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概论
10952000000033

第33章 显性教育方法(1)

传统美德教育方法是为实现传统美德教育目标和实施传统美德教育内容而采用的教育手段。教育者能否将古人留给我们的传统美德这笔丰富的遗产继承下来,流传下去,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在实施传统美德教育所采取的方法是否恰当。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没有桥和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是瞎说一顿。”

传统美德作为一门系统的教育内容,它与道德增长教育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又有所区别。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与道德的方法既有相同之处,又不完全等同。几千年的不断探索研究,不仅使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具有独立性,而且使传统美德方法逐渐从道德教育的方法体系中独立出来,形成了独特的方法体系。

传统美德教育方法要以传统美德教育原则和规律为依据,传统美德教育方法要遵循传统美德教育的规律,要在传统美德教育原则指导下进行教育。

传统美德教育方法作为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框架,它包括很多具体的方法,由于研究者分类的角度不同,传统美德教育方法的分类也不同。如:1从影响受教育者的学校、社会、家庭因素出发,将传统美德教育方法分为学校主渠道法、家庭熏陶法和社会锻炼法等;2从受教育者传统美德形成过程出发,将传统美德教育方法分为知识传授法、信念形成法、情感陶冶法、意志磨练法和行为训练法等;3从学校的多种教育渠道出发,将传统美德教育方法分为系统讲授法、学科渗透法、德育基地教育法、环境陶冶法、活动锻炼法等;4从教学过程的几个步骤出发,将美德教育方法分为说理晓喻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比较辨析法、行为反馈法等。这些分类方法都是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根据自己长期的理论研究或实践总结得到的,有正确的理论依据,有实践的检验,这些分类方法优点很多,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本章将传统美德教育方法分为显性教育方法、隐性教育方法和“慎独”教育方法三种。这种分类方法的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影响事物发生变化的内、外因规律,即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受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根据这条规律,将传统美德教育方法划分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的各种外部影响和受教育者进行自我内部“慎独”两大类方法;二是从教育现实出发,影响受教育者的外部条件,有些是有形的、明确的、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无形的、潜在的、隐蔽的,因此,将外部因素划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据此,将这类教育方法分为显性教育方法和隐性教育方法。基于上述两个方面,我们将传统美德教育方法分为显性教育方法、隐性教育方法和“慎独”教育方法三种。很显然,这种分类属于二级分类,在这级分类的下面,每种方法还包含着若干的具体方法,它能将所有教育方法全部包括进去,内容全、范围广,是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之一;它的优点之二,是这种分类方法注意到了受教育者的内因,能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受教育者自身的积极性,这一点对于传统美德教育来说尤其重要。当然,这种分类方法也存在不足,绝非十全十美。

显性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通过各种形式有意识地对受教育者进行传统美德知识教育和传统美德行为培养的方法。显性教育方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意识性,它是直接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的方法。显性教育方法很多,主要有系统讲授法,学科渗透法、情感激发法、意志锻炼法、榜样示范法、行为训练法、评价反馈法等。

一、系统讲授法

系统讲授法,也叫明理法或说理晓喻法。它是通过开设传统美德课程向受教育者系统地传授传统美德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传统美德教育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它在传统美德教育方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系统讲授法的形式

系统讲授法的形式总体来说就是课堂教学式。许多传统美德教育工作者对系统讲授法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一些传统美德教育系统讲授法的形式。(1)四段型:即在一节课中,把教学过程划分四个阶段。根据受教育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不同的四个阶段,如中、高年级可分为学知——激情——明理——导行四个阶段,低年级可以分为引题——入境——明理——导行四个阶段。(2)五步型:即把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实际也可以划分出不同内容的五个步骤:如适合中、高年级的有引趣——读讲——思议——点拨——导行和提示课题——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当堂巩固——指导训练等,适合低年级的有设情境——讲故事——议问题——练行为——提要求。(3)三段六环型,即在一节课中,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六个环节。第一阶段,引境示题,两个环节是引起兴趣、提示课题;第二阶段,明确观点,两个环节是讲清要点、激发情感;第三阶段,指导行动,两个环节是训练行为、提出要求(参见李宝珠等“提高认识,探索规律,上好小学传统美德教育课”,《辽源教育》1994第3期)。传统美德教育的系统讲授法尽管内容特殊,但在形式上与其它学科也是一致的。

2系统讲授法的特点

系统讲授法有许多特点:

(1)系统性。系统讲授法是按教学计划安排的,将传统美德知识由浅入深,由低到高有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这种方法教给学生的知识是完整的,不是一鳞半爪的,使学生能掌握知识的全貌,易于理解和消化。

(2)准确性。系统讲授法所传授的知识都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过的真理,具有不可怀疑性,教师在进行讲授之前又经过认真准备,所以系统传授法传授的知识是相当准确的。

(3)明确的目的性。系统讲授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这种方法使整个美德知识教育有总的目的,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节课都有具体的目的,因此,系统讲授法的目标十分明确,任务非常清楚,使教育有章可循。

(4)可重复性。系统讲授法是由教育者口授完成的,可以多次反复,这一特点使系统讲授法具有其它任何方法都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在讲授过程中可及时改正错误;可随时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减少不必要的知识;可以将受教育者不理解或不清楚的地方反复讲解,直至完全弄懂为止,这些优点使系统讲授法在传统美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5)简捷性。也许只有系统讲授法能将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的知识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传授给受教育者,这充分体现了系统讲授法的简捷性。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将所有的人类知识重新去实践一遍,而这些知识对于受教育者来说确实是重要的,通过教育者在课堂上的系统讲授,就可以便几千年的知识在短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可以掌握非常系统的传统美德知识。

3系统讲授法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者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两“为主”原则,在采用系统讲授法教授传统美德知识内容时,防止把课堂变成传经布道的教堂,把讲台变成“演讲台”,把教学过程变成教育者的“独角戏”,同时,还要注意与此相反的另一种倾向,将受教育者变成彻底的“主体”,完全由受教育者自己理解知识内容,教育者不加任何“主导”,成了可有可无的“旁观者”。教育者在运用系统讲授法时,应恰到好处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尽到自己的职责,做到既不“越位”,也不失职。

(2)教育者要充分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系统讲授法并非是“注入式”、“填鸭式”教学,要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教育者在运用这一方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应注意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要让受教育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自觉地接受知识。

(3)在运用系统讲授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教育者应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及教学的艺术性。系统讲授法并不是要求教育者平铺直叙式地照本宣科,相反,这种方法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者必须重视学习。

(4)教育者应注意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要掌握学生年龄特点,个性差别,思想道德状况,抓住共性和主流,注意特殊性和支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5)教育者在运用这一方法时,不仅要把传统美德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同时,还应注意把掌握这种知识的方法传授给受教育者,让受教育者不仅好学乐学,而且会学,使之终身受益,这是系统讲授法的重要作用之一,但目前也是最为薄弱的、最不为重视的一环。

二、学科渗透法

学科渗透法是通过各科教学把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渗透给学生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也是美德教育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虽然是渗透,但却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识的。

1学科渗透法的形式

学科渗透法形式总体来说也是课堂教学式。教育者在传授本学科知识的同时,挖掘该教材中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使之受到教育。具体说来,学科渗透法有很多形式:(1)直接渗透。在文科教材,如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学科中有许多内容本身就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历史事件、人物颂扬爱国主义、正义感、大无畏精神等等中华民族优秀的美德,这些内容教育者可以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渗透。(2)间接渗透。在理科教材,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由于教材本身大都介绍的是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教育者可以通过背景介绍等方式间接向受教育者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如讲圆周率时可以讲述祖冲之求圆周率的故事,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激情。(3)随机渗透。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不同内容,教育者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随时随地对受教育者进行传统美德教育。(4)重点渗透。有时,教育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科特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学生或某种传统美德进行渗透,引导学生树立传统美德意识。

2学科渗透法的特点

(1)灵活性。学科渗透法是在各学科教学中对受教育者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育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随时随地灵活地进行这种教育,不必拘泥于系统的教学计划,受教育者可能得不到完整系统的传统美德知识,但得到的却是记忆扎实的深刻的某种传统美德知识。这种知识对受教育者的印象是深刻的,有些甚至是终生不忘的。

(2)针对性。学科渗透法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针对性。这种方法能有机地结合学科内容针对受教育者的弱点进行教育,如缺乏刻苦精神是学生最常见的弱点,通过科学家刻苦治学的事迹,开展刻苦精神教育使学生增强学习动力,克服这一缺点,这本身也是传统美德教育。

(3)依托性。学科渗透法必须依托于学科教学,不能独立存在。学科渗透法与各科教学的关系是“毛”与“皮”的关系,如果各科教学的“皮”不存在,那么传统美德教育的学科渗透法的“毛”将焉附?教育者在使用学科渗透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要认清这一特点,正确处理两者关系。

3学科渗透法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者在运用学科渗透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首先要注意和处理的就是学科知识内容传授与传统美德知识渗透二者的关系。应该看到学科知识内容传授与传统美德知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是对立统一体,是同一过程中存在的两个事物方面。在教学中,教育者既不能只注意学科知识内容的传授,忽视传统美德知识的渗透,从而使学科渗透法成为一句空话,也不能只注意传统美德知识的渗透,丢掉学科知识内容的传授,造成教学计划无法完成的局面。正确处理这一对立统一体,教育者在教学中不能顾此失彼,而只能把二者结合起来,统一协调好,偏废一方必然完不成两项任务。

(2)教育者在运用学科渗透法时应注意使用的方式。在教学中,教育者为了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采取一些新颖的方式,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是应该的,但不能一味追求渗透的趣味性,为渗透而渗透,把渗透变为教学内容的“下脚料”和“笑料”,把传统美德教育的学科渗透法变成单纯取乐的方法,这是项十分严肃的娱乐活动。同时,也要反对简单说教的方式方法,该生动活泼的地方不活泼也是不可取的。

(3)在运用学科渗透法时,教育者还应该注意渗透内容与学科内容的结合。在教学中,传统美德与学科知识内容要密切联系,教育者在渗透时要注意适可而止,不要借题发挥,离题万里,生拉硬扯胡联系,甚至趁机对社会阴暗面发一顿牢骚,要注意渗透内容与教材本身的联系的自然性,有时可以点到为止,不作更多发挥。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善于挖掘教材中隐含着的传统美德知识,以充分发挥渗透法的作用。

(4)运用学科渗透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应注意把握时机,抓渗透点,结合点。受教育者受许多因素影响,思想比较复杂,对之教育是要找时机的。学科渗透法在结合学科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发现受教育者的各种动机,有针对性地进行渗透,这样的渗透效果是最佳的。

(5)运用学科渗透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并不是说可以没有计划,可以不必去遵循传统美德的知识系统。相反,学科渗透必须包括在传统美德知识系统内,而且学科渗透内容是经过周密计划的,这一点教育者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应特别加以注意。学科渗透法应对每个学年、学期,每个章节的渗透内容有统一安排,否则,势必造成内容重复或挂一漏万的现象,也就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三、情感激发法

情感激发法是在各种情境中通过生动、形象,直观的教育激发学生传统美德情感的方法。情感激发法可以在学校的各种情境中使用,是最灵活、最能产生效果的方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1情感激发法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