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吉安读水
10963000000029

第29章 玉笥山

传说汉武帝到过这里,并且钦赐了这山的名字;也传说关羽到过这里,后人在山口处建了一座关帝庙。武帝在这里登临览胜,舒锐气祥风;关帝在这里平妖镇邪,保一方平安。多少年来,玉笥山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

以前听说过玉笥山,但不知道玉笥是哪两个字。“玉笥”的名字很独特,“笥”在古代是一种竹编的器皿,用来装衣服或者其他杂物。把竹编的变成了玉造的像一个器皿一样的山,就让人想了这山中是多奇秀之物的。

也就有传说说这山上产五彩之石,很早还有人挖掘过,所以玉笥山绝不是空得其名。

江西的山同江南的山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峰峦奇秀,林木幽深。峡江的玉笥山是这特点中的特点,风光更加旖旎,山石更感嶙峋。朱熹就有诗:“出洞风寒疑有虎,藏身夜半忽成龙。”玉笥山有各种各样的曲折幽深的山洞,有永不枯竭的三十六涧,有竞秀争胜的三十二峰,着实是道徒们修炼的洞天福地。因而自汉以来,便成为历代方士隐居之所,道家仙客修真之地。

我想,既然要选择一个修炼的称心之所,道徒们必然要遍寻天下名山秀水,玉笥山的奇异与幽深定是他们在普天之下认定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因而便有了历代道徒们争相而往的记载,鼎盛时有道士500多人,还有不少僧尼,其中不乏名士。仅从秦朝到唐朝之间就有孔丘明、梅子真、肖子云、罗子房等。有史记载,玉笥山在元代就已同庐山齐名,为天下绝境。

我来到玉笥山,正是夏秋时节。

暑热将尽,秋风微凉,一到这山脚下,暑气全无,清气满怀。还没进山门,泉水淙淙,已在道的两旁流响。不知名的什么草,张扬着白穗子,浓浓烈烈地铺展开好大一片,飘摇成一派道家仙风。随后便是苍松翠柏,缭绕于山门四周。红墙灰瓦的山庙,巍峨突兀,屹然于山腰间,拾级而上,回头四顾,便见这里那里香烟缭缭,雾霭绵绵。有木鱼和诵经声自那里橐橐而响,猛然而出的钟声将整座山都震荡摇响。

天还未黑,半弯新月已挂在了天上,有薄雾蒙其上,恍然一幅古画,临摹于峡江之畔;而这边,苍阳斜落,在山崖口砸出一片红黄。一群叫不上名字的鸟儿猛然飞起又落下,落下,又飞起。

左顾右盼的当口,见远远一山间小径,一个道长斜挎灰色布袋持杖而行,口中似喃喃自语。

小道上再无人迹,不知道道长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许多少年间,在这样的山道上,走过一代一代这样的道人,他们同这山融在了一起,随着夜的临近,也将同这山化在了一起。

多少年间,或可有胸怀大志而无可发之人,心遇烦事而无可舒之人,看破红尘而无所遁之人,来这玉笥山,迎明月,送夕阳,看江水涛涌,听山风鼓荡,心与一座山齐,身随一座山往。

等我登临最高处的时候下望,我已看不见尘世间忙碌的凡人,只感觉白天与黑夜的时光暗暗重合,天地浑然一体,心中便也无限苍远空寥起来。玉笥山,它也真个是一个能够储满任何东西的一方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