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历史名人的养生之道
10938000000020

第20章 慎一过之害

嵇康(223-263),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县)人。嵇康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养生家,与阮籍、刘伶等人相善,常游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史书中记载他“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宽简有大量……长好《老》《庄》。”

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为人耿介孤傲。他娶曹操的曾孙女(曹林之女)为妻,拜中散大夫,人称“嵇中散”。由于与曹氏宗亲联姻,受到司马氏的猜忌,无心政治,终日“弹琴咏诗,自足于怀”,越名教而任自然,向往“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理想化的人生境界。四十岁时,嵇康被司马昭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临刑前太学生三千余人请求拜他为师,为他求情,终不得免。嵇康在弹奏完那首著名的《广陵散》后从容就戮,《广陵散》至此成为千古绝唱。

魏晋时,养生之学大兴,当时社会上有两种对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认为修道可成仙,能长生不老;二是认为“生死在天,半分不由人”。嵇康针对这种现象,指出成仙不可能,但如果保养得理,是可以长寿的。他毕生倾心于养生之学,在《嵇康集》十卷书中,几乎篇篇含养生之理,是魏晋时期的养生大家,在中国养生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同时把庄子的“心斋、坐忘”改造成一种充满闲适生活情趣的人间化境界,既摆脱世俗的牵累和礼教的约束,又有起码的物质生活必需,有朴素的亲情、友情的慰藉,在这种生活里去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解脱,从而把老庄颇具哲理色彩的养生理论变成了具体、真实的人生。

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比较全面、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都吸收了他的养生思想。如果不是嵇康坚持不与夺取曹魏政权的司马氏合作,并被司马昭杀害,这样一位对养生很有研究的魏晋名士,他的长寿应该是可以预期的。

细微处的保养:重一功之益,

嵇康认为万物皆禀天地而生,后天给予的养护不同,寿命也不尽相同。人之所以能长寿,在于平时注意细微之处的保养。他意识到养生之道的关键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保养,不使自身为七情所伤、六欲所中,如此才能身体强健,得以长寿。但这一点并没有引起世人足够的重视,嵇康指出人们在养生上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人们都不注意细节的保养,使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侵蚀,所以“世间多闻早夭之人,难见皓首之翁”。基于此,嵇康指出,养生要重一功之益,慎一过之害,注意细微处的保养,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提早预防,积极主动地去追求养生,才能获得长寿。

注意细节处的保养是一种非常正确的养生态度。老子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养生亦是如此。一个人的生活细节是否合理与他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因为忽视了细嚼慢咽的细节,每次吃饭都风卷残云一般,结果没多久就吃出了胃病,而吃汤圆、年糕噎死人的事件也时常见诸报端;因为忽略了下棋以娱乐为主、不能生气的细节,与人发生激烈的争执,结果倒在棋盘上;因为刚洗完头就站在门口吹风,得了感冒,没几天被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俗话说小不在意惹大祸,在健康的问题上,细节是绝对不能小看的。千里之堤尚溃于蚁穴,更何况是血肉之躯呢?

享誉全国的著名老中国传统医学,91岁的霍印堂老人,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是位养生有道者。他根据自身经验总结了一首长寿歌:

人体衰老本自然,老年身体宜保健;

心胸开阔无郁事,知足长乐去忧烦;

生活规律心眼好,晨起户外多锻炼;

饮食定量讲营养,茶酒适量须戒烟;

少荤多素勿偏食,烹调口味要清淡;

步行要稳防跌倒,衣着宽松又温暖;

看书读报勤学习,大脑常用不宜闲;

中华养生喜书法,兴趣爱好当广泛;

心平气和自珍重,保心护肺又利肝;

意志不衰心不老,扫除老年迟暮感;

不独夕阳近黄昏,宁叫晚霞红满天。

仔细品味这首长寿歌,发现很多都是生活中的细节。霍老说人虽然不能“长生”,但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不老”。他说长寿的关键在于日常的养生,也就是说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细节处的保养。在霍老看来,养生之道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玄之又玄,也不能刻意为之。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的诸多细节,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走等都涉及养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养生方法越生活化,越简便易行越好。一个人如果尽可能多地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就能收到更好的养生效果。

美国的一位科学家说:“细节是魔鬼。”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节决定健康,细节决定生命。重视生活起居中的细节,重一功之益,慎一过之害,是养生中的重要一环。现在我们来看看平时的坐、立、卧、行、看中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养生之道。

坐以养神。适当的静坐休息,能使人心平气和、精神爽快、烦闷消除、皮肤润泽、睡眠良好等。坐姿可根据个人习惯和身体状况而定,如端坐、靠坐、盘坐等,但每次坐的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入座时,动作要轻、平稳,入座后姿势要端正、自然放松,坐一段时间后应起来走动一下,使被牵拉的肌肉和韧带得以放松。注意千万不要猛然坐下或快速起立。

立以养骨。适当的站立,可使骨骼肌进行迅速的缩张运动,激发躯体的新陈代谢,疏通经络,使气血下行,血压降低,有利于大脑的休息。老年人在站立时,身体应自然、平稳、端正,上身不要倾斜,使两下肢受力均匀,不宜某一侧。

卧以养气。卧姿一般以右侧卧、双腿微弯最合理。这种姿势使全身自然放松,心脏不受压,对食物的消化、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吸收也大有益处。老年人的床不宜太软,以硬板床加较软而厚的褥垫为宜。

行以养筋。不拘形式的步行,可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锻炼,对身体的新陈代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提高肌体的抗病能力。一般来说,年纪越大,行走的速度应越慢,持续的时间应越短,但要坚持每天活动。行走时身体应注意挺直,上肢自然摆动,步幅均匀有力。

看以养血。看些有益的书籍、电视节目以及观赏山水风景等,可使人精神愉快、脾胃健康、血液充盛,这就是“视养血”的道理。不过“久视则伤血”,必须掌握分寸。

看来,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嵇康是个很实际的养生家,提出了重视在细微处保养的观点,但他并没有具体地总结出应注意哪些细节,好在后来的养生家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补充,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发展,细节养生的体系越来越完善。下面这些细节,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如果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就能避免很多身体上的麻烦。

(1)防感冒、益健康要保护三心,即脑门心(避免寒冷刺激或洗头后遭风吹)、背心、足心。

(2)冷水(10℃左右)洗脸,美容保健;温水(35℃左右)漱口,牙齿长久;热水(55℃~70℃)泡足,胜似吃药。

(3)十忌:忌晨裸头、忌湿地久坐、忌汗出扇风、忌冷着汗衣、忌憋尿便、忌烫澡、忌蹲便、忌独脚穿裤、忌头部急转、忌熬夜不眠。

(4)十伤:久视伤眼、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腰、久卧伤气、久听伤神、忧极伤心、多食伤胃、遇悲伤肺、暴怒伤肝。

(5)十少十多:少肉多菜、少说多做、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衣多浴、少酒多水、少食多嚼、少车多行、少虑多笑、少药多练。

养生离不开实实在在的生活,而生活是由无数的细节组成的,细节就是养生的关键。现在的人们,由于忙碌和紧张,往往急功近利,急切地想知道结果,却忽视了过程中的细节。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身体垮了,即便有天大的事等着你去做,你也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为健康多付出一些努力,注意细微处的保养是值得的。如果上班来不及吃早餐,就事先为自己准备一块粗面粉面包、一点水果和一瓶酸奶带到办公室。如果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就在上午和下午各抽出5分钟来让自己完全放松,闭上双眼,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有节奏地深呼吸。这些事做起来并不难,也不会耽误很多时间,对身体却大有好处。

2003年,美国当地时间10月23日23时17分,跨越了3个世纪的传奇人物宋美龄在纽约曼哈顿的家中平静地离开人世,享年106岁。宋美龄生前的养生之道也因此再次引起人们关注。综观宋美龄的养生美容之道,多数是从平日的生活习惯着手。她在台湾的一位私人医生说,她70多岁时已出现老态,这时的宋美龄更加注重细节上的保养,始终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她注重饮食质量,坚持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作息,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保持平和的心态,一有焦虑和压力就及时排解,如闲聊、兜风、散步等。对自己健康的高度重视和细心呵护是她长寿的根本。

我们都渴望健康长寿,关键是我们是否把这种渴望融入到了现实的生活中,在细小之处给自己足够的关照。平时注意防寒保暖、饮食注意搭配、出行注意安全、感到身体不适及时就诊、让精神适时地放松,多一分细心,就多一层保护。会生活的人才会养生,细微处的保养,就是给自己买的一份健康保险。养生在细节,遗漏的细节越少,拥有的健康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