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古今邮品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10983400000008

第8章 邮票品相

票身破损指邮票有被剪开、切破、折断、撕裂等现象。有些破损的邮票是从票身的一边或数边向中央撕裂。虽然有时仍有局部相连,但整体破损严重,属于劣品,没有保存、收藏的价值(经鉴定是珍贵邮票的除外)。

折痕指邮票票身受到人为或机械的损伤,使之出现折卷过的痕迹。有背胶的新票有时还会发现有折胶现象,严重时还会使邮票断裂。

皱纹指在泡洗或阴干压平邮票的过程中,由于用力不当而使邮票产生的褶皱。有褶皱的邮票,即使再行泡洗也无法展平。

揭薄和薄迹指直接从邮件上撕取邮票,或邮票、邮件未泡透就强行撕拉,而造成的邮票背面局部拉薄。若迎着光线看,可清晰地看到揭薄的部位。不论揭薄面积大小,都严重影响邮票品相。邮票贴过胶水纸,撕拉胶水纸时也常会使邮票出现轻微的损伤(特别是贴胶水纸后未干即拉撕),这种现象称为薄迹。

污损指邮票的票面局部被印油、墨水、茶水、汁垢等弄脏所留下的痕迹,甚至使票面局部变色的现象。

票面磨损指由于保管不善,或邮件邮寄过程中邮票受到磨擦,而导致的邮票画面和色彩失去原有的光泽,甚至票面损伤。

褪色指阳光照射过久,或用水浸泡时间过久(特别是用高温水浸泡),或因浸泡时误加洗涤剂引起的化学作用,使邮票颜色失去色彩光泽。褪色是原色基础上的变化,而基本色调未变,故不同于变色。

变色受某些化学试剂、化学气体的影响,产生化学作用而改变邮票原来刷色的现象。有时邮票在日光下长期被曝晒,或受潮也会发生变色。变色不是原来刷色时的差错,会影响邮票品相的完美。如故意使用某种手段,使邮票出现某种异常的颜色则属于伪造。

脱胶新票入水致全部背胶脱去和新票在保存过程中沾了水渍,或部分受潮粘附于邮册上,或两枚邮票相互粘连,在强行撕拉时使部分背胶脱落的现象。

裂胶背胶刷得过重或厚薄不匀,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出现裂开现象。

齿孔损伤分撕邮票时用力不当,引起邮票掉齿的现象称缺齿。用邮票插册插票时,使齿尖卷曲受损称齿尖卷缩;插票取出邮票次数过于频繁,而又不注意保护齿孔,致使邮票齿孔磨圆、磨秃、折皱称“伤齿”。

泛黄、斑痕和霉点邮票受潮,或保存不当,邮票纸色由白变黄称为泛黄。邮票受潮后,票面或背面出现红色、褐色或黄色的斑痕,甚至霉点。

有以上这类现象的邮票都是品相不好的邮票。

人类诞生之初,当人们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之后,表达自己的情感,将积压在心中的情绪宣泄出来,成为人们的必然要求,画笔是原始人类抒发情绪的重要工具。接过祖先的画笔,后世的画家们将画笔用了数千年,几千年的茹苦含辛,一代又一代画家的努力,无数的艺术珍品纪录了人类前进的足迹,抒发了人类的情感,构筑了悠远深湛的艺术梦。成千上万幅画作遗留下来,它们有著名的《蒙娜丽莎》、《西斯廷圣母》、《最后的晚餐》、《格尔尼卡》,也有许许多多在世界上有一定知名度和本国著名的作品,这些画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成为一笔难以估量的精神财富。

其实,邮票除了一些摄影作品外,绝大部分邮票都是绘画,只不过相对其它画有其特殊性罢了。各个国家也注意将名画、本国画坛的杰出作品搬上邮票,至今几乎世界各国都发行过绘画邮票,这许许多多的绘画邮票又形成了一个别样的画的世界,它小巧而阔大,是一个花团锦簇、丰富的艺术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