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爱的金字塔
10955000000024

第24章

1991年,她先后担任“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名誉会长和“中国社会帮教委员会”主任。在罗军一筹莫展之际,他走进了费老的爱心殿堂。费老听了这位回头浪子坎坷人生经历的自述;看了他那用忏悔之心、悔过之情、自新之愿创作的撼动人心的作品,被感动了。她邀请司法部的一位领导同志一起为这个“大墙人艺术”展剪了彩。临别,费路路拉着罗军的手动情地说:我们的命运不相同,可我们的心是相通的。的确如此,罗军因为刑事犯罪被判过15年有期徒刑;费老却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错划了22年右派。

15年的监狱,22年的牛棚,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不同的是,费老是从假的迷雾中走来寻求真,而罗军是从迷失的自我中寻求真;费老是面对社会对她无辜的伤害中保持一种善,罗军是从丑恶的自我中走来寻求善;费老是从美到美地孜孜追求,罗军则是从丑到美地自我完善。他们分别从事物的两端走到了一起---个美与丑的和谐完美的统一。为了同一个追求,他们走到一起来了。5年多来,罗军积极协助费老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参与策划设立了以临终关怀事业为主旨的“夕阳工程”,以挽救失足青少年为主的“半路工程”。今年以来,罗军受费老之托又在筹划一个更加宏伟的工程一一费路路爱心工程。在所有的艺术中,还有什么能比表现全方位的爱更伟大的呢?为了爱这个无比伟大的事业,还有什么名利不能抛弃的呢?从他从事的爱心事业中,罗军获得了心灵的高度和谐与平衡。费老80华诞,罗军前来祝寿,猛然间发现费老穿了一件补了数不清的补丁的毛线衣。从费老口中得知,这件毛线衣是当年结婚时爱人赠送的,至今巳经整整穿了58年。

58年啊!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半个世纪的坎坎坷坷,毛衣上出现了一层层的补丁。这补丁是费老在监狱和牛棚里补就的。听了费老的介绍,看了这件布满补丁的毛衣,罗军眼前突然闪射出一束耀眼的光华。透过这大大小小的补厂,他看到了一种美,一种旷世的大美,一种心灵的独美。这是普普通通的补丁吗?不,它既是人生的补丁,又是社会的补丁,是用爱心缝合起来的伟大的无与伦比的艺术品。

“费老,把这件毛衣脱下来送我好吗?”罗军怀着巨大的心灵激动向费老提出请求。

“你要它做什么?”费老不解地问。

“我知道这件毛衣是你老的心爱之物,我可以放心地告诉你,我拿去不会毁坏它,而是要把它变成一件艺术品,送你老更好地保存它。”数日后,罗军用费老这件缀满补丁的毛衣,别具匠心地做了一件艺术品,取名“补丁花”:大小补丁,新旧补丁缝了一针,又缝一针缝合坎坎坷坷崎路展现坦坦荡荡爱心啊,费妈妈历尽了數十载风风雨雨你穿着它抵御苦寒艰辛凭着千针万线般坚韧展现千丝万缕般爱心人生就该这样轰轰烈烈任厄运焚征衣灵肉更坚贞,信念更坚定每个补丁赫然是明证你用补丁紧紧地袠住流过血的伤痕因此,一切才这样美这样善这样真纵然是真实的人生不会太完美美好的生活不能缺补丁有你教我们飞针走线我缝一片理想,他缝一片憧憬何惧劫难骤临,撕成弥天大洞我们会缝,后代会缝缝出万劫不变的爱心报答你这位能重新缝合命运的好母亲啊,妈妈正由于这一切将有无数的儿女感谢你,因而銘记你亲手培育的补丁花听着罗军动情的吟诵,费老满含热泪接受了这件非同寻常的礼物。从此,她把罗军视为自己的儿子,并賜给儿子一个英文名字“95X1X1”。

她多么希望更多的人理解这个死而后生的儿子,帮助这个用血与火祷造的火凤凰般的儿子。是的,“哈罗”,一个全世界尽人皆知的单词,一个属于世界、属于艺术、属于爱心事业的儿子。罗军喜爱流行歌曲,他的嗓音不错,他的舞姿尤佳。他精力充沛,能连续三天三夜做画。他说他很年轻,他只有13岁,还是一个翩翩少年。他还说,旧的罗军已经死去,新生的年龄从1983年“永朽”“永垂”的那一刻算起。正是那个“永朽”使他化腐朽为神奇,正是那个“永垂”使他从颠倒、从丑学走向人类圣爱的金字塔。不是尾声的尾声1996年,是罗军走出大墙后的第六个年头。对于终生以“六”为缘的他,这鼠年又是一个吉祥年。

新年伊始,他一口气写成了两份专利申请报告。其一是“华表胸饰”。说起这“华表胸饰”的创意,缘起于他一次陪妻子逛商店感受。与世隔绝数年,走出大墙,完全像一个来到地球上的外星人。陪妻子走近商店,那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他目不暇接。妻子在首饰柜台选项链,选得很认真。闲而无着,他漫不经心地浏览着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头饰、手饰、耳饰、胸饰。人需要美,社会需要美,生活需要美。爱美无可非议。妻选了一条带十字架的项卜链问他美不美。

“为什么要选这一条?”“有点纪念意义呗。”“可你不是基督徒?”“我想买天安门有吗?”说者无心,昕者有意。回家后,罗军将华表和爱心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设计出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爱心事业的胸饰一华表胸饰。国家专利局受理了他的这项发明专利之后,适逢北京电视台“温馨之家”摄制组为费路路拍摄专题片。作为“儿子”的罗军自然成了费老这个家不可缺少的成员。

“费老,能介绍一下你的这位儿子吗?”敏感的新闻记者向这位老妈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又鲜为人知的问题。费老如数家珍地讲了她“老年得子”的故事和罗军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顺着这条新闻线索,记者来到罗军的家,将摄像机镜头对准了罗军刚刚完成的第二项发明一一瓜子皮画。这是一幅奇特的画,取名“百蟹闹海”。远远地看去:蓝天,白云,大海,金色的海滩上,成群结对的螃蟹在沙滩上闹海,情趣盎然,栩栩如生。原来,不嗜烟酒的罗军偏爱在写作时嗑瓜子,久而久之,形成了嗜好。他酷爱嗑瓜子又不精于此道,每每由妻子在一旁相助,将嗑好的瓜子仁一一递上。近年来,妻子见他常年在外奔波,难得有此口福,春节之夜,特意为他备了嗑好的瓜子令他重温满口生香之福。望着妻子这份真情,罗军怦然心动,一手接过瓜子仁,一手接过瓜子皮,少顷之功,那把瓜子皮在他的手下已成了一幅呼之欲出的工艺画。由此生发开来,瓜子皮、桃李核、椰子壳……他将这些人们食而弃之的垃圾收集起来,开拓了瓜子皮画系列。倘佯其间,情趣两妙,其乐融融。送走北京电视台的记者,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采编人员慕名而来拍摄他的艺术新作。他深知这是人生经历中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由此再燃心中的创造之火,闭门三日,不负所望地完成了发丝画“苹果系列”:第一幅取名“青苹果”,采用数年前一对孪生姐妹送他的一对发辫,展现了《圣经》创世纪中亚当、夏娃面对青苹果诱惑的生死情结,背景上刻画出由于他们的“过错”而繁衍了那么多的子孙。

“红苹果”、“金苹果”等分别赋予它们真善美的主题,以讴歌人类永世不灭的追求。三月,他幵始采访和撰写“爱心之母”费路路。他刻意通过费路路及其家族的百年经历,来印证中华民族整个二十世纪的荣辱兴衰,因而汇成一部人类之爱的交响诗,用来拍摄一部延展至新世纪的多集电视连续剧。四月,罗军忙于倒笔书法系列表演,先后在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国际会议中心泼墨挥毫,为国内外的专家名流表演,为开展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而极尽绵薄。在“世界之星”国际艺术沙龙展览会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走过罗军的展品前,驻足观望良久,深为这艺苑奇葩而拍掌赞赏。日本国静冈市市长为求得他的书法作品,亲自抵他寒舍拜访。五月,他参与费路路和台湾知名人士纪政所创办的海峡两岸炎黄杯长跑比赛的组织工作。他发挥自己的长处,起草文件,制定方案,谱写会歌……“脚下大路相连,千条万条;脚下大路通天,不折不挠。同胞情,民族爱,架起一道金桥,奔跑着血浓于水的同胞。你怀着天涯归情,他带来大海波涛,我捧起成功的花环,回到祖国的怀抱。同样的欢笑,同样的心跳,同一样的步履,同一样的骄傲,向前跑,向前跑,炎黄子孙齐飞跃,向前跑,向前跑,中华民族更美好。”这是罗军的杰作。这首由他作词谱曲题为“海峡两岸架金桥”的会歌,至今余音袅袅,在海峡两岸回荡。

1996年的7月18日,是罗军的一个好日子。一个偶然的机会,罗军结识了企业家王太升,并与中瑞合资山西奥泰克涂料公司结下不解之缘。他与王董事长共同切磋研究,以“奧泰克”涂料为基料,将天然大理石粉沫、高新科技和现代艺术三者合一,推出一种新颖实用的涂料新品种石粉画颜料,并于7月18日用这种新材料创作出第一幅石粉画《我祈祷》。他欣喜地发现,这种新材料竟有这么大的表现力:彩绘有如油画水粉画,浮雕有如大理石汉白玉,细刻有如石膏板三夹板。他或画或雕或刻,刀笔兼施而不能自已。石粉画诞生的消息见报后不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了公开展示,并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了专利。罗军,你到底想干什么?重返社会这6年,你没有职务,没有工作,没有户籍,没有依靠……可你却充分地享受着一种特定氛围中的自由。自由自在为着人生的艺术和艺术的人生而投入整个身心。你在为生命而呐喊,你在为艺术而呼号,共鸣之声犹如山呼海啸,与之唱和者与日俱增,祈愿有一天进发出天地间一声雷霆。只有在雷霆的电光石火中,才能更真切地看清楚这只“火凤凰”。

“火凤凰”才能看清这芸芸众生的世界。正是为着这一刻,罗军依然如炭火般地燃烧在这一度金秋,欲使这故事的尾声,像那凤凰美丽的尾羽,更加夺目,更加光彩……津门第十一道成雀钱美丽的风景所以能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给人或多或少的舒适的感觉,而是由于它引起人的思想;所看到的线条和色彩,自身不能感动人,令人感动的是那种渗入其中的深刻的意义。―罗丹海河、白塔、文庙、挂月峰、悬空石、独乐寺……它们虽然没有黄山、泰山那傲然于世的风姿,没有长江、长城那悠远而文明的历史,可它们是天津人民的骄傲,十分荣耀地被称之为“津门十景”。也许是这里的景色太迷人,也许是都市的生活节奏太紧张,在那些难得的清闲的日子里,人们远足而来,来这里踏青,来这里畅游,来这里和大自然对话,来这里净化和陶冶灵魂。终于有一天,不经意间人们又在津门闹市区发现新的景观:市政府警卫中队一一天津总队二支队四中队。

于是,人们纷纷涌来,向她投来注目的一瞥;于是,人们纷纷传诵,盛赞这“津门第十一道风景线”。笨人自有家人的美像哥仑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女教师王雪莲独具慧眼,有了那个惊人的发现:那是一个酷热难耐的中午。放学了,王雪莲像往常一样走出校门,脚下是飞速滚动的车轮,头上是一轮火辣辣的骄阳,实在是忍受不了这盛夏的热情,她恨不得立即飞回那个清凉温馨的家。穿过泰安道口,猛抬头,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闯入了她的眼帘,磁石般地将她紧紧地吸引。她下了车,远远地注视着那尊雕塑般的身影,心中油然而生敬意。同一个夏季,同一个太阳,他难道就不怕热、不怕晒,持枪纹丝不动地站在哨位上,身姿是那样梃拔,精神是那样饱满。那严整的军容,那威武的军姿,给人一种美的昭示。王雪莲感动了,她忘记了时间的存在,忘记了难耐的酷暑,足足观望了40分钟。从此,每次路过这个哨位,她总是朝这道别致的风景投来一束深情的目光。无独有偶。如果说女教师王雪莲用审美的目光发现了这道风景的外在美,那么,另一个用心灵透析这道风景内在美的应当是青年女工庄厚霞。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可谁也无法理解她那份痴情。

她每天乘93路公共汽车上班,她每次要选择左边的那排座位,因为左边的那个窗口能了却她心中那个从不示人的心愿。每当她乘坐的公共汽车路过市政府站,她总是站起身来,看一眼在那里执勤的哨兵,直到那个身影从她真情的目光中消失。每天每天,每次每次,她总是这样执著地坚持。为了这份执著她常常要用痛苦作为代价。她是一个腰脊受过重伤的病人,还不能过分地疲劳和长时间地站立。她究竟在看什么?看得那样痴迷,那样深情,那样执著?拉直这个问号,还要从两年前那个黑色的星期五说起。

4月8日,对于庄厚霞来说,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和往常一样,那天她上早班,天不亮就走出家门,骑车挤进了“上班族”的行列。街道冷清,心绪拥挤,盘算着这段遥远的路程和这并不宽余的时间,她不由得加快了车速。昏暗的路灯映照着昏暗的路面,路边的树冠投下斑驳的阴影。一辆公共汽车呼啸着从身后开来,她自觉地避让到马路的右侧,就在这时,似乎谁在背后猛拉了一把,这是她当时的感觉,自行车“咯噔”一下停了,她不由自主地被巨大的愤性抛下车。她昏迷了,以后发生的事她一无所知。没有痛苦,没有呻吟,这一切在静悄悄中发生,又在静悄悄中过去。一辆辆汽车穿梭着从她身旁驶过,一队队行人急匆匆从她身边走去,没有人发现她的存在。

也许是她福大命大造化大遇上了好人,也许这是上天注定了的一段缘分,就在庄厚霞生命垂危孤立无援的当口,4名武警战士下哨路过她的身边,他们是田益宝、张龙玉……。战士们拦了一辆出租车,将她送进附近的公安医院。急诊、挂号、拍片,50元诊断费是4名战士合凑起来的。诊断结果是无情的:腰脊椎断裂。医生建议:立即转院治疗,耽误了会造成终生瘫痪。躺在天津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急诊室里,庄厚霞从昏迷中渐渐地苏醒过来。自己不是骑自行车上班的吗?怎么到这里来了?这是什么地方?自行车呢?车间呢?像做了一个可怕的腿梦,梦醒来是一个荒诞的现实。她下意识地伸伸腿,腿呢?怎么一点感觉也没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梦魇般地爬上她的心头。她的身体失去了知觉,可她的听觉已恢复正常。

“病人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否则会有可怕的后果。按照医院的规定,先交押金,然后办理住院手续。”一个声音在说。

“大夫,我们是市委警卫中队的,下哨途中,我们见这位大姐昏倒在路旁,把她送到了医院,我们不知道她家,也不知道她的工作单位,一时无法同她的家人和单位取得联系,也实在没有那么多钱给她垫付柙金,可你们一定不要耽误了她啊!”另一个声音在恳求。

“这是医院的规定,我也不能擅做主张。”听得出那个声音有些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