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10966900000033

第33章 J·L·贝尔德:电视的发明人

20世纪20年代,美国作家雨果·根斯巴克在他的科学幻想小说中预言:七百多年以后,人们可以坐在自己家里欣赏6公里以外国家剧院的演出。他的预言代表了人们的共同愿望。可是,有不少人认为雨果·根斯巴克的预言过于浪漫,不切实际,永远不可能实现。

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仅仅在作家预言的十多年后,电视就诞生了。到了四五十年代,电视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普及。雨果·根斯巴克的预言完全实现了。人们不仅可以在家里看6公里以外的演出,甚至可以看到数千公里以外政府首脑的演说。

所有这一切应该归功于电视的发明者J·L·贝尔德。

贝尔德出生在英国,从小体弱多病,好多次差一点被病魔夺去生命。然而,身体的脆弱磨炼了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大学毕业后,他在电气公司上班。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很短时间就修好了几台几乎被淘汰的机器,深受公司器重。后来因为无情的病魔,贝尔德只好辞职养病。一个朋友告诉他:既然马可尼能够远距离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那么发射图像也应该是可能的。这句话使他受到很大启发。贝尔德决心要实现“用电传送图像”的设想。他将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卖掉,收集了大量资料,并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研制电视机上。

贝尔德在自己从事研究的同时,关注着科学界的一点一滴的进展。他认定,从理论上来说,同时代人的试验都没有错,只是技术设备还不成熟。电视的诞生,需要注入其他技术作“催产剂”。

1906年,美国科学家德福雷斯特发明了三极管,它可以把微弱的电流放大。

1912年,德国科学家耶斯塔和盖特发明了新型光电管。它的性能比光电池提高了几倍,可根据光的强弱,转换成不同强度的光。

这时,贝尔德觉得电视的诞生该是时候了。他决定利用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将试验继续进行下去。贝尔德的想法是:在靠近一块硒板的地方放一张照片,再把一束光投射到照片上,并移动光束,使它照遍照片的各个部位,并反射到硒板上。这样,硒板上的感光就会随着图像的明暗变化而产生各种强度不同的电流。这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图像扫描。产生的电流被输送给发射机,由发射机用线路或无线电发射出来,再由接收机接受,并把电波转换成明暗不同的图像。不过,这只能产生静止的图像。

贝尔德为了研究、发明电视机,耗尽了所有的家产。他一无所有,但执著地坚持研制,最后终于制作出一台能传递静止图像的“机械扫描电视机”。这台原始的电视机并没有引起社会太多的注意。面容憔悴的贝尔德感到无力坚持下去了,因为他连吃饭都成问题了。他只好将机械扫描电视机赠送给科学馆,换取一笔小小的款项,以保障最低的生活水平和最基本的研究条件,接着,贝尔德对机械扫描电视机进行改进。他把钻了许多洞的圆盘安装在一根织针上进行扫描,将光投射到转动的圆盘上,并把这个装置称为“转换器”。转换器按固定的顺序照亮图像的不同部位,再将其转换成电流。强度不同的电流发射给接收机,再转换成图像。经过改进,电视机拍摄和投放出来的图像比原来清晰逼真多了。

1925年10月2日,在英国伦敦一家百货店里,贝尔德用圆盘对一个小伙计进行扫描,结果电视平面屏幕上出现了小伙计的面容,一时轰动了英国。1931年,贝尔德在伦敦大剧院进行电视“实况转播”试验。他要对距伦敦大剧院23公里的赛马场进行转播。那天,整个伦敦大剧院被围得水泄不通。赛马开始了,只见电视屏幕上显现出奔跑的马、欢呼的人群……贝尔德终于成功了!他被兴奋的观众抬起,抛向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