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10958300000002

第2章

29自教育同生命一起开始之时,初生的孩子就已然是学生了,不是老师的学生,而是大自然的学生。老师只是在大自然的安排之下研究,留心不让他人阻碍自然的顺序,他要看守这个婴孩,观察他,期待从孩子的心智之中散发出来的第一道微弱的光芒。

30如果把人类的知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所有人共有的经验,另一部分是学者特有的,那么相比之下,后者的数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是我们很少会留意那种共有的经验,因为这些知识大部分是我们在拥有理性的年龄以前获得的。甚至动物也拥有大量的知识,它们有感觉,必须学会使用感官,它们有种种需求,就要学会满足,它们必须学会进食、走路或飞行。四足动物生来就会站立,但并不会行走,它们初始的尝试看起来明显是没有信心的。逃出鸟笼的金丝雀因从没用过翅膀而不会飞。有生命有感觉的生物永远都要学习。

31孩子唯一应具备的习惯,就是不要染上任何习惯。换胳臂轮流抱他,哪只手对他来说不应该有区别,不应该让他只在固定的时间吃饭、睡觉,任何事儿都不应该固定时间。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他都不该不能自己待着。让他的身体保持自然的习惯,让他愿意怎么样就怎样,自我控制,以便让他运用自己的体力,支配自己的自由。

32当孩子开始留心周围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对他能看见的一切加以选择了。自然的人对一切新鲜的东西都感兴趣,他能感觉到自己的柔弱,因此害怕一切未知的东西,而见识新鲜的东西又不至于有不良影响的习惯,能够消除这样的恐惧。在干净的房子养大的孩子,没有见过蜘蛛,就会害怕蜘蛛,而这样的害怕经常会持续一生。而我从未见过乡下的人会害怕蜘蛛的,无论是男人、女人还是小孩。

33生命刚刚破晓的最初,记忆力和想象力还不具有功能,孩子们只能注意到那些对他的感觉有影响的东西,而他感觉的经验则是想法的原材料。因此,让他看见的东西有适宜的次序,未来某天,记忆力也将按同样的顺序为他的理解力提供素材。不过,既然他只能留意到他的感觉,开始的时候,就清楚地让他感觉到,这些感觉以及引发感觉的东西之间的关系,这样便足够了。他什么都想碰一碰,弄一弄,不要阻止这样的举动,这些举动给他带来的学习,是无法以价值衡量的。

34婴儿最初的眼泪是乞求,你要警惕,否则它们很快就会变成命令,以请求别人帮助开始,以命令别人侍候而告终。他最初依赖的意识,正是缘于自身的柔弱,随之产生的,便是统治与专制的念头。不过,这样的想法产生,与其说是因为他们的需要,还不如说是因为我们的服侍。因此,如果孩子想要什么东西,你打算给他,最好还是把他带过去拿,而不是把东西拿去给他。在他的年纪,他能明白这样的做法的含义,没有其他办法能提醒他的。

35一切的邪恶都来源于虚弱。孩子的顽皮,只是因为他的弱小。待他强壮的时候,就会变好的。要是我们什么都能做,我们自然绝不会做坏事儿。理智教我们分辨善恶,而良知使我们喜爱善良而憎厌邪恶,尽管良知并不依赖于理智,但没有理智也不会有所发展。在没有理智的年龄,我们做好事坏事自己并不知道,行为无谓善恶。孩子总想打翻自己看见的一切,只要他伸手可及的东西,都去粉碎,他抓住小鸟和抓住石头并无区别,把鸟捏死了也不晓得。

36首要的准则,孩子们还没有足够强大,甚至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满足自己的自然需要,允许他们充分运用现有的力量。准则二,但凡是来自身体的需要,你都要帮助他们,弥补他们缺少的力量和经验。准则三,提供帮助的时候,将你的帮助界定于真正的需要,而不是他们缺乏理智和任性的念头。因为如果你不帮助他们实现那些和自然需要无关的胡思乱想,是不会给他们带来痛苦的。准则四,要仔细地研究他们的语言和行为,以便在他们还不知道欺骗的年龄,辨别出哪些欲念是由自然产生的,哪些又是因为任性。

37给孩子们更多真正的自由,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少要求别人,所以从开始就要教他们把希望限制在能力范围内,减免以后因为力不从心的欲念而受苦。

38如果孩子哭个没完,若不是因为被襁褓裹得难受,也不是因为生病或需要什么,那么只能是由于习惯或者顽固了。这样的眼泪不是自然的结果,而是因为孩子的保姆,因为她不懂要耐得住孩子的啼哭。她没有想到今天让他安静了,却使他明天哭得更为嘹亮。唯一能够阻止他们的办法,就是用讨他们喜欢的,或者惹他们注意的东西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忘记自己想哭。多数保姆都很擅长这套的,做得好的话,这是个非常有用的办法。但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发现你在关照他们。

39努力学说话的孩子,只需要说他能懂的话,他说不清楚的词,是没必要讲的,他不断地重复同样的音节,这种努力就仿佛在练习清楚的发音。当他结结巴巴的时候,你用不着试图搞明白,指望别人永远听他讲话,也是种专制的表现,对孩子并不好。你只需要关照他真正的需要。你也不应当催促他学讲话,当他感觉需要的时候,他自己会去学讲话的。继而,要限制孩子的词汇量,他并不需要比他所能理解的更多的词汇,以免讲出来的全是他自己所不理解的东西。我以为,农民通常比市民更为精明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词汇量少。正因为他们的概念少,所以他们能够彻底了解这些概念。

40要是孩子摔倒,撞到了脑袋,或者鼻子出血、划伤手指,我不应当露出惊慌的神色,也不能大惊小怪,我就不应该注意,至少开始不去注意。伤害已经发生了,他就必须要承受。我太过紧张,反倒会吓到他,让他更紧张。实际上,当我们受伤的时候,让我们痛苦的,不是伤害本身,而是由此带来的恐惧。至少,我可以免除他的恐惧,因为我怎样看待他受的伤,他也就将这样看待。要是我去安慰他同情他,他看见我的忧虑,他也就觉得伤害很严重了。要是他看见我根本不在意,他自然一会儿就会好,不疼了就觉得伤好了。这是有关勇气的第一堂课,通过受到轻微的伤害而不觉得恐惧,慢慢习得承担更大的痛苦。

41由于我们的愚蠢和迂腐,我们常常妨碍孩子学习那些他们自己就可以学得更好的东西,却忽视了那些必须由我们教育的东西。还有比花费那许多力气教孩子走路更蠢的吗?好像真会有人因为保姆的忽视,长大了不会走路似的。有多少人正是因为被教坏了,一辈子走路都很难看啊。

42爱弥儿不需要学步车、小推车,至少,当他能把一只脚移到另外一只脚前面的时候,他唯一需要我的地方是石头路,我帮他快点过去。让他每天都去草地玩耍,而不是呆在无聊的房间里,让他在那里乱跑,跌倒再爬起来,一遍又一遍,越多越好,他很快就能学会自己起来了。从自由中获得的乐趣,能够弥补频繁的擦伤。我的学生相比你的学生,也许受的小伤更多,但他是快乐的。你的学生也许不太受伤,但他们处处被妨碍,被限制,感觉沮丧,我怀疑这一切对他们来说是没好处的。

43所以,那种残酷的教育,为了并不确定的未来牺牲当下,以各式各样的束缚来给孩子添负担,为了某种遥不可及,也许永远享受不到的幸福把孩子摧残得那么可悲,我们能怎么想?即使我认为这种教育的目标是明智的,当我看见这些可怜的受难者置身于忍无可忍的束缚之中,像判处了苦役的囚犯一样面对无穷无尽的跋涉,却一点也不确定用这样的办法,能够得到什么好处,怎么能不感觉气愤?本应欢乐的年龄,却是在眼泪、惩罚、恐吓和束缚之中度过。

44为了避免无益的空想,我们不要忘记如何做才能适合自己的环境。人类在万物的秩序中,有自己的地位。童年在人生的秩序中,也有自己的地位。对待成人有成人的方式,对待孩子有孩子的方式。按他的情况对待他,让他留在自己的位置上,根据天性来控制人的欲念,这是为了他,我们所能做的一切。其余的,都取决于外力,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45对我们而言,绝对的好与坏是不存在的,在生活当中,它们混杂在一起。我们从不曾体会过任何完全纯粹的感情。而相同的状态,也不可能维持得很久,我们心灵的感受,正如身体发生的变化一样,始终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人人都有好的时候,也有坏的时候,只是比例不同罢了。最快乐的人,只是痛苦最少的人,而最痛苦的人,只是快乐最少的人。我们所有人的命运,都是痛苦比快乐更多。在这个世界上,人的幸福是消极的,不幸少的人就算是幸福的。

46艰难的感觉,与想逃离艰难的欲望是一体的;愉悦的念头,来自于享受的欲望。所有的欲望都意味着匮乏,一切匮乏都是痛苦。因此,我们的悲苦存在于我们的欲望与能力的不相称。有感觉的生物,只有在能力与欲望平衡的时候,才能真正地快乐。那么,什么才是人的智慧?哪里才是通往真正幸福的道路?仅仅限制我们的欲望不够,如若欲望小于我们的能力,那么便会有部分的才能浪费了,我们就无法享受完整的存在。同样,仅仅扩展我们的能力也不够,因为若欲望也随之扩大,我们只能更加悲惨。

47真正的幸福存在于减小我们欲望和能力之间的差距,让我们的意愿与能力达成平衡。只有一切力量都得以使用,心灵才能得到宁静,人才会觉得在自己真正的位置之上。人的处境愈接近他的自然状态,他能力和欲望的差别就愈小,于是,离幸福的距离也就近了。他纵然一无所有,也并不会更加痛苦,因为痛苦并不是因为缺少什么东西,而是因为对那些东西感到需要。

48真实世界有其边界,而想像的世界不存在界限。既然我们不能扩大真实的世界,那么就只能控制想像的世界了,因为,真正让我们感觉不幸的种种痛苦,正是源于真实世界与想像世界的沟壑。除了健康、精力和良知以外,一切人生的幸福都只是观念问题,只有身体的痛苦和良知的责备以外,我们所有的悲伤都是想像的。

49当你说人是弱小的,指的是什么呢?弱小指的是一种关系,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体力超过其所需的,一只昆虫也是强大的,而大象、狮子、征服者、英雄,哪怕是上帝本人,只要他的需要超过自身的能力,就是弱小的。不了解自己的天性一意孤行的天使,比依照自己的天性平静生活的凡人虚弱。人满足于自身,就是强大的,若想超出能力行事,就是虚弱的。因此,不要以为你可以用扩大权力的办法,给自己增添力量。这是不可能的。若是你的自负膨胀,你的力量就会被削弱。让我们衡量一下我们的范围,像蜘蛛待在自己的网里那样,待在自己的范围之内,就始终会有足够的力量满足自己的需要,不至于有理由悲叹自己虚弱,因为我们根本不会意识到虚弱。

50其他的生物都只有自我保存所必须的能力,唯有人的能力超于此。而正是这多余的能力导致人的不幸,这不是很奇怪吗?在每一片土地上,人的劳动产出都超出他的生存需要,但凡有足够的智慧忽视多余的部分,他永远都是富足的,因为不至于有太多“宏大的需求”。正是因为我们力图增添快乐,才变得凄凉。要是人满足于生活,就会生活得快乐,那么自然就是良善的人,邪恶对他又能有什么好处呢?

51人啊!生活在你的能力当中,就不再会感到痛苦,服从自然的顺序,待在自然指定的位置,没有什么能让你离开自身的命运。不要反抗那严苛的自然法则,不要为了反抗上天赋予你的力量浪费你的精力,不要试图延长、扩大你的存在,你只需要按照上天的安排,保存它。你自然的体力有多大,你的自由和力量是不会超出它的范围的,超于这界限的,只是奴役、欺骗和诡计。

52社会削弱人的力量,不仅仅是剥夺了他运用自身力量的权利,还因为社会使人的力量不足以满足于自身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人的欲望对应他的虚弱程度成比例增长,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弱于成年人的道理。如果说成年人是强大的,孩子是孱弱的,这并非是因为成年人的绝对力量大于孩子,而是说自然状态上,成年人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孩子却不能。

53聪明的人是知道如何正确地保持在自己的位置之上的,而孩子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也就无法安于自己的地位了。有成千上万的歧路可以使他脱离,因此对孩子负责的人应该让他保持在原有的位置上,这个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必须让他意识到他的柔弱,但又不能让他因为柔弱而承受痛苦,他必须要依赖于成年人,却不能服从于成年人,他可以请求,但不能命令。他只能因为他自身的需要听从,包括他的父亲在内,没有人有权利支使孩子去做对他毫无用处的事情。

54在我们的自然倾向尚未被人类的偏见和制度扭曲之前,孩子和成年人共同的幸福,存在于他们能够享用自己的自由。只不过,孩子的自由会受限于他体力的不足。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儿,这样的人是快乐的,因为能够自我满足。这就是生活在自然状态中的人。如若他的欲望超出他的能力,他便不会快乐了,类似的情况下,孩子便是如此。

28.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免除需要他人的帮助,就这点上来说,我们是虚弱的,可怜的。我们本意是要当成年人,而法律和传统又把我们变回婴儿,即使大富翁,伟人,国王,也都不过是孩子,当他们看到别人都准备减轻他们的痛苦,就产生了孩子气的自负,把人们给予的照顾引以为傲,而如果他们是大人的话,怎么会需要这样的照顾?

55只让你的孩子依赖于物,按这样的顺序教育,你跟随的是自然的秩序。让他不合情理的愿望遭遇自然的障碍,或是因他的行为导致的自然的惩罚,当这样的情形再次发生的时候,他是会记得教训的。用不着你禁止,已经足够防止他的过失了。经验和体力的不足,就是他的法律。不是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而是看他是不是需要,你们之间并非是他服从,你专制的关系。他缺乏的力量,如果是出于自由的需要,而不是权力的需要,那么就帮助他。这样的话,接受你的帮助会让他有羞愧的感觉,希望终有一日,他自己有足够的力量,不再需要别人的帮助。

56你以为,人除了在自己的自然状态之外,在哪里还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吗?当你试图免除他的痛苦时,是不是要他舍弃他的自然状态?是的,我主张的就是,要享受无上的幸福,必须就要体验微小的痛苦。这是他的天性。身体太过舒服会败坏精神的。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是不会温柔对待他的同类的,对同情的温暖也一无所知,他定会铁石心肠,不合群,成为人群中的异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