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补肾助阳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10987800000011

第11章 补肾助阳(10)

用法与用量:吃肉喝汤。

182.生地鳖甲汤

原料:鲜生地50克,《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她的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

令人颇感惊讶的是,中华先祖们在《内经》里的一些深奥精辟的阐述,虽然早在2000年前,却揭示了许多现代科学正试图证实的与将要证实的成就。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医学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均深受《内经》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无不刻苦研读之,深得其精要,而终成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医。鳖甲1只(约390~500克)。

制法:将鳖甲剖腹去头及内脏,切块,与生地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放入调料,炖熟,即可分次服用。

功能与药理:滋补肝肾。

营养分析:方中鳖甲性平味甘。善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生地清热凉血。

用法与用量:吃肉喝汤。

183.甲鱼补肾汤

原料:甲鱼1只,枸杞子30克,熟地黄15克。

制法:将甲鱼宰杀后,去肠杂,去头、爪、内脏、甲壳,洗净,切成小方块,放入锅,再放入洗净的枸杞子、熟地黄,加水适量,武火烧开,改用文火炖熬至鳖肉熟烂即成。取温食肉喝汤。

功能与药理:滋补肝肾,滋阴补血。

营养分析:甲鱼滋阴凉血,枸杞子滋补肝肾,熟地滋阴补血。

用法与用量:吃肉喝汤。

184.茨实炖水鱼

原料:茨实三两,水鱼一只约1500克,姜一片,酒半汤匙。

制法:1.水鱼放在滚水中煮五分钟,取出刮去背壳及脚上的外衣,洗净斩件,放落锅中炒片刻(炒时不下油),铲时滴干水。

2.把水鱼、茨实、姜、酒放入炖盅内,加入滚水4杯,炖三小时半。食时下盐调味。

功能与药理:补脾固肾,滋阳补身。

营养分析:茨实补脾固肾,水鱼滋阳补身。

用法与用量:吃肉喝汤。

185.苁蓉羊肉粥

《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大约700年前,欧洲鼠疫暴发,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生命,而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虽也有瘟疫流行,但从未有过象欧洲一样惨痛的记录,中医药及《内经》的作用由此充分展示。原料:肉苁蓉30克、羊肉200克,大米250克。

制法:大米淘净,放入锅内与洗净并切成片的肉苁蓉、羊肉同煮,煮熟后放入食盐、味精调味。

功能与药理:肾阳、益精血,用于腰膝冷痛,筋骨软弱等症。

营养分析: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主治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随量食用,可作三餐。

186.羊肉四味汤

原料:羊肉150克,山药120克,肉苁蓉100克,菟丝子15克,核桃仁15克,葱白10根,粳米适量。

制法:原料同煮,做成汤食。

功能与药理:补肝肾,强筋壮骨。用于腰膝酸痛,目暗不明等症。

营养分析: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主治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吃肉喝汤。

187.黄芪炖鸡汤

原料:新本鸡取肉洗净,黄芪片50克,调料适量加酒、精盐和味精。

制法:将鸡肉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放1~2块生姜,烧开后撇去浮沫,加老酒、黄芪,再以文火烧煮。待鸡肉熟透,加少量精盐,再烧数分钟,再加味精少许搅匀即可饮用。

功能与药理:益气补中,对肺肾气虚所致乏力,脾虚食少便溏者有良好疗效。

《黄帝内经》的著成,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黄帝内经》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影响。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营养分析:黄芪性味甘温,归肺、脾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益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血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糖尿病。

用法与用量:吃鸡肉喝汤。

188.冬虫夏草炖老鸭

原料:老鸭一只洗净,加冬虫夏草5克调料加黄酒、精盐、酱油少许。

制法:砂锅炖烂,味优鲜佳,香气醇浓,冬虫夏草虫部细咬可食。

功能与药理: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营养分析:冬虫夏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喘,阳痿、遗精、腰膝酸痛。能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支气管炎、慢性肺炎,肿瘤患者在放疗、化疗后引起的末梢白细胞降低也有一定的疗效:老鸭滋阴清热、对咳嗽、喉痛、齿痛均可服,是甘凉食物。

用法与用量:吃肉喝汤。

189.苁蓉牛鞭

原料:肉苁蓉15克,巴戟天10克,当归3克,牛鞭1副。

制法:1.将鲜牛鞭洗净,用当归汆水去膻味备用;

2.用上汤将牛鞭炖10小时;

3.将苁蓉、巴戟天与牛鞭同时炖2小时,加入调味品,即可食用。

功能与药理:补肾壮阳,填精益髓。

营养分析: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主治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佐餐食之。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原书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每部分各为81篇,共162篇.《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灵枢》的核心内容为脏腑经络学说。

190.杜仲麻油腰花汤

原料:腰子,麻油,生姜,黄酒,杜仲10克,当归5克,杞子10克,黄芪10克。

制法:1.腰子对剖,将白筋剔除冲洗干净,切花刀片,汆汤去腥。

2.将锅洗净,烧热放入麻油、生姜爆炒出香味,加入适量黄酒与水烧开。

3.放入本药包,用大火煮开,改用小火煮三十分钟,直到出味后加入汆过水的腰花和调味品即可。

功能与药理:补肝益肾、强壮腰膝、利尿消肿、增强抵抗力。

营养分析:黄芪性味甘温,归肺、脾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益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血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糖尿病。

用法与用量:佐餐食之。

191.虫草花百合鹧鸪汤

原料:虫草花40克,百合45克,鹧鸪2只、猪瘦肉200克,生姜3片。

制法:虫草花不需漂洗,百合洗净;鹧鸪宰洗净,置沸水中稍滚片刻再洗净(即“飞水”);猪瘦肉洗净后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约两小时便可。

功能与药理:补肺益肾。

营养分析:人工培植的虫草花含有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还含虫草最有效成分的虫草素、虫草酸、多糖、SOD等。

用法与用量:吃肉喝汤。

192.莲实雪耳汤

原料:莲子15—25克,英实12—15克,雪耳6—9克,淮山药15克,鸡蛋1只,砂糖适量。

相传黄帝时期出现了三位名医,除了雷公和歧伯两人外,名气最大的是俞跗(fù)。他的医道非常高明。特别是在外科手术方面很有经验。据说,他治病一般不用汤药、石针和按摩。而是诊断清楚病因后,除非要做手术时就用刀子划开皮肤,解剖肌肉,结扎。制法:先水煎莲子、英实、淮山药,再放雪耳。当莲子、英实熟后,最后放鸡蛋。

功能与药理:治疗肾阴不足所致的遗精。

营养分析:方中莲子、芡实补虚固精,雪耳滋润肺脾,兼以益肾;鸡蛋滋补强壮,以增强脾肾之气。几味合用共奏补气阴而止遗精之效。

用法与用量:放糖,服食。

193.强补猪肝

原料:猪肝250克,香菇30克,枸杞子30克,北五加皮10克,北五味子10克,盐、味精、酱油各适量。

制法:1.将北五加皮、北五味子装入细纱布袋内扎紧口;香菇、枸杞子洗净。

2.以上4味与猪肝共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盐少许,置文火上烧煮;

3.待猪肝熟,捞出药袋,加入味精、酱油少许即可。

功能与药理:补肝益肾,强身壮体,益寿延年。适用于久病体弱或年老体衰者。

营养分析: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

用法与用量:每日早晚各适量食之,每周2剂。

传说有一次,俞跗在过河时,发现一个掉河里淹死了的女人被几个人打捞出来准备埋葬,俞跗挡住他们询问死者掉进水里多长时间。抬尸体的人说,刚掉进水里,捞上来就断气了。

俞跗让他们把尸体放在地上,先是摸了摸死者的脉搏,又看了看死者的眼睛,然后又让人找来一条草绳,把死者双脚捆绑好,倒吊在树上。开始大家都不理解俞跗为什么要这样做。死者刚一吊起,就大口大口地往外吐水,直到不吐时,俞跗才叫人慢慢将死者解下来,仰面朝天放在地上,双手在死者的胸脯上一压一放。

194.花菜肉片

原料:猪肉(瘦)100克,菜花300克,黄酒10克,盐10克,淀粉(豌豆)15克,味精5克,色拉油15克。

制作:1.肉片用淀粉、绍酒、精盐、味精拌匀。

2.花菜切成小朵,用开水泡后,加入味精、熟色拉油,与肉片拌匀。

3.装入盘内,加盖高火5分钟,中途搅拌一次即可。

用法用量:早餐、中餐、晚餐、零食。

功效:防癌抗癌调理、贫血调理。

营养分析:猪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猪精肉相对其它部位的猪肉,其含有丰富优质蛋白,脂肪、胆固醇较少,一般人群均可适量食用。

禁忌:菜花不宜与猪肝同食。

195.凉拌素什锦

原料:洋葱30克,海带(鲜)30克,竹笋50克,粉丝30克,胡萝卜30克,芹菜50克,莴笋30克,香干30克,盐3克,味精1克,白砂糖3克,胡麻油5克,辣椒油5克,香油5克,酱油3克。

制作:1.竹笋、海带切丝和粉丝一起放入沸水断生后捞出,待凉;

2.豆腐干、红萝卜、莴苣和芹菜切丝;

3.上料同置于盘中,依个人口味逐加调味料浇在其上,食时拌匀即可。

用法用量:早餐、中餐、晚餐。

功效:便秘调理、防癌抗癌调理。

营养分析:粉条里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烟酸和钙、镁、铁、钾、磷、钠等矿物质。粉条有良好的附味性,它能吸收各种鲜美汤料的味道,再加上粉条本身的柔润嫩滑,更加爽口宜人;但是粉条含铝很多一次不宜食用过多。

禁忌:竹笋忌与羊肝同食。

最后他拔掉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在死者鼻孔上观察了一阵,发现发丝缓缓地动了动,才放心地对死者家里人说:“她活过来了,抬回家好好调养吧!”

在俞跗晚年的时候,黄帝派仓颉、雷公、岐伯三人,用了很长时间,把俞跗的医术整理出来,纂成卷目,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公布于众,仓颉就去世了。后来,俞跗的儿子俞执,把这本书带回来交给父亲修订。不幸全家遭到了大火,房屋、医书和俞跗、俞执全家人,一起化为灰烬。

196.卤猪尾

原料:猪尾750克,卤汁1000克,香油10克。

制作:将猪尾刮洗干净投入沸水锅内煮约15分钟,捞出洗净,晾干;取净锅上火,舀入卤水,放入猪尾,烧沸后改用小火浸卤30分钟,捞出晾凉涂抹上芝麻油;食用时,将猪尾剁断,淋上少许卤汁即可。

用法用量:中餐、晚餐。

功效:骨质疏松调理、延年益寿调理。

营养分析:猪尾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质,是皮肤组织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还具有补腰力、益骨髓的功效。

197.银耳枸杞汤

原料:水发银耳50克,枸杞25克。

制法:将银耳放入锅内加入煮一段时间后加入枸杞,用文火煎成稠汁状,加糖即成。

功能与药理:滋阴补肾。

营养分析: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

用法与用量:隔日服食1次。

198.党参黄芪炖鸡

原料:母鸡(柴鸡或绿乌鸡)1只,党参50克,黄芪50克,红枣10克。

制法:1.将母鸡下沸水锅中焯去血水、洗净;将红枣洗净、去核;将党参、黄芪用清水洗净、切段。

2.将鸡放入炖盅内,加适量水,放入党参,黄芪、红枣、料酒、精盐、味精、姜片,放入笼内蒸至鸡肉熟烂入味,取出即成。

岐伯是中国传说时期最富有声望的医学家。《帝王世纪》:“(黄帝)又使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

宋代医学校勘学家,林亿等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表》中强调:“求民之瘼。恤民之隐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於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功能与药理:有健脾胃补肾、补气益血、提高人体免疫力、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等作用。

营养分析:黄芪性味甘温,归肺、脾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益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血水肿,痈疽难渍,久渍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糖尿病。

用法与用量:吃肉喝汤。

199.三七粥

原料:三七适量。

制法:水洗净,蒸软,切成薄片,用植物油煎黄(切勿煎枯焦),研粉(或用成药“熟田七粉”)。

功能与药理:治疗脾肾阳虚。

营养分析:三七治疗脾肾阳虚。

用法与用量:鸡汤或牛奶或糖水、肉汤送服,每次服3—5克,每日3次。(或将三七、瘦猪肉适量,共蒸熟服食)。

200.松花淡菜粥

原料:皮蛋1个、淡菜50克、粳米、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皮蛋、淡菜、粳米共煮粥,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能与药理:补益肝肾,益精血,除烦,降火。适用于高血压病。

营养分析:皮蛋补益肝肾,益精血,除烦,降火。

用法与用量:早晚温热服用。

201.大枣黑豆丸

在《黄帝内经》中总有一个人在黄帝问话后,回答问题,他就是岐伯。岐伯,相传亦为黄帝之臣,又是黄帝的太医,奉黄帝之命尝味各种草木,典主医病。他还与雷公研讨经脉。《黄帝内经》即黄帝与岐伯等讨论医理而作。

岐伯是我国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由于是传说,关于他的籍贯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岐伯家居岐山(今陕西省岐山)一带。而新近有资料表明,岐伯为甘肃省庆阳县人。原料:大枣、黑豆备适量。

制法:先将黑豆放锅内炒出香味,凉后磨成细粉,再将大枣洗净,蒸熟去核,同黑豆共捣烂,捏成丸。

功能与药理:此方具有补脾养肾之功效,适宜于脾胃虚弱,肾虚腰酸吞食用。

营养分析:大枣具有补脾养肾之功效。

用法与用量:每次15克,淡盐水或黄酒送服。

202.黑芝麻制鸡

原料:小鸡1只约1000克,黑芝麻100克,姜汁、盐少许,桂圆肉80克。

制法:将鸡洗净,用姜汁搽匀鸡肚,将洗净的黑芝麻和桂圆肉塞入鸡肚内。将鸡放入盅内,加入绍酒及水浸过鸡面,隔水炖3小时,食时放少许盐调味。

功能与药理:补血滋阴,乌发健脾。主治心肾虚弱,腰腿酸软,直筮早生,夜间失眠,纳食不佳等。

营养分析:乌肉补益气血、滋补肾气、益肝明目。

用法与用量:食时放少许盐调味。

203.牡瓦鸡肝汤

原料:生牡蛎、瓦楞子各15克。公鸡肝1具。

制法:先将牡蛎、瓦楞子研碎、煎煮30分钟;在将鸡肝切开,入锅中煮30分钟即成。

功能与药理:补肝益肾、消积化痰。适宜于慢性咳嗽、低热。以及慢性肺结核的辅助治疗。

营养分析:牡蛎补肝益肾、消积化痰。

用法与用量:食肉,饮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