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分钟父母教子细节枕边书
10942100000012

第12章 教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传统美德。俭朴的生活,是锻炼人的意志的炉火,是磨砺人的节操的砥石,它促人自立,助人成熟。

“妈妈,我要买一盒小彩笔。”“家里不是还有吗?”“已经旧了,也不全了。”“笔有什么旧不旧的呢?只要能用。为什么会不全了呢?是不是没有用心收好?没有收好自己的东西是你的责任。丢了笔,只好凑合着用剩下的了,下回就知道收拾东西了。”

“妈妈你真抠门儿,要是爷爷早就给我买了。”

“我不认为省钱就是抠门儿。省钱是对的,省下钱可以买其他有用的东西,而且不浪费东西,也可以节约资源,好处很多,为什么不省着点呢?”

这是一个富裕家庭的妈妈与孩子在收款台前的对话。

乱花钱容易使孩子走上堕落之路,因此,每个父母都应引起注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父母都渐渐“大方”起来,尤其是对孩子,更是大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味道。曾几何时,花钱“大方”成了“爱”孩子的标志。这里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父母的思想也存在着误区。

在贫穷的时代,我们有“小小针线包,革命传家宝”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孩子也都懂得父母所讲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富裕了,怎样对待孩子的物质要求,怎样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等,就成了与时俱进的问题。可以说,节俭是一种美德,无论是贫穷的年代还是富裕的时代,我们都应当崇尚节俭。从小的方面看是为了居家过日子,从大的方面看是为了人类节省资源,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应该理直气壮地崇尚节俭。

过去孩子从小就受到了这种教育,现在孩子还应当从小就受到这种教育,无论你的家庭是否富有,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有些父母自己很节俭,对孩子却很大方,这是一种爱,却是一种极不明智的爱。现在的城市少年已没有多少穿旧衣服的了。

对孩子来讲,教育他们省钱,主要在不浪费东西上。而有社会责任心的父母不妨更进一步,教育孩子为人类节省资源。

一位母亲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她在听了环保讲座后对女儿解释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因为我们城市的地下水位很低,气候又比较干燥,而用过的污水都被排水管道排到了大海,回不到地下水中,这样最终造成水源枯竭。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比如在淋浴时不要让水哗哗地流淌,自己去干其他事。”从那以后,她经常听见7岁的女儿向她喊“别浪费水啦,不洗就关上。”而当她用浪费水来提醒女儿时,女儿会一缩脖子,马上行动。她忽然觉得自己变得高尚起来,她的女儿也长大了许多。

是的,不只是这位母亲变得高尚起来,孩子更是如此。让孩子从小接受对社会负责的意识,长大才能成为有责任心的人,而有责任心的孩子是最容易接受道理的,从而避免了许多无益的纷争。

把孩子的胡乱花钱转变为勤俭节约父母应教育孩子勤俭戒奢,如果不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孩子不爱拼搏讲虚荣,不爱贡献讲吃穿,难免会让孩子误入歧途。

一位父亲在谈起儿子时说道:

“我的儿子今年13周岁,上初中一年级了。不久前,我发现他滋生了一种和别的同学比阔气、比花钱大方的思想。比如,学校组织校外参观,他听说有的同学带了20元零花钱,就要大人给他30元;上小学时,踢足球穿一般的足球鞋就行,现在则嚷着要买名牌球鞋,还说‘不少同学穿的是进口名牌,我买国产名牌已经是低标准了’。为了他上学方便,去年专门给他买了辆轻便自行车,结果没骑多长时间,他就又缠着要买变速车。”

奢侈是人类最大的敌人,因此,父母应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对孩子进行节俭为美、奢侈可耻的教育。

孩子铺张浪费的思想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众星捧月”造成的

现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孩子三代人构成的,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样就形成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外祖母、外祖父、姑姑、舅舅、姨等众多亲人组成一个团体来照顾一个“宝贝”,他们争相献爱,可以说孩子是有求必应,伸手必给,唯恐孩子不高兴,特别是逢年过节,众亲友更是不甘落伍,争相给压岁钱,往往是一个春节过后,孩子有少刚几百元,多则几千元的收入。家长又不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孩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花钱大手大脚,一点也不知道爱惜,他们不知道钱的来历,认为钱来得很容易,没有一点节俭意识,养成乱花的习惯也就不足为奇了。

2.互相攀比造成的

孩子的思想还没有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由于社会中攀比风的兴起,他们学会了在同学中、邻居中互相攀比,不以乱花钱为耻,而以随便花钱为荣,认为谁的钱多,谁就威信高,谁的钱少,谁就没有威信。这样使得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同学,为了在同学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便想方设法从家里、从亲朋那里要钱,然后在同学面前潇潇洒洒地花钱,以显示自己的大方。虽然家长也有怨言,但“爱子无商量”,也不得不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乱花钱的患想也就越来越严重了。

3.“市场”办进学校造成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观念越来越强,学校并不是真空。他们看到地方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随之改善,也走了以商补校之路,在学校办起了商店、小吃店,卖起了小吃和学生用品。这样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学生下课后,随时都能买到吃的、玩的,给学生花钱创造了条件。

正是因为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使得孩子乱花钱的思想越来越严重,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21世纪是科学高度发展的年代,这要求我们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只知道花钱不知道创造的人是无法适应社会需要的。

怎样改变孩子乱花钱的坏习惯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1.制造节俭的家庭氛围

孩子正是渴望学习知识的时候,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好宣传教育的优势,以学校这个教育阵地为主,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结合,从各个方面搞好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学校在这方面应该发挥其特长,多给孩子灌输一些勤俭节约方面的知识,让孩子们知道钱是怎么来的,讲一些古人是怎样爱惜钱的故事,学校要尽量少开办一些商店。家长要随时随地对自己的孩子加以引导,控制孩子手中的零花钱。社会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和家庭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等社会宣传工具要搞好正面引导,多制造一些勤俭节约的气氛。

2.开展有益活动,培养吃苦精神

由于孩子在家里的优越感越来越强,地位越来越高,过着小皇帝似的生活,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已迫在眉睫。利用节假日组织城市里的孩子到农村去体验生活,多开展一些野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有关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展览,请勤俭节约的先进人物作报告等,利用形式多样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3.家长树立榜样,搞好言传身教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节俭,不要在孩子面前乱花钱,而是做吃苦耐劳的榜样,切忌在孩子面前铺张浪费,把乱花钱作为一种潇洒,切实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

4.告诉孩子节俭是一种美德

让孩子懂得金钱是父母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尊重父母就应当爱惜父母为他所买的任何东西,而不是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让孩子懂得养成节俭的习惯将对他的一生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