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分钟父母教子细节枕边书
10942100000013

第13章 让孩子也来爱您

“教”的左边是“孝”,尽孝道是“德”:右边是“文”,学文化是才。德才兼备,方为人才。

“孝”字“老”在上,“子”在下,“子背老人”才是“孝”。如今的父母爱孩子可谓是无微不至充满牺牲奉献精神了,可又有多少家长认真想过怎样要求和教会孩子爱您呢?

一个孩子的一篇作文很感人,很能说明问题:

我给姥祖洗屎裤

接到姥祖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忘不了姥祖对我的爱抚,更忘不了4年前给她老人家洗屎裤的一件往事。

记得那是小学四年级放暑假,我到姥爷家去玩,一个炎热的中午,睡醒觉起来,我看见生病的姥祖在窗外水池边,一只手扒着墙,另一只手颤颤巍巍地端着盆在接水,我还能清楚地听到她的喘息声。我赶紧上前,接过盆放在地上,把姥祖扶进屋坐在床上。

老人家已经90高龄了,头年冬天把腿摔坏,卧床半年多后,走起路来必须一手扒着墙,另一只手拄着拐杖。姥祖从小把我带大,看到刚才这副情景,听到她艰难的喘息声,心里一阵酸楚。“你去玩吧,别管我了!”姥祖慈爱地看着我说,姥爷正在睡午觉我也不好打搅。

看了看地上的那个盆,我才明白为什么姥祖不让我管。盆里是一条沾有屎的淡灰色裤子,还散发臭气,原来姥祖是想自己洗弄脏的裤子啊。想到70多岁的姥爷,平时照顾姥祖天天端屎端尿,从无怨言,姥祖的脏衣服全是姥爷洗,从不让爸爸妈妈帮忙,更没我这个独生女的份儿了。

姥爷这么大岁数都能做到孝敬长辈,我又为何做不到呢!我己经练着洗自己的衣服了,一定能洗干净姥祖的脏裤子。于是我把裤子浸在清水里泡了一会儿,把上面漂浮着一些散发着异味的黄色东西的脏水倒掉,换了两次水,裤子上的黄嘎巴还有一些没泡掉,我就蹲在地上,在脏处打上肥皂,双手捏着使劲地搓,脏沫子沾满两手,我一阵阵犯恶心,却顾不上这些,只想快点把它洗干净。可能是姥祖脱下后没及时告诉姥爷,黄色的屎嘎巴在灰布裤裆上粘了一大片,都干了现在很不好搓,手指都搓疼了。

忙活了半个钟头,终于把裤子上的脏处洗掉,投净,拧干,晾在了与邻居合用的晒衣绳上。看着这条裤子我感到骄傲,我也能学着姥爷的样子孝敬姥祖了。

晚上,邻居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可他不信。也难怪,我是独生女,才上四年级,平常家务活很少做,自己的衣服有时还要妈妈洗,怎么会给姥祖洗这么脏的裤子呢?后来爸爸看见洗得干净的裤子,才相信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还说:“姥祖可真没白疼你。”爸爸妈妈经常把这看成是一件很光彩的事,在同事面前夸奖我。

事隔4年,如今姥祖已经过世,我也上初二了。我怀念敬爱的姥祖,我忘不了这件孝敬她老人家的小事,我要做个永远孝敬长辈的好学生。

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感人至深的情感,多么成功的家庭教育!这种一代传一代的传统美德,不正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吗?

家庭是一个人生命历程的起点,他将以怎样的姿态走向社会,走向未来,取决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在“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今天,许多父母由于缺乏育儿知识及经验,出于爱子心理,对孩子娇生惯养,盲目溺爱,难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科学的教育和关怀,致使孩子养成了好逸恶劳、养尊处优、任性、冷酷、自私等恶习,甚至做出危害家庭和社会的事情。

溺爱出恶子,溺爱不是爱,而是害。它不但扭曲了孩子的心态、性格和行为习惯,而且贻误了孩子一生,贻害了家庭和社会。

孝敬,孝敬,而如今颠倒过来。一位爷爷让孩子骑在身上当马骑,说这是天伦之乐。一位妈妈送孩子上学,一手拿书包,一手拿水壶,到了学校门口还不住叮咛,要听老师的话,别和同学打架,谁也想不到这孩子会骂出一句:“滚!”一位奶奶骑着小三轮车,接小孙子回家,孩子坐在后面,说要吃羊肉串,喝饮料,吃麦当劳,奶奶忙说:“今天没带钱。”

小孙子听后站在车上大喊:“你是干什么吃的!”

我们有些家长,太惯养孩子,不注意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品德。有些家长对孩子说:我有工资、有医疗、有奖金、有福利将来用不着你养老。这样说不好,应当告诉孩子我养你小,你养我老,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天经地义,是写进宪法的。应该告诉孩子妈妈在生你的时候,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和磨难,不孝敬父母是大逆不道,不孝敬父母是千古罪人。

孝敬父母是教育孩子怎样做人的必修课程。有的父母认为,自己这一代吃了不少苦,不能再让孩子吃苦了。于是乎,在饭桌上,父母们往往把好吃的都夹到孩子的碗中,自己吃最差的。家长们的这种心态,逐渐使孩子形成了“以我为核心”的个人主义。许多家长认为,现在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就会好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不会关心体贴父母的“白眼狼”。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它始终是衡量一个人品德高低的重要标准,有的朝代还把尊老养老定为制度。据说汉代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各地都要举行尊老养老典礼,并给70岁以上的老人赠送礼品。汉文帝还规定,对公认的孝顺儿女给予奖赏。清朝康熙皇帝69岁生日,大摆“千叟宴”,邀请全国70岁以上的老人2417人上北尿赴宴,万岁爷举杯向这些老人祝寿,几百年来一直传为佳话。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在一部分孩子的头脑中淡忘了,有的甚至把“孝”字抛到九霄云外!这实在是教育的最大失败,这实在是人生的最大悲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对孩子加强情感教育,从小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体贴父母的良好品质。作为子女,理应想到父母拉扯自己的不易,铭记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并尽心尽力去爱父母、爱他人。

一个孩子,如果只爱自己,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呢?如果一个孩子对生身父母没有深厚的情感,怎么能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孝敬父母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既是一种认识,又是一种情感;既是一种道德规范,又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了双向交流的爱,再穷也有欢乐,再苦也有幸福!有了双向交流的爱,才能改变独生子女教育中“一强一差”的现象,而一旦失去了爱的双向交流就会失去人世间最宝贵的一切!当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身上发扬光大的时候,必然会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得到弘扬。

中国家庭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怎样培养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呢?

1.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

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2.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

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3.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愁,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

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

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4.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

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

因此,我们不但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第二章 学习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