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从事你自己所憎恨的行业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当你不喜欢工作时,你会连早上起床都不愿意,甚至会一整天都很难过。既然你不认为从事这种工作快乐,那你为什么还要在这个死胡同里待着呢?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宝贵时间浪费在无趣的事情上,如果你不喜欢你的工作,就尽快换掉它;你可能因为家庭责任或者经济因素不能立即调换工作,但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你为未来做准备,你要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发展潜力和你自身的工作目标做准备。因此,开始时要去做任何能使你走向正确方向所必须的事情和工作,然后选定目标,制定按部就班的现实计划,然后开始实施。当你热爱自己的工作时,会得到双赢的结果。
你是否已经产生了转行,去做一些迥然不同的事情呢?如果是的话,如果你想要在职业生涯中获得生存和发展,你就得不得不注意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就是要做到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那么,怎样做到这些方面呢?如果你正在想转行,你也就应当明白:今天的人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人都想转行,只求为了能够寻找到更好的工作,获得更多的机会,挣得更多的钱。如果想转行的话,那么,何不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职业呢?要作到这一点,首先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个人情况是非常有帮助的。要想清楚:什么事情会使你高兴,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的实力怎样,发展潜力又怎样?你有何特殊的技能和才能;什么样的工作可以给你真正的成就感,你对工作前景有何态度?人们津津乐道于你所取得的什么成就?如果你花点心思结合个人情况充分的思考一下上面的问题的话,你就不用怕“入错行”了,因为,至少你的大方向已经正确地确定了下来了,你所选择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
或许,经过长期的角逐,终于进入了一家自以为很满意的公司,而作为新员工,在刚刚进入单位的时候,由于自身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对环境的不熟悉,很容易出错误,或者遭到批评或者嘲笑之类的事情。而这时候,他们往往把原因归咎于所处的工作环境,殊不知烦恼的根本原因是他们自己还不懂得怎样去快速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那么,作为一名新员工应当怎样才能灵活机动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在新的工作环境里如鱼得水,左右逢缘呢?
首先,要保持适应环境的弹性。作为一名新员工,在进入公司之初,往往会认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觉得自己一定能够得到老板的赏识,在工作中独当一面,以最快的速度出人头地。然而,这种理想化的想法往往会被现实的环境击破。
小D和小S是经过激烈的角逐才最终进入公司试用的。作为新员工,一开始,两个人对公司的环境和氛围都不太了解,经常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一段时间以后,小D对工作环境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经常抱怨并和同事对撞;相反,小S却把每一次的失误都牢牢地记住,并总结经验教训,灵活机动地去修改自己的计划,使自己逐渐地去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试用期结束后,小S被正式录取,而且以后工作越干越漂亮;而小 D却失去了一份本该很好的工作,跳槽以后,还是“时运不济”呀!
其次,目光要放长远一些。
M大学毕业之后,在一家科研单位上班,原以为在进单位之后很快得到科研课题,没想到进去以后,很长时间都只是个小小的助手。每天守着那些瓶瓶罐罐,干些洗洗刷刷、扫地倒水的简单体力劳动。“我多年的学习就是为了这些一个文盲就能干的杂事吗?”M怎么也想不通,逐渐就有些自暴自弃了:凑合干下去吧,等合同期一满,我就走人;这破地方,狗眼看人低,别指望我好好伺候他们。然而,不久,一件意外的小事刺激了他:和他同学校毕业,比他早两年来的师兄因为平时工作勤奋认真被任命为课题组的组长,M平时和他关系不错,那位师兄从来不像 M那样抱怨,相反总是安慰他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只看眼前利益。M平时总对师兄的劝告不以为然,现在似乎有点明白了:我以前怎么老有那么多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呢?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没有任何社会经验,没有参加过多少实践活动,单位凭什么信任我,对我委以重任?平时还老是自诩有远大的抱负,其实在别人眼里,只是个既不踏实又幼稚的牢骚鬼罢了。M终于回到了现实中,不再抱怨怀才不遇,他逐渐发现,自己平日看不起的简单工作,实际上也能使自己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倒水扫地时经常与老板见面,很多时候能亲眼见到他们是怎么工作的,好像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复杂。M感觉到自己真的有了进步,并且这种进步是踏踏实实的。他想:现在想来,如果当初果真有哪家公司让我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直接担任课题的负责人,那我反而会对他们这样的决策非常怀疑了。
第三,要避免工作时间上的两种极端。刚刚参加工作的新职员,在掌握工作时间上往往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偷工减料,晚来早走;一种是无休止地加班加点。如果你经常偷工减料,每天工作不足规定的时间,总有一天,你会被叫进老板的办公室,因为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何况每一个人的工作摆在那儿,你干少了,别人就得多做。也许有人很聪明,可以在相对少的时间里完成工作,但是也不应该晚来早走。积极的做法是向你的老板说明个人的情况,争取更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也有助于以后的提升或者加薪;另一种积极的做法就是用剩下的时间自学更多的东西,“学海无崖”、“技多不压身”。
我们应当坚信,能够把握灵活机动原则的你,一定能够保持适应环境的弹性,善加发挥,尽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有计划地、出色地度过试用期的严峻考验,成功地走上心仪已久的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