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杏林拾翠
10948600000015

第15章 神奇奥秘的生物钟

时钟,人们都熟悉它。但是生物体内也有个近似时钟的机构,具有测时本领的“奥秘”,熟悉它的人并不太多。其实,只要摆出一些自然现象,大家也会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当然,要科学地探索生物钟的由来,却是异常复杂而微妙的,世界上不少科学家正为此而作许多不懈的努力。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新花始盛开。长恨春地无觅处,不觉辗入此中来”的千古名句。前面两句道出了庐山大林寺新树开花的周期性规律。即每年四月前后,庐山之下的春天虽已逝去,但庐山的琴湖畔却新花怒放,千树,染。类似这样的植物还有:牵牛花破晓时才打开喇叭花迎接朝阳;夜来香随着拂拂的晚风才才逸着着郁的的香。动物也有这种现象:公鸡叫三遍天快亮了;蝙蝠天黑出来捕食飞虫;冬天来临,蛇便入洞冬眠;惊蛰春雷一声响,田蛙啯啯地唱起春天的田园乐曲。更奇怪的是,据说有一种雀蜩鹭,生活在离海滩约五十公里的地方,每天飞到海滩觅食总是比前一天推迟五十分钟(因为潮汛每天推迟五十分钟),从距海滩五十多公里远的地方翩翩飞来,追潮逐浪,总是成为海滩上第一批“食客”。这些自然现象,经科学实验证实:生物体内的确有一个近似时钟的机构,与外界的昼夜、四季寒暑的周期交替相适应,进行周期性的变化。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好像受着某种内在时计的控制,这就是人们所称的“生物钟”。

作为生物的最高级的人,体内存在近似时钟的机构,它所呈现的化学和物理的变化,就显得更为复杂多变了。有近似昼夜的“日钟”,近似周月的“月钟”,近似周年的“年钟”等,如妇女月经周期为30士日。这种“月钟”与月亮有关系。宋代医家陈自明在《妇女大全良方》云:“经血盈亏,应时而下,常以三旬(即一个月)一见,以象月盈则亏也。”这种“人体钟”在我国古医书籍中早有所论述。

翻开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文献《黄帝内经》就有大量的记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在提到人身五脏之气,是应合于四时之气时也说:“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这都阐明了人体的“气”无不与昼夜、四季息息相关。它们的运行周期近似昼夜节奏的“日钟”和近似年节奏的“年钟”。在临床上,也常见到这样一种发热现象:病人早晨多半体温正常,中午以后才逐渐升高,夜晚更重,到了第二天早上又降低。故《黄帝内经》云:“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除加,夜甚。”道明了人体的正气盛衰与晨昏昼夜的变化相应,因而在疾病表现上也有轻重程度的不同。这种缓解的周期规律也近似昼夜节奏的“日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把这种规律应用到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心脏病人对毛地黄的敏感性在上午四时大于平时四十倍;糖尿病人也在上午四时对胰岛素最敏感;人们还发现癌细胞增生也是有节律的,在某些时刻,癌细胞分裂的速度超过其他时刻。一天中癌细胞有更容易受X线破坏的时刻。因此,医生要选适当的照射时间,就会取得更好的疗效。至于什么时候练功最适宜呢?有经验的气功师告诉我们:最好在早晨三至五时,因为肺经在“寅时”气血兴旺。古往今来,许多气功家均认为这是练功的“黄金时刻”。

生物钟的研究是1937年以来才引起广泛重视的,而把生物钟学说纳入医学领域是近年才开始的。至于生物体,包括人体在内,为什么会有这些巧妙多变的生物钟?虽然这个谜底至今尚未被完全揭开。但有两种说法可供参考:一是认为生物的这种测时本领在亿万年进化中生成。地球上的生命刚一出现就处在昼夜、年月、四季的周期更替的环境中。所以,生物必定把它作为适应环境的重要经验,将信息遗传给下一代。人体的复杂测时机构是在遗传因子的作用下,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二是认为生物(包括人体)是由奥妙无穷的细胞组成的,而构成人体细胞的化学分子、原子和微粒又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振动,每种节律不同的振动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物钟。

生物钟在我国古医籍中虽有不少记载,但由于缺乏现代科学仪器,许多问题还显得神奇莫测。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囿于一隅,要不断吸取新知识,使中医学现代化,才能尽快揭开这个我国祖先早有记载的生物钟的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