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强你自己
10937700000019

第19章 该问的,要明知故问;不该问的,想问也别问

与人交往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的核心就是给人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说出自己洋洋得意之事,同时避免不当的提问使之陷入尴尬。与别人交往时,总离不开“问”。

有时候该问的,要明知故问,比如:“你的钻石戒指很贵吧!”“听说你最近又出了一本新书,一定很畅销吧!”这些可能都是你知道的,但你故意明知故问,对方会认为你很关心他,所以对你很有好感。他可能会接着你的话题,滔滔不绝地说下去,并且有可能说得心花怒放。明知故问,就是明明知道也要问,这里的明知故问,会令对方高兴。比如,问对方最得意的事,问对方最想让大家知道的事,问对方不便说的事,只能借你的口说出的事。这样,你就可以赢得别人的好感,打开和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使双方的心彼此更亲近。

在日常交际中,有些不该问的东西,即使你想问,也不要去问,诸如:“你今年多大啦?”“为什么还不结婚呀?”等等,这些话题,有时对方不便作答,自然而然会对你的问话很反感,会因此而讨厌你,对你敬而远之。交际时不要什么事都问。无事不问式的交际情境在生活中形式各异、变化无常,其中有同龄人的问话,有不同年龄人之间的问话,有较为熟悉的人之间的问话,还有结识不久的人之间的问话。有些人是无事不问,他们最喜欢探问别人的私事及秘密。有时为了增加他闲谈的资料,有时仅仅是为满足好奇心,即使与自己无关的事,仍然喜欢追问到底。如果是对方适当的关心,会令人觉得舒心,但若整天喋喋不休,则十分令人厌烦了。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往往具有不可估量的杀伤力。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而不结婚,似乎变成了“众矢之的”,经常有人关心,甚至“严重关切”。遇到认识的人时,总被问道:“你怎么还不结婚?”“什么时候请喝喜酒啊!”没结婚,实在是个人的问题。但别人却表现出“极度关心”的样子,有的人还偷偷打听“他长得也不错,怎么还不结婚?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毛病?”这种问题伤及了他人的自尊,往往会被毫不客气地驳斥回来。这类不该问的问题还包括女性的年龄和婚姻,女人最忌讳别人问她的年龄。

在西方,这被视为不尊重女性、不懂得礼貌的表现。“青春永驻”是每个女人的梦想。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天然的、本能的维护自己内心秘密的戒备,遇到别人不得体的询问,就可能自然地发生逆反心理,这就造成一种局面:有时问者尚不经意,被问者常常不由心生厌烦,厌烦这种交际方法,甚至厌烦问话的人(尽管也许此人并不坏)。如若再遇到那种事事在意,处处留神的“查户口专家”,被问者的厌烦之情会更加强烈。无事不问会使自己变得浅薄庸俗,试想,一个喋喋不休好探问别人私事的人,怎么可能获得真正的朋友。与别人交谈时,不要无话不问,有些话题是不宜问的。

1.别人的隐私不要问

在与别人交际时,为了避免引起别人的不快,一定要避免提问对方的隐私。比如:“哪年出生的?”“你一个月挣多少钱?”“你为什么还不结婚?”“你是不是在外面有份兼职?”打听这些个人隐私的问题惹人反感,甚至导致“战争”的爆发。在你打算问对方某个问题的时候,最好先在脑中过一遍,看这个问题是否会涉及对方的个人隐私,如果涉及到了,要尽可能地避免,这样对方不仅会乐意接受你,还会因你在应酬中得体的问话与轻松的交谈而对你产生好印象,为继续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地说,在日常交际中,应该避免问及下列这些方面的隐私话题:女士的年龄;工作情况及经济收入;家庭内务及存款;夫妻感情;身体情况;不愿意公开的工作计划;不愿意为人所知的隐秘。

2.对方不知道的问题不宜问

如果你不能确定对方能否充分地回答你的问题,那么你还是不问为佳。如果你问一位医生:“去年发生在本市的肝炎病例有多少?”这个问题对方很可能就答不上来,因为一般的医生谁也不会去费神地记这些数字。要是对方回答说“不清楚”,就不仅使答者失体面,问者自己也会感到没趣。

3.有些问题不宜刨根问底

比方说,你问对方住在哪里,对方回答说“在北京城”或说“在香港”,那你就不宜问下去。如果对方高兴让你知道,他一定会主动地说出,而且还会说“欢迎光临”之类的话。否则,别人不想让你知道,你也就不必再问了。此外,在问其他类似问题时,也要注意掌握问话尺度,要适可而止。

4.不要问同行的营业情况

同行相忌,这是一般人的心理,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往往人都不愿意把自己的营业情况或秘密告诉一个可能的竞争对手。即使你问到这方面的问题,也只能自讨没趣。

5.在交际中,不该问的,即使你想问也不要问

凡对方不知道或不愿意别人知道的事情都应避免问。要时刻记住,问话的目的是引起双方的兴趣,不是使任何一方感到没趣。那么,你的问话技巧就非等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