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自我保健小百科
10943000000211

第211章 鼻炎

鼻炎是鼻黏膜或黏膜下组织因病毒、细菌感染及刺激物刺激等,导致鼻黏膜或黏膜下组织受损,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鼻炎导致产生过多黏液,通常引起流涕、鼻塞等症状。

(1)病因:①急性鼻炎。主要病因为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伴有细菌性继发感染。常见致病病毒为鼻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受凉、过劳、烟酒过度、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鼻腔慢性疾病、邻近感染病灶等为常见诱因。②慢性单纯性鼻炎。喝酒、使用过某些滴鼻药;吸入空气中的灰尘、花粉、化学气体、烟雾、空气干燥等。③过敏性鼻炎。可能与遗传有关。在春夏季节吸入花粉,以及灰尘、螨虫、化学品、动物、鸟类、发霉的物品都可以使某些人发生过敏现象。情绪紧张或不愉快会使症状加重。

(2)临床症状:①急性鼻炎。病初鼻内干燥、发痒、打喷嚏、流清水,渐觉鼻塞、全身不适、乏力、发热、头痛、肌肉及四肢酸痛,食欲减退,有闭塞性鼻音,甚至用口呼吸,有脓性鼻涕。以后渐有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嗅觉减低、头痛等症状。2~7日继发感染,分泌物转为脓性,不易擤出,鼻塞加重。小儿症状比成人严重,除了发热倦怠,严重时会发生惊厥、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伴腺体肥大的小儿鼻塞更严重,妨碍吸吮。②慢性单纯性鼻炎。鼻黏膜经常发炎。时常流清鼻涕。鼻塞,开始是间歇性的,根据体位的变化,左右鼻孔堵塞也跟着变,如侧卧位时,下侧的鼻孔会堵塞。头痛或头前部发胀,用嘴呼吸及打鼾。嗅觉不灵、频频打喷嚏,而且咳嗽。③过敏性鼻炎。症状多半与慢性单纯性鼻炎相似,不同的是多属季节性发作(在春夏两季发作)。此外,还有打喷嚏、眼睛痛、流泪、喉咙痛等。其他的过敏反应,如睡觉时因吸入床单上的灰尘而加重,还有湿疹或哮喘等原因。

(3)临床检查:①急性鼻炎常规检查。看有无典型症状。局部有无鼻黏膜充血、肿胀,有清水样鼻涕,后期在鼻底部可见黏脓性鼻涕。对小儿应加强全身检查及观察,以排除其他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应与流感、过敏性鼻炎相鉴别。病愈后可考虑手术矫治引起鼻塞的原发病,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厚等。②慢性单纯性鼻炎常规检查。检查鼻子、耳朵及口腔,可能还会进行敏感测验,以找出致敏原。应与鼻息肉或其他并发病相鉴别。③过敏性鼻炎常规检查。进行皮肤试验,以确定过敏的成因,确定后注射脱敏药。

(4)治疗

①西药治疗

●急性鼻炎:给予镇痛退热药,如阿司匹林、复方阿司匹林,每次1片,每日3次。若症状严重或出现并发症时,应酌情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1%~2%麻黄碱生理盐水滴鼻。全身治疗也可用中西成药,如速效感冒胶囊、感冒清、感冒退热冲剂、银翘片、藿香正气丸等。

●慢性单纯性鼻炎:服抗组胺药片,或其他含有糖皮质激素或色甘酸盐的药物。使用含色甘酸盐鼻喷雾剂、吸入剂或滴眼剂等,以预防症状发作。

●过敏性鼻炎:使用含糖皮质激素类吸入剂或者鼻喷雾剂。

②物理疗法

●热敷法:各种鼻炎早期均可用热水泡脚,或进行热水浴。

●刮痧法:慢性鼻炎,可刮百会、风池、风门、曲池、手三里、合谷穴;点揉上星、攒竹、迎香穴;点印堂穴。过敏性鼻炎,可刮风池、肺俞、命门、脾俞、肾俞穴;点揉迎香、太渊穴;刮足三里穴。

●按摩法:用食、中指广泛揉摩鼻根、鼻背、鼻翼两侧及颧髎和太阳穴部位,以局部发热、鼻窍通畅为佳;也可双手大鱼际擦鼻子的两侧,以出现发热为度。

●点穴通窍:用食指点按迎香、印堂、太阳、四白、颧髎诸穴,力量稍大,以局部酸胀为度。同时配合点风池穴和按揉合谷穴,每穴点按半分钟。

③饮食疗法

●扁豆粥:扁豆30克,党参10克。一同入锅水煎,取汁。再将粳米洗净入锅,加药汁及适量的水煮成粥即可食用。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的功效。治慢性鼻炎。

●姜枣甘草汤:大枣500克,焙干去核,研末;甘草60克,食盐60克,生姜50克,均炒一下,研成末。将4味混合拌匀,每日晨起,用沸水冲泡6~10克,空腹饮。具有散寒通窍、补中益气的功效。治慢性鼻炎。

●桃仁粥:桃仁10克,去皮、心,加水研末取汁;然后放入粳米50克,熬煮成粥食用。具有活血行气的功效。治慢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