天然画本,宜静观,宜雅游,宜作画,宜题诗。从宋代苏子美、欧阳修、梅圣俞,直到近代名画家吴昌硕,名篇成帙,美不胜收,尤以沧浪亭最早主人苏子美的绝句:“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欲暖弄微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最能写出此中静趣。

沧浪亭是现存苏州最古的园林,五代钱氏时为广陵王元璙池馆,或云其近戚吴军节度使孙承佑所作。宋庆历间苏舜钦(子美)买地作亭,名曰“沧浪”,后为章申公家所有。建炎间毁,复归韩世忠。自元迄明为僧居。明嘉靖间筑妙隐庵、韩靳王祠。释文瑛复子美之业于荒残不治之余。清康熙间,宋荦抚吴重修,增建苏公祠以及五百名贤祠(今明道堂西),又构亭。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重修,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重建,遂成今状。门首刻有图,为最有价值的图文史料。园在性质上与他园有别,即长时期以来,略似公共性园林,“官绅”宴宴,文人“雅集”,胥皆于此,宜乎其设计处理,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