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蒙台梭利教育羊皮卷
10941900000025

第25章 5视觉训练

开展这种训练活动要达到的是一个内在的、深层次的目标,即让孩子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并引导他对所观察的物体进行比较,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推论和决定。孩子只有通过不断地重复做这种锻炼注意力和理解力的练习,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1关于大小的视觉训练

(1)镶块

这套教材由长55厘米、宽8厘米、厚6厘米的三块木块组成,每块又包括10个嵌在相应大小孔里的圆柱形木块,顶端有木质或黄铜提钮,其形状类似化学家使用的砝码。

第一套圆柱高都为55毫米,但直径不同。最小的直径为1厘米,其余的依次递增1/2厘米。

第二套中的所有圆柱直径都相同,为前一套中最大直径的一半——27毫米,但高度不同。第一个像小圆盘,高度仅为1厘米,其余的依次递增5毫米,第十个高度为55毫米。

第三套中的各个圆柱的直径和高度都不同,第一个直径和高度均为1厘米,其余的高度和直径都依次递增1/2厘米。孩子用这些镶块自己进行练习,学会根据厚度、高度和大小区别物体。

教材由松木制成,打光,并涂上清漆。

(2)分级的三套大方块

① 大小:较大和较小的物体。这一组由10个涂以玫瑰色漆的木质立方块组成。最大的底边为10厘米,最小的为1厘米。其间每个递减1厘米。另配备一块绿布毯,可以是油布,也可以是硬纸板。游戏玩法是从大到小依次垒起这些木块,垒成一个小宝塔,最大的一块作为塔底,最小的一块作为塔顶。毯子铺在地板上,立方块散乱地放在毯子上。在毯子上垒塔的过程中,孩子练习跪下、起立等动作。检验方法是看塔从底到顶是不是逐渐变小。错放的木块一眼就可以看出,因为塔边线条会不齐。孩子开始玩这套积木时,最常见的错误是把第二个立方块当做第一个做了塔底,而把第一个放在第二个的上面。混淆了最大的这两块。

② 厚度:这一套由从厚到薄的10个棱柱体组成。最大的底边长10厘米,其余依次递减1厘米,长度都是20厘米。涂成深褐色。孩子玩时,把它们撒在小地毯上,弄乱后按其厚薄顺序一块挨着一块摆好,注意其长度完全一样。这一套棱柱体构成一个梯形形状,从低到高,一步比一步宽,孩子可随意从薄的开始或从厚的开始。这项练习的检验不像圆柱镶块那样肯定,大圆柱不可能插入小圆孔,较高的圆柱会突出孔板的表面等等。而在搭楼梯的游戏中,孩子的眼睛就很容易发现错误,因为如果排置错误,楼梯就呈不规则状。

③ 长度:长短物体。由10根正四方形木棍组成。边长为3厘米,第一根长为1米,最后一根长为10厘米,其他依次递减10厘米。全棍以10厘米为间隔交错漆以红蓝两色。把木棍并排放在一起时,颜色必须相对应,以形成横向红蓝条。整个形状如同风琴的风管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逐渐缩短。孩子把这些撒开弄乱的木棍加以排列,然后按长短次序和对应的颜色排列在一起。这个练习也提供了很明显的检验错误的方法。如果位置摆得不对,木棍沿斜边的递减长度则会参差不齐。

这三套积木都允许孩子用稍微不同的方法堆砌,将积木散乱放在地毯或桌上,然后在隔有一定距离的另一张桌上把它们排列整齐。当孩子每搬走一块积木时,一定不能分散注意力,因为必须记住在混放的积木中所要找出的下一块的大小。

这些游戏对4~5岁的孩子极为相宜;而简单的堆砌对3~4岁的孩子更适合;用粉红色立方块建塔对3岁以下的孩子最有吸引力。

2形状差异的视觉练习

(1)教具

① 木制平面几何镶块。

② 30厘米×20厘米的长方形托盘,托盘漆成深蓝色,黑色边框。这种托盘的形状可以变化,以便能做出任何配套选择。配以一些木方块,可一次提供至少2~3个几何形状。

③ 一套10厘米见方的白色卡片,这些卡片构成一组其他性质的几何形状。这组的第一套形状用蓝色纸剪成,裱贴在卡片上。第二套用蓝纸剪成同样形状的轮廓,轮廓线宽为1厘米。第三套形状相同,轮廓由黑线划成。这样,便有了托盘、镶块及3套硬卡片。

④ 可装6个托盘的框子,框的前面板可随顶板掀开并取下。每个抽屉装有6个与镶块对应的镶框。

第一个抽屉里装有4个光木方块和两个镶框,一个镶框是长菱形,另一个是梯形;

第二个抽屉装有1个方块和5个长边相同、短边各异的长方形;

第三个抽屉装的是直径递减的圆形;

第四个抽屉装的是6个三角形;

第五个抽屉装有6个多角形,从五角形到十角形;

第六个抽屉装的是曲线形(一个椭圆形,一个卵形等)。

(2)镶块练习

练习时,给孩子一个大框子或托盘,里面放着想让他练的形状。先把镶块取出放在桌上,弄乱后叫孩子放回去。这种游戏对3岁以下的孩子也适用。

孩子玩这个游戏时必须识别形状,必须仔细观察,只有经过多次尝试后才能成功。经过三四次练习后,孩子能极其熟练地识别几何形状,漫不经心地把镶块放到应放的地方,或者觉得这种练习太容易了。这便是可以引导孩子系统观察几何形状的时机。

在这种练习的第一阶段,即使是明显不同的形状,孩子也必须反复试做,联合应用视觉和关于形状的触觉对识别大有帮助。

孩子做练习时必须协调手上的新动作。可以先让孩子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柔软的指尖部分去触摸几何图形的轮廓。接下来还要触摸与图形相对应的孔径的轮廓,只有都触摸过之后,孩子才能正确无误地把图形放进它们的位置里。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对形状的识别会变得更容易。无论是不能一眼就识别出形状特性的孩子,还是那些错误地把最不同的两个图形互相放错位置的孩子,在触摸过图形及其孔径的轮廓后,都能识别出形状的特性,并把它们迅速放回原位。

在触摸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孩子的手对所触摸的事物就有了一个具体的了解。这一点在孩子触摸木框时显得尤为突出,因为孩子的两个手指只需顺着木框的边沿走,木框既是一个障碍,又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向导。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必须准确地把这个触摸的动作教给孩子,这对孩子以后的练习和训练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必须给孩子示范该如何去做,不仅自己要缓慢地、清楚地做出这个触摸动作,而且还要引导孩子的小手进行第一次尝试,以保证触摸到所有的细节部分——角和边。当孩子的小手能够正确和准确地完成这些动作时,他就能够真正沿着几何图形的轮廓来感觉它的形状,经过多次的练习后,孩子就能协调好准确摸出一种图形形状所需的手上的各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