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环秀山庄为江南名园之一。园中叠石系吴中园林最杰出者,是研究我国古代叠山艺术的重要实例。
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市景德路,本五代广陵王钱氏金谷园故址。入宋归朱伯原,名乐圃。元时属张适。明成化间为杜东原所有,旋归申时行。中有宝纶堂,其裔孙改筑蘧园,建来青阁,魏禧作记。清乾隆间,蒋楫居之,掘地得泉,名曰“飞雪”。毕沅继蒋氏有此园,复归孙补山家。道光末属汪氏,名耕荫义庄、颜曰环秀山庄,又名“颐园”。
环秀山庄原来布局,前堂名“有榖”,南向前后点石,翼以两廊及对照轩。堂后筑环秀山庄,北向四面厅,正对山林。水萦如带,一亭浮水,一亭枕山。西贯长廊,尽处有楼,楼外另叠小山,循山径登楼,可俯视全园。飞雪泉在其下,补秋舫则横卧北端。
主山位于园之东部,后负山坡前绕水。浮水一亭在池之西北隅,对飞雪泉,名问泉。自亭西南渡三曲桥入崖道,弯入谷中,有涧自西北来,横贯崖谷。经石洞,天窗隐约,钟乳垂垂,踏步石,上磴道,渡石梁,幽谷森严,阴翳蔽日。而一桥横跨,欲飞还敛,飞雪泉石壁,隐然若屏,即造园家所谓“对景”。沿山巅,达主峰,穿石洞,过飞桥,至于山后。枕山一亭,名半潭秋水一房山。缘泉而出,山蹊渐低,峰石参错,补秋舫在焉。东西二门额曰“凝青”、“摇碧”,足以概括全园景色。其西为飞雪泉石壁,涧有步石,极险巧。
园初视之,山重水复,身入其境,移步换影,变化万端。概言之,“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得真山水之妙谛,却以极简洁洗练之笔出之。山中空而浑雄,谷曲折而幽深。中藏洞、屋,内贯涧流,佐以步石、崖道,宛自天开。磴道自东北来,与涧流相会于步石,至此仰则青天一线,俯则清流几曲,几疑身在万山中。上层以环道出之,绕以飞梁,越溪渡谷,组成重层游览线,千岩万壑,方位莫测,极似常熟燕园(又名燕谷,见《常熟园林》),唯用石则不同(燕谷用黄石,山庄用湖石)。留园西北角,一溪之上,架桥三层,命意相同,系晚明周秉忠(时臣)叠,时间早于造燕园的戈裕良,可知其手法出处。
环秀山庄假山,传出乾嘉间常州戈裕良手。文献可征者,唯钱咏《履园丛话》,近人王謇《瓠庐杂缀》所记亦袭是说。兹就戈氏今存作品,如常熟燕园、扬州意园小盘谷(据秦氏藏意园图记),及乾嘉时代叠山之特征,可确定为戈氏之作。
我对于清代假山,约分为清初、乾嘉、同光三时期。清初犹承晚明风格,意简而蕴藉,虽叠一山,仅台、洞、磴道、亭榭数事,不落常套,而光景常新,雅隽如晚明小品文,耐人寻味。至乾嘉则堂庑扩大,雄健硕秀,构山功力加深,技术进步,是造园史上的一转折点。而戈氏运石似笔,挥洒自如,法备多端,实为乾嘉时期叠山之总结者。此时期假山体形大,腹空,中构洞壑、涧谷,戈氏复创钩带法,顶壁一气,技术先进,结构合理,视前之纯以石叠与土包石法有异,较叠山挑压之法提高。能以少量之石,叠大型之山,环秀山庄即为典型例子,非当时有较充裕的经济基础与先进之叠山技术,不克臻此。杭州文澜阁、北京乾隆御花园,皆此类型。当时社会倾向于大山深洞,而匠师又能抒其技,戈裕良特当时之翘楚。降及同光,经济衰落,技术渐衰,所谓土包石假山兴起,劣者仅知有石,几如积木。我曾讥为“排排坐,个个站,竖蜻蜓,叠罗汉,有洞必补,有缝必嵌”。虽苏州怡园假山在当时刻意为之,仍属中乘;其洞苦拟环秀山庄者,然终嫌局促。
山以深幽取胜,水以湾环见长,无一笔不曲,无一处不藏,设想布景,层出新意。水有源,山有脉,息息相通,以有限面积(园占地约2.4市亩,假山占地约半市亩)造无限空间;亭廊皆出山脚,补秋舫若浮水洞之上。此法为乾隆间造园惯例,北京乾隆御花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屡见不鲜,当自南中传入北国者。西北角飞雪岩,视主山为小,极空灵清峭,水口、飞石,妙胜画本。旁建小楼,有檐瀑,下临清潭,具曲尽绕梁之味。而亭前一泓,宛若点睛。
叠石之法,以大块竖石为骨,用劈斧法出之,刚健矫挺,以挑、吊、压、叠、拼、挂、嵌、镶为辅,计成所创“等分平衡法”,至此扩大之。洞顶用钩带法。叠石既定(戈氏重叠石,突出使用,下脚石以黄石为之),骨架确立,以小石掇补,正画家大胆落墨,小心收拾,卷云自如,皴自峰生,悉符画本,其笔意兼宋元山水画之长。戈氏承石涛之余绪,洞悉拼镶对缝之法,故纹理统一,宛转多姿,浑若天成。常州近园(康熙十一年,即公元1672年笪重光有记,王石谷有图),映水一山,崖道、洞壑、磴台,楚楚有致。此园早于戈氏,度戈氏必见此类先例,源洲有自,总结提高。但洞顶犹为条石,为早期作品可证。壁岩之法,计成已有论述,而实例以此山为最。崖道之法,常、锡故园用之者,视苏州为多(常州近园、无锡明王氏故园、石圹湾孙氏祠假山),此山更为突出。网师园假山亦佳,似为同时期稍晚作品。戈氏叠山以土辅之,山巅能植大树,此山与常熟燕园皆然,惜主山老枫已朽。
移山缩地,为造园家之惯技,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择景模拟,叠石成山,则因人而别,各抒其长。环秀山庄仿自苏州阳山大石山,常熟燕园模自虞山,扬州意园略师平山堂麓,法同式异,各具地方风格。再如苏州网师园之山池,其蓝本乃虎丘白莲池,实同一例。环秀山庄无景可借,洞壑深幽,小中见大;而燕园借景虞山,燕谷石壁,俨如山麓;意园点石置峰,平远舒卷,“园以景胜,景因园异”。大匠不以式囿人,而能信手拈来,法存其中,皆成妙构。
环秀山庄假山,允称上选,叠山之法具备。造园者不见此山,正如学诗者未见李、杜,诚占我国园林史上重要之一页。
我每过苏州,必登此假山。去冬与王西野、邹宫伍二同志作数日盘桓,范山模水,征文考献,各抒己见,乃就鄙意为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