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古今邮品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10983400000009

第9章 源远流长的中国画

世界画坛上中国画是一个完整的独立体系,和注意光线对比的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画并不注意绘画的科学性,散点透视是中国画运用最多的透视方法,意境的创造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中国画用毛笔、墨和特制的颜料在绢和宣纸上作画。

人物、山水、花鸟草虫是国画的传统题材,工笔和写意是国画两种常用手法。

中国邮政部门为中国画优秀之作发行了大量的邮票,从古至今很多名画家的作品出现在邮票里,通过小小方寸传送到干家万户,使人们重睹国画大师们笔下的风采。我国为国画作品发行邮,票最多的当数《敦煌壁画》系列,至今已发行五组20多枚,有20余幅敦煌壁画作品用邮票的形式和后人见面,使广大欣赏者再次领略到古代艺术的风采。

1994年7月16日我国发行了《敦煌壁画》(第五组)特种邮票,这套票由4幅唐代壁画组成,它们分别是:《飞天》、《维摩诘》,《张汉潮出行图》、《魔女》。其中《魔女》一幅取自莫高窟第196窟的劳度叉斗圣变,这是表现舍卫国须达长者和佛弟子舍利弗买园为释迦建立精舍,与外道斗法的故事。这是善与恶、正与邪之间精心动魄的较量。邮票上外道劳度叉变为夜叉,口吐火焰,被舍利弗化毗沙门天王呼风回火。外道徒众狼狈不堪,欲退无路,纷纷降服。外道魔女们遭到狂风的袭击,力不能支,身不由己地飘动。

全画在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下,将魔女的形象画得极为生动感人,观者顿生同情之心。这幅画也富于动感,线条流畅,飘逸自若。

唐代为闰力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一个高峰,绘画艺术成就也令人惊叹,唐代绘画中工笔重彩人物,山水画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近300年的历史中,阎立本、吴道子等优秀画家为绘画艺术的创新做出了很大贡献。1984年3月24日邮电部发行了789《中国绘画·唐。簪花仕女图》邮票,其中有小型张邮票是《簪花仕女图》的全卷。这幅画由唐代的周所作,它描绘了唐宫廷中的嫔妃生活。画面上6个人物除1个执扇的侍女外,5位贵妇雍容华贵闲适自若,有的闲步,有的赏花,有的戏犬,有的观鹤。画中人物皆体态丰腴,体现当时以胖为美的审美标准,这些宫中贵人衣着华丽鲜艳,风格近似但装饰绝不雷同,她们神态高贵,气度不凡,充分表现了宫中贵妇人高傲尊贵的神情。这幅画是工笔人物画,对人物的描写极为细腻,人物的衣着富于质感,头上装饰的花刻画得细致逼真。而鹤的娴雅、狗的生动活泼也跃然纸上,极富情趣、中国画发展至明清时,较唐画发生了很大变化。明画工致纤巧,以花鸟草虫为主,许多是应制的奉命之作。著名的画家有苏州一带的唐寅、仇英、沈周、文徵明和浙江一带的戴进等人。后代的徐渭、周之冕等人用笔泼辣豪放,为明末的水墨写意画创出了新意。明遗民渐江、石溪、八大山人、石涛等人的作品恣肆狂放,笔墨放纵,用夸张的形象表达了他们饱受压抑的心情。明代的文学书籍有了很大发展,为了装饰书籍,明代木版画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新画种,并对日本的浮世绘版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里见到的《西厢记》邮票,就是取材于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名作,张生和崔莺莺哀惋动人的爱情故事倾倒了难以数计的有情人,明代出版的《西厢记》附有多幅木制插图,1983年2月21日,我国发行的《西厢记》邮票小型张中采用明代木刻插图《拷红》,这幅木刻插图上老夫人坐在前厅的正中,红娘跪在老夫人的身前,旁边是一个手执堂杖的小厮,屏风后面有一个丫环正偷看前厅的情景,整个画面很有戏剧效果。非常有意思的是在前景的台阶上画家还添上了鹿和仙鹤,它们悠闲地立在台阶上和厅堂上,与紧张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幅画在布局上具有创新的设计,小型张的左半,以精致的笔触刻画出了小姐崔莺莺的形象,浅淡的色彩与勾勒工整的线条,与右半方拷红的情景成为有力的反差,似乎让崔莺莺也亲睹了老夫人拷问红娘的此时此景。这种木刻画不同一般的版画,相反,它更具有素描的效果。人物表情简单,突出场景的戏剧性,这类木版画的画面的线条流畅、自然,富有韵律,较之传统的工笔画和写意画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扇面画也是明清时代独特的画种。在团扇和折扇上作画、题诗是当时文人墨客极喜爱的一种艺术活动,折扇上宽下窄为半圆形,画家作画要受扇面的限制,在构图和表现手法上和一般的画种都有区别,而且扇面也是我国特有的绘画艺术形式,这更增加了扇面画的艺术价值。1982年7月31日,邮电部发行了T77·《明·清扇面画》邮票,一套6枚,选用了4幅明代扇面画、2幅清代扇面画。其中1枚《枯木寒鸦图》是江南才子唐寅的作品。一块坚实的磐石上长着一株老树,秋风撕去了一张张树叶,只剩下嶙峋的枝干在寒风里发抖,几只乌鸦在树干上方盘旋,想落在树上,又畏惧寒风的凛冽。画面简洁,寥寥数笔营造出寒冬的凄凉气氛,画家惜墨如金,笔力深湛,在很小的空间里抒发了磅礴之气。充分体现了我国扇面画独特的艺术魅力。邮票的设计上,采用全白的底色,衬托出灰色的画,面值置于邮票中间,一边是画名,一边是“中国人民邮政”的铭记,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经常运用的对称的手法。

近现代中国画的代表人物是国画大师齐白石、徐悲鸿。白石老人的绘画作品继承子国画简洁质朴的风格,笔力纵横恣肆,色彩鲜明热烈。花鸟虫鱼是白石老人擅长之作,他的画作既体现出恣肆潇洒的大写意风格,又引进了工笔画的细腻笔法。他追求绘画“似与不似之间”,认为“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一些普通的题材在他的笔下充满了勃勃生机。1980年1月15日我国发行的T。44《齐白石作品选》选用了16张齐白石的画作,这些画无论是描摹动物中的小鸡、虾等,还是植物的葫芦、白菜、蘑菇等都从小处见精神,把普通市井之物赋予了美好的追求和美的象征。这套邮票的第4枚《蛙声十里出山泉》更是白石老人的名作。这幅画是应作家老舍先生之请的命题之作,对于“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句写意十分丰富的名诗,画家不是简单地以写实的图解手法展现蛙的活动,而是在尺半之间努力寻求悠长的蛙声。画家以大写意的笔法涂抹出山涧岩石,延伸至深山之中,一泓泉水从山涧汩汩流出,这山泉中用极简洁的笔墨点缀了6只小蝌蚪。它们在山泉里神气活现地游动着随着泉水的冲泻奔流而下。整幅画上并无一只青蛙,更不闻一缕蛙声,但有心的欣赏者从那灵活游动的小蝌蚪自然会想到这山泉之中传来的阵阵蛙声,真是不闻蛙声胜似闻蛙声,美的动感流出画面,流入欣赏者的心田,令欣赏者拍案叫绝,回味无穷。齐白石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中国画的创作带进了一个新的天地,他的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徐悲鸿也是国画创作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大师。和许多其他国画家不同之处,徐悲鸿是一个走出国门,受到国外油画影响的画家,正因为他接触了西方油画,从国外油画技法中吸收了适合国画的内容,将之巧妙地融合起来,自成风格。注意写实的手法是徐悲鸿吸取西方绘画的观念。他的画作无论是风景、人物、花鸟、走兽无不明快、清新,极有生气。马是徐悲鸿最喜爱的题材,一生中他画了许许多多的马,无不是形肖神似,他也以这些艺术水平极高的作品确立了自己的艺术地位。T。28《奔马》是邮坛上极受邮人喜爱的一套邮票,这套1978年5月5日发行的邮票选取了10幅徐悲鸿的力作,由著名的邮票设计家刘硕仁设计。10枚邮票上,10匹神态各异的奔马自由驰骋在祖国大地上,这些画作中,徐悲鸿力求把握住骏马的神采,不受羁绊、不受拘束,自由自在地驰骋,他笔下的马似乎不注重细节,不是着力表现运动中的每一块肌肉,但若仔细地区别、鉴赏出每匹马在马首的姿式、马鬃的动态、马蹄的变化和色彩的浓淡等方面的不同,就可以发现,在这些细微变动中充分显示出他在神似中的深厚功力。可以看出他用挥洒自如的笔法,大块着墨,线条简洁明快,从不拖泥带水,在这些干净富有力度的线条里透出了画家对自由的追求。

徐悲鸿把中国画推到了一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