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10958300000001

第1章

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卢梭

1不管回溯到何时,都在对既有的教育体制大声疾呼,但从来没人能提出更好的建议来。我们这时代的文学和科学,都倾向于破坏,而非建设。有那么多著作传世,听说这些书都是为了人类的好处写的,但所有事业中最有用的——教育的事业,却仍旧被忽视。

2对于孩子,我们一无所知,正是由于观念错误,我们愈是前进,愈是歧途。最有智慧的作家总是致力于成年人应该知道什么,却从来不问孩子们有能力学什么。我们总是在孩子身上找大人,却从不想想他在变成大人之前只是个孩子。从现在开始,仔细地研究你们的学生吧,既然对他们的不了解是如此的昭然若揭。

3造物主创造的好东西全被人类糟蹋坏了。人非要这种土地生长那种土地的植物,让这样的树木结出那样树木才结的果,摧毁时光、土地和种种自然条件,伤害自己的狗、马和仆人,什么都乱来,毁坏一切原本的形态,单单喜欢残废的荒唐东西,但凡是天然的模样人类都不喜欢,即使是对自己也一样。

4然而,没有教育只能更糟糕。不完善的教育不可能造就人。按如今的状况,一个人生来得不到教养,只能变成怪物。偏见、权威、需要、榜样,都将扼杀人的天性,却无法弥补因此留下的空白。天性的命运便如同一株偶然在大路上生长的树苗,被路人碰得东倒西歪,要不了多久就死无全尸了。我恳求你,慈爱又有先见之明的母亲,你能保护幼小的树苗远离大路,而不受社会习俗的冲击,照顾它,滋养它,而使它不至于死去,总有一天,它结出的果实会给予你答谢。从最初的时候,便要给孩子的灵魂筑起一道高墙。

5教育,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物。我们的器官和才能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人教我们怎样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从周遭环境的经验得到的,则是物的教育。若是这三种教育协调一致,他便能直奔自己的目标,身心和谐,而只有这样的学生,才算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三种不同教育之中,自然的教育是我们完全不能把控的,物的教育只有部分能由我们决定,唯有人的教育是我们能控制的。

6要么,和自然抗争,要么,和社会抗争,你只能选择教育成一个自然人,还是一个公民,二者兼得是不可能的。自然人为自己而活,自己就是个体的单位,是完整的,只依赖于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一切。而公民是分子,是依赖于分母而存在,价值取决于整体,即同社会的关系。

7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 知道如何才能最好地改变人的自然天性,让集体消融个体,这样人便不会把自己视为个人,只把自己视为整体的部分,只对公民生活才有意识。一位斯巴达妇女的五个儿子都随军打仗,奴隶来报信,她问他消息。奴隶回答,“你的五个儿子都死了。”“贱奴,我问你这个了吗?”“我们赢了战斗。”她于是立刻赶赴庙堂答谢诸神。这样的人便是公民。

8在社会的秩序中,把自然感情放在第一位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求的是什么。他时常与自己交战,在自己的心愿与责任之间纠结,既不能成为自然的人,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对自己无用,对他人也没有好处。这样的人,就是今天的人,法国人,英国人,我们伟大的中产阶级中的一员。如要有所裨益,就要成为自己,始终如一,言行一致,知道自己的方向,并且有勇气一直坚持下去。

9从这些相互冲突的目标当中,产生的是两种并不兼容的矛盾体制,一种是公众的和共有的,另一种是私下的、家庭的。如若你想了解什么是公众教育,就请你读柏拉图的《理想国》,这本著作,远非从书名望文生义的人设想的那样,是一本讲政治的书。实际上,它是一本教育学著作,而且是有史以来最好的。至于我们那些可笑的学院,我是不把它们视为公众教育体制的。同样,我也不至于把时髦的教育方式当成这样的体制,因为这种教育两样都要,结果什么也得不到。它们只能教育出伪君子,口口声声为了他人,心里却只有自己。

10我们内在的矛盾,就是由这些外在的矛盾导致的。人与自然背道而驰,我们同时向两种力量屈服,折中妥协,结果是哪个目标也做不到。我们经历的人生,一面奋斗一面犹豫,乃至生命结束,还没有找到平静,对自己对他人都不能有所作用。

11在社会秩序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人也都是为了既定的社会地位而受教育的。这样的人,离开自己的位置,其他社会地位是不合适他的。因此,只有他的命运与父母的选择一致的时候,教育才是有用的,若非如此,教育造成的偏见就害了他。在自然的秩序中,人是平等的,他们共同的天职是长大成人,但凡受了良好的教育,是不至于不能获得人格,以及与之相关的品性的。我要教他的,便是生活本身。他首先是个人,所有成人的品质他都能很快学会。命运要改变他的地位将会无功而返,他始终正确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之上。

12我们研究的真正目的是人与环境。我们之间,谁最能容忍生活的幸福与忧患,谁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真正的教育并不在于戒条,而在于实践。生活之初,我们就已经开始学习了,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保姆是我们的第一个教师。在古代,教育、教训和指导是三件事情,目的各不相同,教育仅仅指的是“养育”。然而,人们并不喜欢加以区分,但孩子是不能只听从一个向导的。

13我们要把学生看作一个抽象的人,一个将面临无数变化和机遇的人。要是人生下来就固定在乡下的土地上,要是一年只有一个季节,要是每个人的运气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从不会失去,那么现有的教育方式还是有好处的。孩子依其地位教养,不必离开,因此也永远不必面对其他处境的困境。但是,想到人生变化无常,想到我们这个时代日新月异,在这个每一代都会倾覆前人的工作的社会里,我们居然把孩子当成永远不会走出自己的房间,始终有人在周围侍候的人来培养,还有比这更不明智的吗?只要这个可怜的孩子抬脚迈出门去,就会迷失。当然并不是说叫他去承担痛苦,而是要让他对痛苦有所感知。

14光想到要保护孩子远远不够,他需要知道成人后当如何保护自己,能承受命运的打击,不论富裕还是贫困都能面对,关键的时候,即使在冰岛的雪地上,或是马耳他岛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存活下来。你保护他不让他死,这是徒劳的,他终归要死的。纵然他并非死于你的过度保护,过度保护也是错误的。教他怎样活着,而不是怎样不死。生命并非只是呼吸,而是行动,要使用我们的感觉,我们的心智,我们的能力,让我们感觉得到自己存在的每一部分。敏锐的生活感受,比生命的长短更有意义。

15所谓文明人,生死都是奴隶。婴儿捆绑在襁褓中,尸体禁锢于棺材里,一生都被我们的制度囚禁。我听说,许多产婆要按摩新生婴儿的脑袋,为了改善婴儿的头形,居然人们都容许这样的行为,看来上帝造的脑袋不太好,所以,外头要由产婆定形状,里头要由哲学家定内容。

16刚出生的孩子由于在母体内身体弯曲的时间太久,需要活动伸展四肢。没错,他的四肢伸开了,不过,大人却不允许它们自由活动,甚至,连脑袋都要用头巾包起来,难免让人觉得他们害怕孩子原本的样子,活生生的样子。这样一来,促进身体发育的内在动力,在寻求必要的活动时,便遇见了无法克服的障碍。孩子在徒劳的挣扎中耗尽了体力,或许就此延缓了成长。在子宫里,他还比出生后自由,没这么多的束缚,出生对他着实是没有好处的。

17这样残酷的束缚,难道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和性情吗?他们最早的感受就是痛苦和忍受,每一个必要的动作都被阻止,简直比做苦力的囚犯还要凄惨。他们徒然挣扎,感到愤怒,开始大哭。你们说,他们最早的语言就是眼泪吧。换言之,从一出生,你们就给他们添堵,你们送上的第一份礼物就是桎梏,你们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折磨,除了发声以外,没有自由,他们怎么能不抬高声音来倾诉苦处呢?他们哭泣,是因为你们的伤害,要是把你们捆成这样,你们兴许哭得更响亮。

18还有另外一条道路,也会引诱我们脱离自然。母亲对于孩子并没有漠视,而是过度的关照,她把自己当成孩子的偶像,为了防止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弱小,却把孩子养得越来越虚弱。她不让他承受任何自然的侵害,希望使他远离痛苦,可却意识不到,她免于他经受的小小磨难,给未来囤积了多少的意外和灾祸。这样的温柔是残酷的,到了必须承受衰弱的成年时期,被延长成了孩子的孱弱时光。她们让孩子沉浸于舒适,实际就是在给他们准备苦难。她们为各种疾患铺平了道路,这一切,孩子成年之后是不会幸免的。

19将你的目光放在自然之上,跟随她给你指向的道路。她使孩子持续锻炼,以各种各样的困难磨砺他们,很快便能教会他们痛苦和悲伤的意义。长牙的时候,他们会发烧,而尖锐的腹绞痛总伴随抽搐,咳嗽一阵接一阵时,自然喘不上气来。不要抵抗自然的法则,你难道没有看出来,你努力改变自然,结果只是毁了孩子,浪费大自然对孩子们的关照吗?她从外界给孩子带来的一切,在你看来是加倍的危险,可其实恰恰相反,那才是避免危险的正途。

20锻炼他们的身体,让他们能够承受极端的温度、气候和条件,能够忍受饥饿、干渴和疲劳。在身体的习惯还未养成的时候,你可以教他们养成你喜欢的习惯,没有任何风险,而习惯一旦形成,任何改变都是充满风险的。孩子能够承受成年人所不能忍受的改变,他们的肌肉柔软而灵巧,不花力气就可以转到你指往的方向,而成年人的肌肉僵硬,唯有遭遇暴力,才会改变习惯的行为模式。所以,我们不必危及孩子的健康和生命,便可以使之强壮。假使真有些许危险,也无须犹豫,既然人生充满风险,那么,除了在危害最轻的阶段就去面对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21人生来便是要受苦的,而疼痛是人类自我保存的手段。童年只有身体的苦痛,所以是快乐的。这些身体的痛苦相比其他形式的痛苦来说,并没有那么残酷,也没有那么悲哀,也极少导致自毁。痛风的疼痛不至于让人自杀,让人绝望的是精神的痛苦。我们怜悯孩子的疼痛,而应该怜悯的其实是我们自己,我们最大的悲哀都是自己造成的。

22初生的婴孩啼哭,他最早的日子就是在啼哭之中度过的。为了哄他,大人有时候抱着他,有时候摇晃他,为了让他安静下来,要么优待他,要么惩罚他。不是我们依他的意思,就是让他依着我们的意思。没有折中的办法,他不是统治就是服从。所以,他最早的概念,就是专横或奴役。在他学会说话以前,就已经会命令了;在他学会行为之前,就已经会服从了;在他还不知道什么是过错以前,就受到惩罚了;或者说,他其实还没学会犯过错呢。于是,这些邪恶的欲念早早就在他的心中播下了种子,之后,这一切又被归为天性。我们煞费苦心地教坏孩子,然后再为他成为这样的人悲叹。

23就是这样的方式,一个孩子要在女人手里过六七个年头,成为他自己以及她们的乖戾任性的受害者。她们教给他各式各样的东西,用他根本不明白的语言,或对他毫无用处的东西来填充他的记忆。她们给他灌输的种种欲念将他的天性窒息之后,这被人工伪造的孩子就到了老师的手里,由这位老师来完成人造细菌的成长,反正细菌已经培育好了。老师教给他一切知识,除了自我认识和控制、生命的艺术以及幸福的技艺。最后,这个既是奴隶又是暴君,填充了知识却抽空了感知,身心俱弱的孩子投入了社会,无助、自负以及种种弱点一览无余,我们就开始悲叹人类的混乱与凄凉。我们错了,他是我们空想的产物,自然造就的他是别样的。

24若女人轻视哺育的责任,男人轻视教育的责任,也就不奇怪了。没什么比和和美美的家庭景象更为迷人的了,不过当其中的一个因素已被破坏,要么妈妈太过娇贵,没法奶自己的孩子,要么爸爸太过忙碌,自然也没时间教育孩子。他们的孩子,被分散到各种学校,要么感情用到了别处,要么就养成了什么都不在乎的习惯。兄弟姊妹彼此几乎互不相识,聚到一处的时候,表现得像陌生人一样。当人与人的关系不再有信任可言,当家庭不再赋予生活以甜蜜的滋味,它们所留下的空白,很快就会被罪恶所替代。难道这之间的联系,有人竟会蠢到看不出吗?

28.鉴于此,我决定给自己一个想象的学生,假设我有教育他所需要的年龄、健康、知识和才能,从他出生开始就引领他,直到他成年,除了他自己,不需要任何人的引导为止。我觉得,这办法有助于作者不至于从实用跑偏到幻想,因为既然他要脱离通用的实践,就只能将自己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学生身上,用不了多久,他就会知道,或者读者也会替他感觉到,他是不是真的跟从了孩子成长,以及人心成长的自然法则。而那些我用在爱弥尔身上的,需要证明的规则,我会以详尽的细节来展示是否是可行的。这就是我的计划,至于说我算不算成功,那么,是要由读者来判断的。

25我需要强调的是,与被广泛接受的看法不同,我以为孩子的导师应该是年轻人,即使是年轻人,就其品格而言,也可以是智慧的。年轻人能成为孩子的同伴,能和孩子一起游戏,以此获得学生的信任。孩子和成年人的共同之处太少了,很难形成真正坚固的感情,孩子或许有时会拍大人的马屁,但从来不是真的爱他们。孩子需要学的只有一门学科,这门学科就是学会做人。我愿意把拥有这样的知识的人称为导师,而不是老师,因为他们做的是引导,而不是指示。他给孩子的不是规则,而是想方设法让他的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则。

26一个孩子最好只由父亲和母亲来培养,不要再由其他长辈插手。因为孩子会暗中比较,这样容易降低管教他的人的威信,从而对他的教育也会失败。

27不要孩子一生病就去买药看医生,人类真正的医生是劳动与节制,劳动使人体格强健,能促进人的食欲;节制能防止小孩贪食过度。

28当婴儿开始第一次呼吸的时候,不要把他紧紧地裹在包装里。不要帽子,不要带子,也不要襁褓,给他穿肥大的衣服,让他的四肢自由活动,而衣服不至于重到有碍行动,也用不着太暖和,让他感觉不到空气。把他放进大摇篮里,垫得好好的,让他在里头轻松安全地活动。等他变得强壮些的时候,就让他在屋里爬来爬去,让他的四肢得到发育扩展,你将看到他一天一天地强壮起来,拿他和一个年龄相同,用襁褓包裹得紧紧的孩子相比,成长速度的差异是会让你惊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