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分钟父母教子细节枕边书
10942100000010

第10章 别让孩子成为狂热的“粉丝”

在这个缺乏英雄的和平年代,众多媒体为了经济利益,都在批量生产偶像,将一个个普通人制造成闪亮的“星”。一些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的少男少女,为追星而寝食难安,甚至离家出走,使大人们“谈星色变”。然而,追星是孩子的权利,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真正应该追随的明星。

2003年9月12日,一个空气中洋溢着热情和期待的日子。晚上7:30,北京工人体育场响起震耳欲聋的声音:10、9、8、7、6、5、4、3、2、1!

周杰伦来了!

成千上万的少男少女,拼命挥舞着手中巨大的荧光棒,伴随着大屏幕上的倒计时数字,疯狂地呼喊着:JAY,我爱你!

当音乐声终于响起时,脚下的大地仿佛剧烈颤抖起来。身边的少年们争先恐后跳上坐椅,齐声尖叫!偌大的场地突然变成一片呼啸的森林。

“我!看!见!真!人!啦!”一个女孩声泪俱下地高喊,快乐浸透了她飞扬长发的每一根发梢……

前两年南方某省对青少年做过一次“我最崇拜的人”的调查,调查结果不是调查者预先想象的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也不是孜孜不倦教诲他们的老师,科学家、政府要员、亿万富翁也不在他们的崇拜之列。他们崇拜的人的前10名中有9位是港台歌星、影星,还有一位是雷锋(排名第9位)。

还有一次一大帮青少年在机场迎接几名港台“文艺明星”,有人提醒杨振宁博士也随机前来,有几个少年立即问道:“杨振宁,杨振宁是谁呀?他唱过什么歌?”另有一名流行歌星在一次演出结束离开剧场时,一群青少年团团围住他,激动地要求签名、握手,歌星好不容易才上车,却有几名青少年跪在车前……

“偶像崇拜”作为少男少女成长中的普遍细节,本无可厚非。但演变为疯狂而热烈地“追星”,则可能决定人生的成败。

“追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孩子对奢华风光生活的向往。各式“星”们舞台或屏幕上的风光、潇洒及流传甚广的惊人收入、奢华生活,迎合了部分青少年企图不劳而获心里空虚的特点。部分视听媒体连篇累牍爆炒影视明星,而对英模宣传却格外冷淡和枯燥乏味,导致孩子的成长环境缺少“英雄的召唤”,加上填补情感真空、精神寄托、从众心理等主观因素,“追星”成族,队伍壮大,问题频发。

现在是“追星”的年代,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偶像”。他们“追星”不是敬仰,而是崇拜,处于一种盲目、狂热、迷信的状态,完全失去自己,不能自已。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追星”而不至于迷失自我?

又如何让孩子们的天空中群星璀璨而不至于一隅独亮?

出路在于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成人要切实负起使命,时时校正价值观,教会孩子明辨是非,此为治本;而净化、优化成长环境,倾力打造令孩子心悦诚服可供效仿的榜样为治标之策。

每个明星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个性,很可爱,喜欢他们没什么不好。现在的偶像很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责任,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号召力,教导小孩子一些挺正面的事情。比如敬业、创新和对社会的关爱。

但追星要有个“度”的问题。这个世界上没什么太特别的人,可能他在某方面有比较特殊的才能,比如特别会唱……孩子们之所以觉得明星“伟大”,是因为有距离感。

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肯定会想方设法去接近他(她),或者想变得跟他(她)一样,这是很正常的。但孩子们要注意的是:不要忘记先爱你自己,这种爱才是对等的。

有时去参加活动,结尾的时候特别可怕,个别追星族会趴在行进的车上,完全没有生命安全的意识!其实明星很希望自己的歌迷是自爱、自重的。追星最重要的是把握一个“度”,要以自己的正常生活为主。

其实他们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先是当好普通人,才能做一个明星。

在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的情况下,小孩子追星是完全可行的。其实有时候、在有些情况下,反而会让他们有一定的动力,因为每个明星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一面。比如周华健就是一个非常敬业的艺人;莫文蔚,身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气质和个性……

对歌星、影星的狂热崇拜在青少年中颇为流行。作为父母,如何正确对待生活当中孩子的“追星”现象呢?

1.首先要尊重孩子心目中的偶像

无论你多么不喜欢,但孩子之所以喜欢,总有他们的原因。从孩子的视角去发现这些明星的可爱之处,在某些问题上与孩子达成共识,你才具备与孩子探讨这一问题的资格。

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的偶像。20世纪70年代,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可能是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先烈;20世纪80年代初,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可能是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科技巨匠。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则主要是体育“明星”和演艺界“明星”,如贝克汉姆、谢霆锋等。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追星要追得有水平——对待一切,即使是对待偶像,也要有批判精神,才能真正超越自己,走向成熟。你不妨和孩子一起讨论(而不是训导)偶像哪儿好,哪儿不好;一起讨论孩子自身具备哪些素质?适合发展成什么样的人?应该从明星那儿学些什么?

轻松点,做孩子追星道路上的好朋友。说不定,明天,你的孩子就是星群中真正闪亮的一颗。

2.要对孩子的“追星”情况进行分析我们每个人都会对某一位才能突出或德高望重的人产生敬佩之情,青少年也不例外。对青少年来说,他们喜欢新奇、刺激的事物,能唤起他们情感、引起他们共鸣的事物。而流行歌星、走红影星正可担当此角色。

所以,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追星”现象,大多数的孩子的“追星”只限于几张他喜欢的“星”的照片在床头,听该“星”演唱的磁带、碟片或偶尔花钱买票听该“星”的演唱会,搜集该“星”的一些生活资料……如果只限于这些,家长不应横加阻挡,紧张学习之余,听听流行歌曲,让生活丰富多彩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对“追星”严重者要理性引导

如果孩子的“追星”到了如醉如痴、神魂颠倒的地步,以至于到了对该“星”有几个女朋友,喜欢什么颜色,结过几次婚,上厕所是否喜欢看报纸的细枝末节了如指掌,生活中张口闭口该“星”怎么样,甚至发生像跪在歌星车前这种有辱自己人格的行为,家长应给予充分重视。

因为孩子心理不成熟,阅历浅,感情容易冲动,狂热地迷恋容易使孩子作出一些不冷静的事来,如有的孩子发誓非星不嫁,有的孩子以接到某星的片言碎语而激动得神经不正常……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所以,家长应该向孩子灌输这些所谓“明星"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而且,许多人的“外在美”都是包装出来的,有很大的水分,媒介大肆吹捧某星其实正是为了掏取“追星族”的钱包,是一种广告行为。

作为一个理智的青少年,“追星”可以,主要是学习该星奋斗、成才的经历。青少年听歌、看影视节目,只是生活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应该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实现远大抱负。

另外,青少年应该视野更开阔,不要只把目光盯在几名大红大紫的影星、歌星身上,追星的目标应该在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作家及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有突出成就和卓越心灵的人身上。

4.特别注意孩子对异性的追星行为

处于青春期的男孩,看着自己心目中漂亮、性感的女明星,容易产生性冲动、性憧憬,做白日梦——频繁的手淫。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少女追星也存在着某种危险,有的女孩过于迷恋某男星,如果有某男星结婚或偷情的消息,该女孩立刻觉得“自己受骗了”,闷闷不乐,精神沮丧;有的少女发誓“非心中的白马王子不嫁”,而影响了性心理的发展和日后的婚姻生活;而且,在所谓的“明星”当中,有些人文化水平不高,道德素质很差,对于“追上门”的少女,有的男“星”会露出其丑恶的一面,这需要引起“追星”少女和家长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