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蒙台梭利教育羊皮卷
10941900000062

第62章 3遵循身体发育规律安排锻炼内容

只有将体育锻炼与孩子身体的具体发育状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促进孩子身心成长的目的。平时除了让孩子进行动手能力的训练之外,当孩子显示出发育迟缓或异常时,还应该鼓励他们去做有助于基本生活技能(如穿衣、脱衣、扣衣扣、系鞋带、拿物品)的运动。3~6岁这一年龄段,需要采用体育锻炼来保护和增强儿童的体质,促进其心智发展。这一阶段特别需要的是保健体操,主要是行走。

在最初阶段,儿童体形发育的特征是,躯干比下肢发达。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躯干,从头顶到腹股沟的长度是身长的68%,下肢仅为32%;在身体发育过程中,这些相关的比例会发生显著变化,例如,成年人为50%,个别达51%或52%。新生儿和成年人这种在体形上的差别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小。但在成长的初期,躯干仍然保持着比下肢发育快的倾向,躯干与下肢的比例变化为:1岁儿童为65%,2岁为63%,3岁则为62%;当儿童达到入园年龄时,其下肢仍短于躯干,仅为身高的38%。6~7岁时,躯干占身高的57%~58%,在这一阶段,儿童不仅明显地长高(3岁时为85厘米,6岁则为105厘米),而且,躯干与下肢的比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时长骨两端软骨层更快发育,也与还没有完全骨化的骨骼有关,儿童的下肢会明显增长;但此时还没有发育成熟的下肢骨骼必须承受比它大的躯干。因而就不能以成年人行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果强迫他们同成年人一起走路,要求他们跟上成年人的步伐,不想让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容易造成罗圈腿。因此父母应特别注意这些幼儿保健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