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让孩子长更高
10942300000029

第29章 孩子长高锻炼有讲究

案例1:夏天的天气就好像娃娃脸,刚刚还是暴雨阵阵,一下子就阳光普照了。周女士打着雨伞去幼儿园接5岁的儿子津津回家。走到一半,津津却在街边的全民健身路玩了起来。周女士想着让孩子锻炼一下,也没有多加留意。不料,因为刚下完雨,运动器材上面有水珠,儿子津津一下子就滑到了,摔伤了手臂。

案例2:炎炎夏日,天津某儿童医院人满为患,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孩子们都喊肚子不舒服,原来天气热,很多孩子在运动后,出完一身臭汗感到口渴,就买冰棍雪糕等冻饮吃,结果肠胃受不了了。

如此看来,孩子的体育锻炼是很必要的,但是父母绝对不能省心。因为在体育锻炼中,有很多生活知识需要留意,孩子的成长很可能因为父母的疏忽导致受损,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1.活动前后以及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活动前。

①父母首先要检查活动的场地、设施与孩子的着装。

应先排除活动场地上的异物和积水等不安全因素。查看一下活动设施是否定期检修,避免发生意外。运动服装要轻便、舒适,避免过多、过厚的衣服限制孩子活动。孩子也不宜穿过硬、过厚的皮鞋,以免扭伤、摔伤。

②掌握好适宜的活动时间。

上午10时和下午3时为孩子户外活动的最佳时间。研究表明,上午10时和下午3时是全天中空气较清洁的时间。上午9时后,地面受阳光照射,温度升高,空气对流迅速,积聚在人呼吸带的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午后3时,气温较高,风速快也有利于空气净化。所以这两个时间段为孩子最佳活动时间。

③选择适合的天气。

雾天不宜让孩子外出活动,因为雾天空气湿度大,雾中不仅带有煤烟、粉尘、病菌等有害物质,而且雾可以阻止废气向空中扩散。雾天湿度大,相对缺氧,孩子会感到胸闷、心慌、气促、无力。雾天视物不清,也易造成孩子碰伤、跌伤。而烈日当空时,孩子在户外活动容易中暑;饭前、饭后半小时内活动则易吸入冷空气,产生胃痉挛,对孩子身心造成不利影响。

(2)活动中。

①父母要观察、了解孩子的活动状况。

一般可采用观察法和脉搏法测定。活动量适宜时,孩子面色红润,汗量不多,呼吸中速稍快,动作不失常态,情绪愉快,注意力集中。孩子在游戏中的平均心率能保持在130~140次/分之间。反之,孩子活动后则脸色苍白,汗量很多,出现一副很疲劳的样子,表明活动量过大,应适当减少。

②应注意孩子活动中运动量的比例安排。

根据孩子身体生理机能活动上升—稳定—下降的一般规律,父母要掌握活动量由小到大逐渐上升,活动结束前又逐步减少这一原则,以便在活动结束后的较短时间内,很快恢复正常。

③加强孩子活动时的护理,父母要做到既保护好孩子,又使孩子得到充分的锻炼。

如在活动时可根据活动项目给予指导,告诉孩子注意事项,同时也要及时给孩子穿衣、擦汗。对于出汗量大的孩子和体弱儿,活动时可给他们背后垫一块干毛巾,以便于汗水的吸收,避免活动后着凉。

(3)活动后。

①活动后不可让孩子马上饮水或吃冷饮。

因为孩子在活动后,全身各部分脏器血液流量大大增加,饮用大量水分会给心脏增加很大的负担,长此下去会影响心脏的功能。千万不可在活动后让孩子食用冷饮,如:喝冰冻汽水等。因为孩子活动后新陈代谢旺盛,各种脏器的毛细血管均处于扩张状态,血液循环较快,若此时马上食用大量的冷饮,会刺激各处的毛细血管,尤其是胃肠道的毛细血管立刻收缩,影响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和消化液的分泌,时间一长必定会引起胃肠道的功能紊乱,出现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②活动后不可马上让孩子洗冷、热水澡。

若孩子在浑身是汗时马上去洗冷水澡,冷水刺激皮肤神经感受器,使皮肤毛孔突然关闭,全身毛细血管包括肾脏毛细血管骤然收缩。在临床上会产生畏寒、发热、渴、尿少等症状;若毛细血管强烈收缩,更会引起血压升高,出现头晕、头痛、头胀、眼花、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若孩子活动后即去洗热水澡,会刺激皮肤、肌肉毛细血管扩张,体内的血液过多地分布到皮肤、肌肉中去,势必造成心脏、肝脏、脑等人体的重要器官血液流量减少,从而出现头昏、胸闷、眼花,甚至晕厥现象。若不引起重视,孩子经常性地运动后马上洗热水澡,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长期的、慢性的、难治的头昏、头痛等病症。

要想保证孩子的健康长高,安全长高,快乐长高,树立安全意识、做好安全措施也是必要的。当然,也不要因为锻炼中存在危险性就一味地不让孩子进行锻炼,这也是不科学的。

2.孩子体育锻炼要注意饮食

在运动过程中,最好不要进行固体饮食,可以每隔20分钟补充水分或引用50~100毫升饮料,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温度在16摄氏度左右最为适合。如果太热,不能有效减低体温;如果太冷,又会刺激胃粘膜。

像打篮球、踢足球、跑步等一些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孩子们应在运动前2~3小时进食一些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或流质食物,吃些高纤维饼干或是优酪乳、葡萄干、新鲜的水果等,可以减少运动时的肠胃不适。此外,运动前40分钟,可以喝300~400毫升的水补充水分,不至于在运动中丢失过多的水分,而使身体疲乏。

运动后,体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被大量分解,产生乳酸、磷酸等酸性物质,会刺激人体组织器官,使孩子感到肌肉、关节酸痛和精神疲乏。孩子锻炼后的营养补充也很重要,一般说来,糖、维生素、蛋白质等都需要补充。

3.六大原则保障孩子安全锻炼

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在锻炼中父母应注意以下问题:

(1)锻炼方法不宜单调、冗长。

孩子锻炼方法应多样化,时间不宜过长,密度应小一些,练习中可安排一些短时间的休息。

(2)注意孩子动作的规范。

孩子的可塑性很强,无论是正确或是错误的动作都容易形成习惯。因此,必须注意动作的规范化,特别是在技术性较强的项目中更应注意这一点。

(3)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

对于孩子而言,身体的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有人认为身体的全面发展就是指身体的各个系统,如神经、肌肉、骨骼、血液循环、呼吸等得到全面的协调发展。只有全面发展,才能使少年儿童很好地掌握走、跑、跳、投掷、爬跃、攀登等基本活动能力;才能有效地增强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人身体的各器官、系统是彼此相连的统一整体;各种身体素质间是有相互影响作用的,一种素质欠佳,将会影响其他素质的提高,少年儿童阶段是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这一阶段进行全面锻炼,将会促使孩子的身体素质得到均衡发展。

(4)循序渐进。

即运动开始时,采取小强度,运动中的心率达到120次每分钟,运动持续时间达到60分钟。孩子对小强度运动逐渐适应以后,可以增加运动强度,运动中心率达到140次每分钟左右,运动时间也可以适当延长,直至达到规定的运动时间。一般孩子对运动减肥的适应时间在两至三周。

(5)不出现明显疲劳。

孩子进行运动锻炼,不应该出现明显的疲劳感,更不能有疲劳的积累。父母也可以经常测定孩子的脉搏,观察其精神状态、睡眠质量、食欲等来判断孩子是否有疲劳积累。

(6)保障安全。

在运动时应穿软底鞋,以免发生运动性损伤和事故。

体育锻炼对孩子的长高非常有益。但是,父母无论在运动前、运动进行中和运动后都要多加留心,让孩子安全、快乐、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