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孩子服你
10988700000030

第30章 运用科学的方法使孩子爱上学习

(1)儿童不爱学习的原因

儿童不爱学习也就是厌学,是由于学习动力缺乏所致,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父母不切实际的要求

望子成龙,要求过高。要求过高的后果是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继而导致上进心丧失和学习动力缺乏。特别是当家长采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时,孩子便会以一种逆反的行为报复父母的不公正。

要求过低或放纵。大多数孩子进入学校是以一种新鲜感走进校园的,如果此时父母对儿童的要求过低,整日忙于自己的事,而忽视了孩子入学后的心理变化,一旦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认为学习太苦而失去了兴趣和动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厌学。

一些父母很少考虑孩子的能力、年龄和原有基础等因素,盲目地对孩子提出一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例如硬性地规定孩子考试成绩一定要“双百”,至少也要在班里位居前三名;一味地要求孩子多学知识,今天强迫孩子参加这个补习班,明天强迫孩子去上那个辅导课,琴棋书画样样都不能缺……

这些强人所难、拔苗助长式的做法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当孩子感到心力交瘁、再也无法承受这些压力时,他们就会奋起以言语或者行动来反抗。

②严重的家庭问题

生活在一个经常发生纠纷的家庭,孩子会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由于安全感丧失,家庭不断地激烈争吵和高度紧张气氛,使焦虑的孩子无法再对学校发生兴趣。

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依然信奉“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做错了事或者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开始大发雷霆,动辄打骂、罚跪、罚站甚至逐之门外……

这些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个性较温顺的孩子经常会屈服于父母的威严,但同时也遭受了巨大的心理伤害,因此而变得胆小、懦弱和自卑。而个性较刚强的孩子则会产生与父母对立的情绪,并不时地以反抗的形式来回应家长,最终逆反成性!

而一些父母从来都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仍然对孩子过分迁就。长此以往,孩子会想当然地认为,犯错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妈妈也不会批评自己,由此会养成不允许别人批评、指正的习惯。不言而喻,当父母想对其进行管教时,被宠坏了的孩子,自然不服管,只会对抗、逆反!

③儿童的自身问题

儿章心理发育不成熟。儿童虽然智力水平属于正常,但社会适应能力差,幼稚、缺乏积极的进取精神。自信心缺乏,开始孩子对学习很感兴趣,信心十足。但孩子的创造力和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被思想保守、生活刻板、只注意分数的父母所压抑,所以孩子不仅不能为自己的独特性、创造性而骄傲,反而会感到自己无能而自暴自弃。

④学校中的问题

学习负担过重;学校生活过于紧张;学校的纪律过严而刻板;孩子在学校中常常受屈辱。

⑤恶劣的学习环境

父母不爱学习;学习条件太差;学校和社会风气不好。

我们积极倡导“科学读书,科学考试”新理念,所谓科学读书就是提倡读书就像运动员一样,为保证效率高而随时调整好状态,不要在脑疲劳的状态下读书,否则会导致成绩差,更会让人对读书失去信心。考试时更要调整到最佳状态,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应有水平,甚至超长发挥,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打破不良的学习状态造成的恶性循环,让所有孩子“提高学习能力,享受快乐学习”。

一般的家长都看中是否用功学习和学习的方法,当然不可否认这两方面都很重要,而在这些因素中学习的状态与考试的状态就占到了50%,但往往被忽视了其重要性,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的主要工具就是大脑,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应该调整好大脑的状态。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的孟庆茂教授做过权威的调查报告指出:现代化的世界多姿多彩,信息繁多,游戏和网络充斥,这很多的刺激令学生难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再加上家庭与学校引导不利,教育失误,造成很多学生精神涣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出现注意力障碍,出现多动,不能注意听课。即使学生自己想学习,也不能做到自我控制。这一现象不但令教师,家长和孩子焦虑,更是引起各方面专家,包括教育家,心理学家,神经学家,生理学家及医生的关注。他们纷纷开始研究如何能令孩子保持注意力集中,如何训练注意力有问题的儿童,使他们的注意力能够做到自我控制,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许多的研究报告指出: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孩子,都不能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注意力集中水平对孩子成绩的影响比智商高低还重要,很多高智商的孩子不能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这是因为他们不能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听课和学习。

注意力是一切能力之母。注意力是学习的窗口,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哪里有注意力,哪里才有思考和记忆。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成绩一定是不好的。

成绩不好的孩子,注意力一定是不集中的。

凡是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成绩一定是非常好的。

凡是成绩好的孩子,注意力一定是非常集中的。

减量不等于减负

减轻孩子的负担,减少孩子的在校学习时间,不准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专家、学者、教师、家长都一致认为:每一个年级的孩子都有相应的学习任务。既然有任务,就必然有规定的学习量,这必然会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孩子不可能通过减少学习量来使读书减负,而应通过提高学习效率来达到减负的目的。因为,要想成绩有所突破,必须付出辛苦的汗水,因此,读书要减负,不可能简单减少读书量,减量不等于减负,惟有提高学习效率,才有真正的读书减负。

集中精神是学习优秀的前提

很多孩子都认为学习时间太少而使复习不好,其实对每个人来说,一天只有24个小时,要学的知识却很多,但时间是有限的,成绩不好,关键是能否集中精神珍惜每分每秒的学习时间。研究表明:只要适当地缓解疲劳和紧张状态,对学习有信心,肯定能提高学习成绩。关键是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首先是让学习状态调整好,学习的时候能集中精神,保证效率。

学习方法的差异就是成绩的差异

整天坐在书桌前看书,倒不如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消除杂念,增强集中注意力。

放学回家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无法正常进入学习状态,消除大脑的疲劳是首要。

有些孩子对考试有恐惧感、紧张感、焦虑感,所以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实力,考试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好状态。

巧妙的引导,让孩子爱上学习。

成功带来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习的欲望。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2)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一定都想知道,孩子在哪个阶段,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知识和学习的能力。一般来讲,这些都是有一定规律可言的。下面以数学为例,分段列举孩子在各个年龄段所具有的能力。

1~3岁,孩子已经有了简单的数字概念,能够辨别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

3~6岁,孩子能够识别数字和认识拼音字母。

6~7岁,孩子开始会做简单加减法,能够分清单数和双数,并能掌握其中的规律。

7~8岁,孩子能做两位数的加减法,能熟练运用乘法表;能使用常见的度量衡,并知道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8~9岁,能比较10万以内数字的大小,并会做3位数的加、减、乘、除法。

9~10岁,能借助工具,运算很大的数字,开始学习小数和分数。

10~11岁,能对分数进行加减乘除。

11~13岁,能对小数进行各种运算,并能理解各种几何图形及相互关系。

在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除了让孩子识字、做算术题、学英语之外,家长还应让孩子掌握一些优秀的学习能力,如让孩子学会阅读、培养孩子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成为小小创造天才等等。

那么,家长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呢?

让孩子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

学习是每个适龄孩子必做的事情。但有调查显示,只有6%的学生感觉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而94%的学生则认为学习是让人心烦和不快乐的事,他们所希望的就是放假休息,或者是上电脑课、上体育课。面对这种现象,确实值得人们深思,为什么大多数的孩子都认为学习是件不快乐的事呢?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曾说:“孩子厌恶学习,主要是觉得‘学习是一种痛苦’。为什么学习被孩子视为痛苦?其原因在于父母把学习和考试扣上必然的关系,每天不停地催促孩子去学习。”

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孩子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他就会觉得学习是无比快乐的事情。但是,家长总是逼着孩子学习,就容易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件比较烦的事情,特别是学习时间一长,孩子就会感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总想出去玩,根本就不能静下心来学习。这时,孩子的人虽在家里,可是心思却早已脱离所学习的内容,不知飞向何方了。

陀螺是不快乐的,因为它是在外力的抽动下才运动。同理,过度的强迫孩子学习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采用正确的、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让孩子爱上学习的86招:

①使孩子主动做功课

你的孩子很听话,是一匹温顺的马儿,但人们常常这么说“能够把马带到河边去,却不能让马儿喝水”。的确,除非马儿很渴,不然,即使能够把它带到水边去,也不能让他主动喝水。

第一招,做作业的时间不宜过长

第二招,放大孩子的优点

第三招,学习不可操之过急

第四招,让他把喜欢的女孩带回家

第五招,先让孩子玩个够

第六招,刺激他,使他全力以赴

第七招,正话反说

第八招,经常改变学习环境

第九招,列一个功课计划表

第十招,先让孩子做擅长的功课

第十一招,让孩子自己抽签决定

第十二招,别在孩子面前评判老师

②如何使孩子听话懂事

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认真聆听他说话,让他感到父母对他的重视与尊重,这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会被树立起来,他也会在与大人的谈话中,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对孩子的理性思维习惯也有良好的帮助。当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一些细节,这样才能比较迅速地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

第一招,借第三者之口赞美孩子

第二招,用书信或日记与孩子交流情感

第三招,用温和的语调交谈

第四招,及时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

第五招,巧妙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第六招,与孩子打成一片

第七招,一次只交待一件事

第八招,常常表达对孩子的信赖

第九招,只提有建设性的意见

第十招,不要指责遭到挫败的孩子

第十一招,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生活细节

第十二招,多用赞赏的话肯定孩子

③如何引导孩子自动自觉

有一种饱和原则,就是孩子们惯有的厌烦心情。虽然强烈的想拥有目的,也能够体会把事情做完的乐趣,但是因为课程繁多在内心产生阻力,无法持续主动地去做事,如果把要求的水准降低,课业的份量减少,继续培养孩子在低潮时的活力,那么他们在低潮过后,又会升起责任心,更主动地去做功课。

第一招,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第二招,先让孩子做不喜欢的科目

第三招,用同一步调增强主动行动力

第四招,让孩子先吃点苦

第五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六招,母亲的激励最重要

第七招,要改变孩子先改变你的态度

第八招,偶尔用恳求的证据与孩子说话

第九招,不在孩子挫败时痛骂他

第十招,给孩子适当的报酬也是行之有效的

第十一招,多带孩子与大自然接近

第十二招,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第十三招,培养孩子主动自我的激励

第十四招,化愤怒为学习的动力

④如何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青春期的孩子常对家长有所不满,因为伴随成长而来的自我要求,总和家长的规定互相冲突,家长必须要尽力克服这种过渡期困难,让孩子顺利地成熟长大。

第一招,引导孩子宣泄不满情绪

第二招,让孩子有自选课题的权利

第三招,认真倾听孩子的不满心声

第四招,把顾客的角色换成孩子

第五招,别让工作忙成为你的借口

第六招,民主方式处理孩子不合理要求

第七招,以退为进说服教育

第八招,用实际利弊得失来处理任性态度

第九招,注意引导孩子的从众心理

第十招,给孩子一个发泄的空间

⑤如何使孩子热爱学习

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下,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模式化的过程,甚至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不管孩子对学习有兴趣还是没兴趣,都得坐在书桌前把课本一遍又遍地看,这也是一个让孩子产生倦意的起因。

第一招,多给孩子讲一些励志故事

第二招,用近期的学习目标来鼓舞孩子

第三招,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很重要

第四招,改掉孩子三分钟热度的习惯

第五招,通过增进食欲促进学习

第六招,教孩子学会保存实力

第七招,适量的运动可使孩子脑筋更灵活

第八招,用激将法促进孩子学习

第九招,利用危机意识促进学习效率

第十招,保持新鲜的学习内容

第十一招,用不同的科目调节读书气氛

第十二招,刻意变换孩子的学习环境

⑥如何消除孩子的学习紧张情绪

身为家长必须深明其理,尽量给予孩子适当的辅导和安慰,让孩子能去除患得患失的不安心理,并时常以乐观幽默的口吻,解除孩子暗存心中的畏惧感,使他们有高度的自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接踵而至的大小挑战。

第一招,陪伴孩子让他有安全感

第二招,以乐观幽默的口吻淡化孩子的失败

第三招,把一个月说成三十天

第四招,多关注孩子心理建设的重要性

第五招,呼吸能调节孩子情绪

第六招,刻意在孩子面前说错话

第七招,吉祥物稳定心情

第八招,排解积虑消除紧张一吐为快

⑦如何使孩子注意力集中

家长应当适度地调整功课进度,而不该守着既定的计划,这样方能得到兼筹并顾的绩效,有些小孩甚至在一旁边看书,一边羡慕别人嬉戏玩乐,心中潜藏着不满的情绪,更会影响他往后的读书兴趣。

第一招,迂回的暗示技巧

第二招,制订不规则分段时间表

第三招,闹钟的妙用

第四招,建一个弹性的功课计划表

第五招,去除“随时都可以做”的松懈意识

第六招,刻意而适度地分配孩子做家务

第七招,让孩子猜题提升考试注意力

第八招,热身必不可少

第九招,用“量”来驱策前进

⑧如何消除孩子学习的迷惑

对于家长来说,其眼中无关紧要的小事,有时往往是孩子心中沉重的负担,所以家长应时时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以旁观者的姿态,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第一招,引导孩子做最正确的选择

第二招,抉择时的诱导询问法

第三招,以一种选择为前提巧妙设问

第四招,黑母牛的奶一样是白的

第五招,拔开遇事慌乱的迷雾

第六招,船到桥头自然直

第七招,亲身体验才是最深刻的

第八招,命运就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

第九招,在孩子房间挂上他微笑的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