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分钟父母教子细节枕边书
10942100000039

第39章 让孩子摆脱虚荣心的驱使

虚荣心过强的孩子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虚荣心无疑是一种可怕的坏习惯。父母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从现实出发,鼓励孩子克服虚荣的坏习惯。

据报载,江苏安庆市曾发生过一起重大的盗窃案,作案者是该市某中学的两位中学生,他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与别的同学攀比,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盗窃了一居民家中的4.6 万元钱,然后乘船去上海,在短短的4天之内,挥霍掉了所有的钱,平均每分钟花钱60元。他们购买最贵的衣服,到最高级的饭店吃饭,住最豪华的旅店,并且专门租了一辆车带他们四处享乐,真是奢侈之极。

这个案件中的作案人之一——秦涛生活在农村,自幼丧父,靠母亲一个人干活养家,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妈妈从来不让秦涛在吃穿上受委屈,凡是别的孩子有的,秦涛都会有,她觉得孩子已经缺少了父爱,如果在物质上再比别人差,那就太可怜了,所以妈妈平时总是省吃俭用,而对秦涛提出的要求从不拒绝,秦涛在小伙伴中间算是很气派的一个,他感到很满足,从小学到初中,秦涛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妈妈和老师眼里,秦涛是一个好孩子。

但是自从上了省城的高中,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的同学和他以前的同学家庭条件不一样,现在的同学父母大都是高收入者,花钱如流水,穿的都是名牌,用的都是精品。相比之下,秦涛显得十分寒酸,以前的优越感再也没有了。秦涛的心里产生了严重失衡,他不甘心落于人后。于是他每次回家都向妈妈要很多钱,和同学们比吃比穿来满足他的虚荣心,起初妈妈还大方地给他,但后来妈妈实在受不了,好几次都拒绝了他。秦涛见妈妈这个经济来源断了之后,就动了邪念:“别人有的我为什么不能有,这不公平。”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秦涛开始偷同学的钱,几次偷盗都没被发现,这更增加了他的侥幸心理,在金钱的诱惑之下,他越陷越深,最后伙同另一同学作案,被公安机关抓获,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秦涛事件发人深省,他为什么会从一个听话的孩子变成一名罪犯呢?仔细分析一下,主要是虚荣心在作祟。

中国有句老话“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据2004年3月1日新华网报道的一则消息,宁波某中学让家长与学校配合,准备开家长会。

没想到班里的一名贫困学生回到家后,告诉母亲陈女士,要她去开家长会时必须把自己打扮得时尚一些,千万不要给儿子丢脸。这位从一家国企下岗的、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丈夫也没有稳定的职业、一家人主要靠“低保”来解决生活费的母亲,为了参加这次家长会,不得不去借别人的衣服穿。

作为贫困生假如因为母亲的衣着相对落伍、寒酸就觉得丢脸,显然是十分错误的。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教育孩子并使他们懂得,一个社会存在着一定的贫富差距是正常的。

对于我们来说,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但唯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

什么是虚荣心?虚荣心是指:一个人追求一种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虚荣心严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依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生存,一旦他人中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成分存在,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就受不了。有些人在谈论虚荣心强的人时说他“死要面子,活受罪”,这话一点儿不假。

有一个男孩叫张帅东,他是某市重点高中的毕业生。他在各方面都表现比较好,该校想让他留校任教。能留在如此有声望的母校工作,为许多人所羡慕。可是帅东不喜欢留校,而是想找个更好的工作,但由于虚荣心作怪,在众多的赞誉声中,他违心地留在该校任教。在学校领导、老师们以及街坊邻居面前,他表现出一种自豪。可是,当他一个人时,他总感到一种压抑,虚荣心使他当人一套,背人一套。渐渐地,他觉得一切都没有意思,开始讨厌这所学校,感到周围的气氛令人窒息,他郁闷、烦躁,最后,只好向心理医生求助。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例子,可以看出,虚荣心是人的一种心理缺陷,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对人的危害是极大的。

人们常把过早谈恋爱的现象称为“早恋”。其实大部分学生都是出于某种虚荣心才“早恋”的,以向别人炫耀自己如何了不起为目的的,当他们与“恋人”一起走路时,他们会有一种耀武扬威的感觉,花起钱来大手大脚。其实,做这些都是为了给别人看,因为这样能使他们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那么,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虚荣心呢?

1.培养孩子学会“悦纳自己”

“悦纳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包括:正确地认识自己,愉快地接受自己,恰当地评价自己。其中最难办的是“愉快地接受自己”,因为不但要接受自己的长处,而且要接受自己的短处;不但要接受自己的优势,而且要接受自己的不足;不但要接受自己的完美之处,而且要接受自己的缺憾之处;不但要接受自己的过去,而且要接受自己的现状。爸爸是环卫工人,就是环卫工人;自己脸上有块疤,就是有块疤,这就是现状。

让孩子愉快地接受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父母做很多工作。

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过人之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超过他人的地方,让孩子懂得这些,看到这些,就对自己有了信心,也就消除了虚荣心。

2.培养孩子要有平常心

父母要教导孩子以平常心对待生活、学习,就能消除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摆脱虚荣心的干扰。遇到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常心,就能克服虚荣心。

3.要孩子敢于露自己的不足

缨如果孩子曾经因为怕露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去隐瞒或说谎的话,那么从现在起,没有必要再向他人隐瞒,索性暴露给他人。要知道“人无完人”,过去总是处于神经质的防御状态,生活得一定很累,现在好了,把自己的不足露出来后,反倒有安全感和快乐感。

4.要孩子追求真实的自我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学时代的求知欲是强烈的,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用真知实学来充实自己,用真诚待人来完善自己,要向世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你,唯有真实的你,才是美的,才是令人羡慕的。唯此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