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留白教育:宽松管教让孩子更出色
10986300000004

第4章 留白式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这一点毋庸置疑。孩子的成长健康,包括心智与身体两个方面,这同样适用于“留白”教育的范畴。

首先说说孩子心理方面的健康。孩子在小的时候,往往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他们天性活泼好动,天真的性格会让他们脑子里浮现出种种稀奇古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在大人的眼中虽然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是好笑的,但却是孩子对这个世界最自然真实的反应。我们没有理由让孩子的脑中拥有成年人的理智和从容,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要孩子的这些想法不是愤怒、残忍或怀有恶意的,家长都应当大度一些、宽容一些,多给孩子一些表达的自由。

孩子常用他的新点子以及一些调皮捣蛋的做法来显示自己比大人强,尤其当家长不在的时候,他们就会在心理上完全放松,然后按自己的想法来行事。比如说,他们会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或者把家里的某件东西拆开,研究一下内部的构造,或者把妈妈的衣服穿在自己的身上,又或者偷着学爸爸的样子扮“小大人”……这些行为,无疑源于他们那幼稚的心理活动。有的家长会对此进行严厉的处罚,而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能独立思考,才能自己处理事情,判断是非。家长不理解孩子,不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强行把自己的意志和想法满满地灌输给孩子,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要想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状态,就不能总是介意孩子犯错误。孩子多碰钉子,多尝试,也就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所谓“经一事长一智”,让孩子在碰钉子后得到启发,比起家长自己唱独角戏,告诉孩子应该这样或那样,说服力更强。而孩子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成熟,心理健康也会得到保证。

接着,我们再谈一下孩子行为健康方面的发展。实质上,孩子的行为模式健康发展是一个不断对孩子进行行为校正的过程。

我国著名的运动员刘翔是奥运冠军,中国男子田径队110米跨栏一级运动员。他小时候就属于那种“无法无天”的孩子,从来不会正正经经地走路,无论什么时候上街,总是像一匹脱缰的小野马,一会儿跳上路边的防护栏,一会儿突然狂跑起来,总之没有一刻安静,父母曾一度以为他患有多动症。最让人心惊肉跳的是,有一次在一个建筑工地上,一个石灰池上架着根木头,刘翔为了向小伙伴炫耀自己“过桥”的能力,就大胆地沿着木头往对岸走,结果一头栽了下来,幸亏里面的石灰水并不深,而孩子们又及时叫来了家长将他救出来,才没发生意外。

然而,刘翔的父母并没有因此限制他的行为自由,反而决定放手,依照刘翔的兴趣和天分,让他去参加学校运动队,以便他能在体育训练中得到天性的释放,就这样,刘翔迈出了成为运动员的第一步。

今天看来,刘翔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教育是正确和明智的,正是由于他们深谙留白教育的实质,给孩子留出了足够的释放天性的空间,才让刘翔有了今天的杰出成就。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认为弦绷得越紧,箭射得越远。他们在行为上限制孩子,固执地、亦步亦趋地照护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尽一切能力让孩子的行为往自以为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做法,只能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甚至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就算是孩子很听话,也难以理解家长的好意,渐渐产生疏离情绪。由此看来,给孩子成长的空间“留白”,是非常有必要的。

的外面,听着那些刚刚入园的孩子们哭声响成一片。这些小朋友是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离开熟悉的亲人,步入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这是他们独立进入社会的第一步,他们在心理上会由于恐慌而放声大哭,这是他们心理上缺乏安全感的~种表现。但有的孩子例外,他们会镇定地看着自己的小伙伴哭,会等着老师的安排,也会听话地按老师的指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给老师添麻烦。很多家长就会感叹:“瞧,这孩子多懂事,都学会独立照顾自己的情绪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可以做到这么独立。独立的心理是家长培养出来的,而不是靠孩子自觉形成的。曾有一位幼儿园的园长说过,如果家长能提前做好准备,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习惯,入园时孩子痛哭失声的情况,完全可以避免。

比如说,在入园之前的半年,家长就应该多抱着孩子到幼儿园附近玩,告诉孩子,将来他也会来这里上学。然后,家长带着孩子熟悉幼儿园周围的环境,熟悉有老师的生活,熟悉幼儿园可能会出现的情景。接着,家长再给孩子讲讲自己要上班,要几点才会来接他,要几点去送他,他在园里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要如何解决吃饭和上厕所的问题……等孩子熟悉了这一切,他就不再会感到恐慌,在心理上也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胆量,这样一来,上幼儿园才不会放声大哭。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培养孩子独立心理的过程。

美国拥有世界上一流的大学教育,这些大学招收的都是一些出类拔萃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考试成绩非常优秀,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极为出色。

而具备卓越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也往往是最受美国名校录取工作人员青睐的。而这些学生的家长,往往从小就开始培养自己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且持之以恒。

在美国,很多家长都会让孩子很小就参与到家庭决策当中。比如说有一位美国的妈妈,在自己考上某大学的博士生之后,就向自己那刚刚上小学的6岁儿子征求意见。

“妈妈考上了大学的博士生,以后要花一部分精力和时间在学业上,不能陪你了。你怎么想的呢?你支持妈妈去学习吗?”妈妈这样问孩子。

儿子回答:“什么叫读博士呢?和我们上学是一样的吗?”妈妈听了,耐心地解释了这个词的含义,而且讲了自己读书之后,会给家里带来的一系列的变化。最后,儿子听懂了,很认真地说:

“妈妈,我支持你,加油!”

于是,每到周末或者放假的时候,妈妈就会带着儿子去泡图书馆。她在一边认真地温习自己的功课,儿子则在另一边看自己的图画书,偶尔会打断妈妈的学习,向妈妈请教一些问题。就这样,妈妈成功地拿到了博士学位证书,儿子的学业也没有受到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鼓励儿子独立思考,并且独立作出决定。

尽管这个决定与家长的行为有关,与家中的大事情有关,但是儿子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把它当成了自己的事情。在作决定的过程中,儿子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从而尝试着给出独立的答案。这个答案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由儿子独立思考后决定的结果。这个过程,有利于他的成长,更有助于他的智力发展、生活能力的提高,以及思考问题能力的提高,这无疑对他今后的人生发展道路是非常有益的。

这位美国妈妈的教育方式是明智的。她采用的留白教育,不是直接武断地告诉孩子自己的决定,而是通过启发,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这个事,进而培养他独立思考的习惯,让他懂得如何独立地决定与自己有关的事情。

同样的道理,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可以试着培养他独立生活的一些行为习惯,同时也要培养他独立思考的习惯。比如说有意识地引导他,如果由他自己来作决定,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处理,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什么;

如果不这样处理,还会有什么其他的做法,这些做法的好处和坏处又都是什么……孩子慢慢地就会试着独自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是引导和辅助,要给孩子留下自我发展的空间,而不是一手包办,替孩子作一切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