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蒙台梭利教育羊皮卷
10941900000026

第26章 6色彩感知训练

色彩感知训练不仅能提高孩子双手的工作能力,还能训练其注意力和记忆力。但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孩子才能逐步完善。

1教具

准备许多绕着彩色毛线或丝线的小板。这些小板两头都有木边,防止缠在上面的丝线和桌面接触。教孩子在拿小板时要抓住木边,以免弄脏了鲜艳的颜色。这样,就可用很久而又不用更换这些材料。

整套工具由两个独立的盒子构成,每个盒子中装有64种颜色的方块板,也就是说,每个盒子中有8种不同的色调,如黑、红、橙、黄、绿、蓝、紫和棕色,每种颜色有8种深浅色度,于是共有64块小方块。准备两套这样的小板,即128块。把它们装在两个大盒子里,每个盒子分成8格,每格里放6块。这样,一个大盒子里共有64块。

2用色板进行练习

(1)颜色配对练习

① 孩子要做的第一步练习就是给颜色配对:从打乱了次序的小方块板中挑出两个颜色相近的方块板,然后把它们并排摆出来。我们并不是把128块方块板都混成一堆让孩子们从中去挑,而是选一些颜色对比非常鲜明的方块板来让孩子做练习,如红色、蓝色和黄色,挑出3对或4对这三种颜色的方块板,把它们混在一起。

② 拿出一块方块板,或许是红色的,向孩子示范一下如何从那一堆小方块板中选出与我们已经拿出的那个红色的方块板配对的那个方块板。做完这些后,把配成对的方块板放在桌子上。

③ 再拿出一个方块板,这回可能是蓝色的,然后让孩子选出与之相配对的方块板组成另一对。我们再把方块板混在一起,把次序打乱,让孩子自己重复这个练习,比如,让孩子选出两个红色的方块板、两个黄色的方块板和两个蓝色的方块板,将它们配对并排放好。

④ 配对的颜色将从2种增加到4种或5种,3岁大的小孩子最终能够从混成堆的小方块板中配出10对或12对颜色相近的方块板。

(2)颜色深浅度练习

当孩子的眼睛锻炼得足以识别出配对颜色的一致性时,他就可以做一种颜色的深浅色度练习,孩子在察觉每种颜色各种色度之间轻微的差别这一过程中锻炼了自己。我们不妨随便选择一种颜色,比如蓝色,将8种色度不同的蓝颜色方块板,从最深的蓝色开始,一个接一个摆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清楚“下面该怎样做”。

当然,只有反复地练习,孩子才能完善自己区别细微差别的能力。而且将方块板一个挨一个整齐地排列成一条直线,使成列的方块板看起来像一条具有明暗色彩的漂亮丝带,这需要有一定的手工技巧,也同样离不开反复的实践。

(3)两个建议

① 每次做练习时都先挑出颜色最深的方块板,这个建议通过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方向,可以极大地推动他的选择。

② 我们可以不时地引导孩子观察一下两块相邻的方块板的颜色,以对它们进行直接的比较,并把它们与其他颜色的方块板区分开来。这样的话,在摆放一块方块板之前,孩子一定会将它与其相邻的方块板进行非常仔细和小心的比较。

3填色练习

先准备一些填色图片,让孩子用彩色铅笔或蜡笔进行填充。接下来还可以让孩子使用画笔,为此,父母或老师要为孩子准备一些水彩颜料。最开始的填色图片可选择一些小的事物,如花朵、树木、房屋、蝴蝶等,接下来就是一些简单的风景,如天空、草原、人等。

这种填充绘画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孩子观察周围环境时对色彩感知力的自然发展,还能加强这一感知能力。儿童应该是绝对的自由,自由选择颜色,例如,可以让孩子将一只小公鸡画成红色,或者将水里的鱼儿画成黄色,但这些往往不是观察的结果,或者说,孩子还没有真正成为一名观察者。不过,无论孩子是选择细致而协调的颜色,还是对比强烈的颜色,最终都可以判断孩子在颜色感觉训练中的进步。

我们应该尽力让孩子记住图画中的物体在真实环境中的颜色,这有助于鼓励孩子去观察周围真实的事物。之后,孩子可能会要求进行更难的图画练习,但我们只有等到孩子将颜色涂在轮廓线以内并选择了正确颜色的时候再做这下一个训练。

4色彩记忆实验

(1)现实意义

“色彩记忆”实验的现实意义在于,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脑中印象相对应的实际存在的事物,把证明他们已经获得了一定智能的具体实物握在手里,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真正的胜利。

(2)色彩记忆实验方法

①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来说,上面的色彩感知练习能够促进孩子“色彩记忆”的开发。在仔细地观察过一种颜色后,孩子无需用刚才所观察到的颜色来引导,就能从混在一起的五颜六色中找出与其相近的颜色。因此,儿童是通过记忆来识别颜色的,他们不再需要用实际存在的事物而是靠留在他们脑袋里的印象来比较颜色的差别。

②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记忆颜色的练习可如此进行:先给孩子一种颜色,让他尽可能地观察,让他到离此处一定距离的另一张桌边去,从上面放着的所有彩板中挑出刚才看过的那种颜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