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10966900000034

第34章 冯·诺依曼: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者

冯·诺依曼,匈牙利数学家,20世纪最有才华的科学家之一,在数学、物理、计算机等领域成就卓著。

诺依曼出身于布达佩斯的一个银行家庭。他从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3岁时就能一口气背出父亲账本上的数字,显露出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6岁时能心算出八位数的除法,并且能够用古希腊语与别人交谈;8岁时掌握了微积分知识;12岁时能够读懂比较高深的数学专著,懂得七种外语。

诺依曼早年表现出的天赋太惊人了,甚至可以说前不见古人。父亲十分宠爱他,为了精心培养这个神童,他在布达佩斯的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愿以高薪招聘家庭教师。可是所有的应聘者都感到难以胜任这份工作,小诺依曼有时提问的题目他们竟从未听说过。后来父亲只得将他送入普通学校去读书。

在中学学习期间,诺依曼最喜欢的课程是数学和历史。中学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小数学家了。有一次,一位数学学者遇到了一道数学难题,他用笔和其他数学工具在纸上算了一个通宵,仍没有得出正确答案,于是来到诺依曼家向他请教。诺依曼拿到题目后,认真看了一遍,然后紧闭双目进行思考,花了不到七分钟的时间就心算出了那道难题,令这位学者大吃一惊,暗暗称奇。诺依曼对历史也十分喜爱,经常跑到父亲书房中去看史学著作,并熟记于心。甚至到了晚年,他还能记得少年时代读过的女英雄贞德受审蒙难时的情景和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长大后,诺依曼在和别人的谈话中经常引用历史故事和趣闻轶事,他的语言生动而富有幽默感。

1921年,诺依曼考入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系,但他父亲并不赞同他学习数学,认为前途不大。于是他转入柏林大学学习化学,最后又转入苏黎世工业大学学习。1925年,他获得了化学工程师资格,1926年又以集合论的数学论文获得布加勒斯特大学博士学位。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习经历使诺依曼的知识极为全面,他被人们戏称为科学世界的“两栖动物”,甚至冠之以“万能数学家”的美称。从诺依曼后来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在任何领域中工作都能做出杰出的贡献。他一生的活动远远超出了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甚至介入了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他甚至写过一本经济学著作《博弈论和经济行为》。

1926年到1930年期间,诺依曼先后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讲师、教授,研究物理和算子理论。1930年移居美国,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并加入了美国籍。不久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起,一直任新建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此后,他在量子理论、数理逻辑、集合论、连续几何学、流体力学等方面成果显著,1945年以后专心于计算机的研究。

1944年,诺依曼从事氢弹的研制工作。由于计算太复杂,研究陷入了困境。要打破这种局面必须解决计算速度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诺依曼遇到了代表阿伯汀陆军弹道研究所参加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恩抗尔克(ENIAC)研制工作的戈尔德斯廷中尉。诺依曼很快就抓住机会同他攀谈起来。

中尉也知道诺依曼是美国陆军弹道研究所的顾问,直接参加了美国核心军事机密的研究工作,因此他们毫无顾忌地谈论起来。诺依曼首先向他谈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中尉则向诺依曼透露了当时尚处于保密状态的ENIAC研制工作的情况。

“诺依曼教授,我们弹道研究所在30年代就与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有协作关系,举办了一个国防电子集训班,现在正在研制电子数字积分机和计算机。如果成功,速度将比任何机电式计算机至少快1000倍以上。到那个时候,你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诺依曼对这一话题很有兴趣,急切地问:“中尉先生,我可以去你们那儿参观一下吗?”

“估计没问题,我先向上级请示一下。”中尉爽快地答应了。

经过戈尔德斯廷中尉的介绍,诺依曼到ENIAC小组研究所在地进行了参观访问,详细询问了基本工作情况,对此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当场表示,如果条件许可,他愿意来到这里参加研究工作。众人自然高兴不已。

ENIAC计算机属于最初级的电子计算机,它的运算速度虽然比当时任何其他的机电式计算机都快,但是却有着致命的缺陷,即指导完成计算的指令不能以数据的形式存贮在同一存储器中。解题之前,必须先想好全部指令,然后用手去连接所有需要接通的电路。这一过程极为复杂,往往要许多技术人员干好几天。而且每改变一个程序,所有的线路都要重新拆接一次。

诺依曼来到这儿以后,很快发现了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思索,运用他多方面的综合知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了存贮程序的概念。他把指令改为二进制编码,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EDVAC(普林斯顿级),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把它称为诺依曼机。

计算机研制成功后,诺依曼原来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突破。此后,诺依曼又致力于计算机在其他科学领域的应用,为计算机的推广做了大量的工作。

1957年,诺依曼因身患癌症离开了人世。逝世前,他还在致力于巨作《计算机与人脑》的写作,然而最终留给世人的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