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什么孩子不服你
10964000000007

第7章 让孩子与书“亲密接触”——阅读

1.让孩子喜欢书

很多爸爸妈妈不知道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如果你真诚地喜爱着《红楼梦》,那么就大声地朗读它,把这种快乐和热爱展示给孩子。对于初生的婴儿,声音的韵律和魅力远远比语言的意义更重要。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们当然还需要为他选择合适的食粮:文学的、认知的、科普的、益智的、情感的等等,大人仍然可以遵循“我喜欢,我选择”的原则。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C。S。刘易斯有一句至理名言:“仅仅让孩子们喜欢的故事还算不上是好的儿童文学。”所以,如果一本童书不能唤起你的喜爱和敬意,你大可将它放弃,它未必是一本好书。

第1招:为孩子大声读书。

为孩子大声读书,是公认的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为简易而有效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大声”并不是发出很高分贝的意思,而是指“读出声音来”让孩子能够听清楚。

大声朗读与持续默读被美国教育部正式确认为最为行之有效的两种阅读教育方法,大声读的益处非常多,能增加孩子的词汇量,提高孩子语言学习能力,并能直接引导孩子在阅读上取得更大进步。家长首先应告诉孩子阅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然后再逐步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为孩子大声读书,本身并不困难,难在持之以恒。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每天坚持至少20分钟,和孩子一起快乐地享受这个过程,最好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如有可能,至少坚持到孩子小学毕业,直到他明确表示不再愿意继续。

第2招:边读边玩。

天下或许有不爱读书的孩子,却没有不爱玩的孩子。在观念上,不少大人把阅读或者学习活动看做是相当严肃的事情,其实,在早期教育中,孩子所学到的一切几乎都是从游戏中获得的。对于孩子来说,阅读本来就是一种游戏。孩子的阅读可以有许多种玩法。比如,有的书本身就是玩具,可以当作汽车在地上滚,可以当作积木搭房子,可以当作拼图变图案,有的可以在洗澡时放在浴盆里,可以铺在地上当作游戏用的地板。不过大多数低幼图书是一般的图画书,大人可以随机变出花样,和孩子边读边玩,如角色表演、画画、做手工等。

第3招:他翻页,你读书。

在为孩子读书的过程中如果能让孩子参与进来,将会既好玩又有效的事情。1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可以翻动书页,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请孩子来主持翻页,由孩子来控制阅读的速度,你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和喜爱程度。

第4招:阅图漫步。

阅图漫步,就是轻松自然地引导、陪伴孩子翻看图书里的图画或插图。这种活动适合图画书或有插图的书。优秀的图画书往往有很好的图画叙事能力,孩子甚至可以从图画中“读”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在这个阶段进行的漫步类似一种预演活动。比如:“不好,大灰狼来了!”“这只小猪为什么叫懒懒?”经过这样的热身,孩子的注意力就被吸引过来,对书里的故事也充满好奇心。

第5招:一边读,一边演。

在为孩子大声读书时,如果更多地加入表演成分,会让整个过程变得很开心,而且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孩子天性喜动,好夸张,喜欢把什么事都当真。表演性的读书,正是要利用孩子这种可爱的天性,把他引到知识的殿堂中来。最简单的表演是富有感情色彩,节奏适当的朗读;最有趣的表演是吸引孩子来参与的分角表演。如果让孩子成为故事书中的一部分,他们会乐此不疲的。

第6招:引发问题,引导思考。

在亲子共读的活动中,孩子往往会提出许多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机会,大人可不要忽视。与孩子共同读书的目的就是要分享,分享快乐,分享困惑。如果大人善加引导,可以让孩子获得丰富的体验。

第7招:聊书。

与孩子一起读完书后,很多大人喜欢向孩子提问或要求孩子复述故事,这样做主要是想考查孩子是否理解、记住了故事。这的确是一种方法,但未必是最好的方法。不少孩子对这样的考查感到不耐烦,而他们的反应又令大人不满意,有的孩子甚至因此渐渐对共读活动感到厌烦。与孩子聊书通常也是从一些问题开始,但这些问题并不是要考查他是否理解正确,而是要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来。因此这种聊书应当是无压力的、发散性的、结论开放的。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帮助孩子理解,并从中获得快乐。与孩子聊书最好以“说来听听”这样轻松的用语开始,重要的不是让孩子“答对”,而是通过交流使双方获得认同。

第8招:读后行动,拓展阅读。

我们要关注孩子在共读之后的反应,因为阅读不是读完就完的事情,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阅读反应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帮助孩子理解并引导孩子拓展阅读的重要环节。小孩如果喜欢上一本书,最常见的反应是“再来一遍”,他们喜欢大人反复读。有的孩子会把自己想象成书里的主人公,自编一些好玩的说法。还有的孩子,会把玩具动物排成队,自己捧着书给它们“讲故事”,这都是值得鼓励的积极反应。

第9招:给自主阅读留出空间。

在亲子共读中,除了大人为孩子大声读外,也应当鼓励孩子自主阅读。大概从孩子手能抓住卡片时就可以让孩子自主阅读了。自主阅读的培养主要是注意力和习惯的培养。

第10招:“书虫”长、长、长。

不少家长喜欢为孩子做成长记录,这是非常好的习惯。如果能将孩子的阅读成长经历记录下来,不但会非常有趣,而且会对引导孩子阅读很有帮助。最简单的记录是记下每个阶段孩子读过的书。不过,做这样的记录最好是能让孩子一起参与,而且以有趣直观的形式来记录。可以将孩子读过的书名写在一张张卡片上,摆成一条虫子的形状,孩子读的书越多,虫子就越长。更为细致的记录还可以包含阅读的方法和孩子的阅读反应,如对某些书的好恶,读某些书时提到的有趣问题,读后感等等。

第11招:延伸阅读。

如果要激发孩子持久的阅读兴趣,就需要特别关注延伸阅读。最常见有基于作者、基于主题或基于相关事件的延伸阅读,比如孩子在读到成语故事或历史故事时,会对历史上某个阶段的事件产生疑问,大人如果能适时提供相关的图书,一定能获得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基于主题或基于事件的延伸。

第12招:让孩子引导孩子。

让同龄的孩子进行阅读交流,是另一种既有效又有趣的引导方法。最直接的交流方式是相互借书,最好的交流方式是让孩子们一起看书,聊书。

第13招:走到哪儿,读到哪儿。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爱书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小书迷来说,到处都可以是读书的好地方。在家里,可以在床上,书桌上看书,也可以在地板上,妈妈怀里看书;外出时,可以在旅途中看,在郊游的山顶上歇息时看,可以让那些需要打发的时间变得更充实。

第14招:充分利用公共资源。

最常用的图书公共资源是书店、图书馆和互联网。

第15招:书香满家园。

用书来装点日常家居环境,在家庭中营造阅读气氛是让孩子爱上书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想让孩子爱上书,关键是大人对书的态度。家庭的阅读活动不但可以在亲子间进行,还可以在整个家庭中进行。大家一起聊书,一同看书读报,遇上好玩的段落,爸爸为妈妈读一段,妈妈为爸爸读一段,那种从阅读中获得的快乐,会很自然地传导给孩子,何愁孩子不爱上书呢?

第16招:橱窗原理。

我们逛商场时,往往会对精心布置的橱窗特别留意,许多人会在橱窗前流连。多项调查显示,在橱窗中展示的货品往往是成交率最高的。如果我们想向孩子推荐一本好书,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橱窗原理。

第17招:享受爸爸的声音。

让爸爸也来参与亲子阅读!在现代社会,阅读障碍几乎可以与学习障碍画等号,而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里,几乎都是女人带着孩子阅读,其后果是在小学五、六年级,出现明显阅读障碍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男生。

读书是一种好习惯,时间长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重要的是选好书读。强烈支持孩子们多读书,现在忽视阅读的人太多了,特别是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一生的基础!

2.父母应该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

孩子爱读书,这是一件让所有父母都欣慰的事情。可是有很多父母都反映自己的孩子根本就坐不住,更别说让他们安静地看书了。其实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需要父母和养育者共同配合的。

(1)从孩子多大才能开始培养爱读书的习惯呢?

最早可以从新生儿入手。当然,培养好习惯,任何时候都不晚!

下面我们提供了很多方法供父母和养育者选择:

①要让孩子爱读书,家长自己要做出表率,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每天要做到读书或看报至少30分钟,一定要让孩子看见。

②对于已经迷上电视、动画片的孩子,一定要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每天不应超过30分钟。

③0~3岁的孩子在看书的时候,家长应选择图画多文字少,并且图案简洁优美的书籍,比如:迪克·布鲁那的《米菲在海边》《米菲和梅儿》《我会做加法》系列,《嘟嘟熊》等。

④孩子刚开始看书时,父母应在身边陪同,一定要记住是孩子在看书,而不是家长。家长在讲解的同时不能只顾自己讲,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反应。如孩子对某个图案感兴趣,家长一定要做出回应,比如:重点讲解,向孩子就这个图案提问,或直接说明这是什么。孩子一般会报以微笑,因为他知道你明白他的心思了。如果孩子出现不耐烦的表现,那么家长就可以停止了,不必强迫。

⑤晚上哄孩子睡觉时,可以给他们讲讲白天看过的图画书中的故事,这将使孩子回想起书中的画面,从而达到培养记忆力、想象力的目的,也能激发孩子再去看这本书的兴趣。

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不只是说孩子,最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坚持。相信通过全家人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孩子就会深深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了!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2)如何让孩子养成爱书、喜欢书的习惯。

书,可以说是孩子的“智慧宝库”,如果从小让孩子养成爱书、喜欢书的习惯,让孩子有一颗愿意亲近书的心,那孩子就有了一把通向知识宝库的钥匙。

①从小就让孩子接触书、了解书、爱护书。在家中要给孩子准备一些书,如果孩子手边没有书,平时没有机会接触到书,怎么要求他爱看书?

②要孩子爱书家长自己要先爱书。

孩子的学习吸收能力是很强的,学龄前孩子的学习基本上就是模仿。家长本身就爱看书,而且有天天看书的习惯,在这样环境中的孩子,想让他不看书都很难。

③给孩子规定固定的看书时间。

给孩子规定好每天固定的看书时间,并提醒监督他每天实行,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习惯。

④珍惜亲子读书时间。每天晚上睡觉前的亲子共读时间是雷打不动的。

当看书与一种亲切、温馨而愉快的感觉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书已经在孩子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3)孩子爱上书本的最佳时机。

只要孩子还在用奶瓶喝奶,都是让他们爱上书本的最佳时机。因为一天二十四小时里,这个时期的孩子除了睡觉和喝奶,其他时间通常都是处于非静止状态,所以只要遇到孩子愿意平躺下来,可以赶紧挨着他们旁边躺下,然后就这样一本接一本地念起故事书。而以下的时机,都非常适合用来念故事书:

①用奶瓶喝牛奶的时间。

②用奶瓶喝水的时间。

③睡觉之前(包括午睡)。

④累了躺在床上无所事事时。

⑤孩子早上刚醒来,还乖乖躺在床上时。

这些时机每天都会在生活中出现,所以非常适合,而且通常这时孩子都已经自动地乖乖躺在床上了。

培养孩子对书籍的爱好,希望他长大后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应该在他还没入学前就开始。经验证明,最好在六岁以前,也就是说,从出生到六岁是培育孩子爱书、购书习惯的最好年龄,而孩子在四岁时就可以学习阅读了。

家庭的精神文化生活气氛,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孩子的智能取决于父母的智力兴趣和知识素养,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生活中所占的地位。所以,家庭要有自己的藏书,而父母应该是个喜欢图书的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力争使他们在书海中找到自己的生活天地。因此,家里要有丰富的藏书,包括文学艺术、童话故事、科学幻想、历史、理工、教育、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书。不管我们的经济状况如何,每月必定花一部分钱为孩子买书,因为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投资。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每次带孩子上街首先进书店看看,而每次都为孩子买书——至少一本。这也是形成他们日后爱买书的一个主要因素。

帮助孩子选什么书,也是相当要紧的事。在学龄前选什么书给孩子读,对他以后喜欢书的程度及思维向什么类型发展都有极大的关系。给孩子选书,如同吃东西一样,不可偏食。如果偏重于理科一类的,想象力得不到启发,如果单单阅读文学艺术一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又得不到发展。所以,在家里有各种藏书供孩子阅读,可以使孩子们的许多兴趣在家里得到满足,也可以从他所钟爱的书中得到许多许多……

在家里要形成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

要给每一本书都包上书皮,不允许孩子在书上乱画,看完必须将书放回原处。

可见,童年岁月在人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书又是孩子通往各种知识的门户。不培育孩子爱书、买书的习惯和阅读的兴趣,实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