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强你自己
10937700000013

第13章 在幽默中变通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将真话变为错话,曲折地说出来,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有个外国记者问陈毅:“外长先生,听说中国击落了一架U-2侦察机,请问是用什么武器打下的?”只见陈毅用手做了一个用力往上捅的动作,说:“我们是用竹竿子捅下来的。”与会者无不捧腹大笑,那个记者也知趣地不再追问了。“会说话”的人将要表达之意寓于其他话语中,而不能做所谓的“直肠子”。如果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无论什么事都快人快语,事情是会搞砸的。竹竿子能捅下高空侦察机吗?陈毅同志回答的显然是一句错话。但却错得极妙!试想,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回答方式呢?如实相告,就会泄露我国的核心机密,当然不行;但按一般方法说“无可奉告”,会使会议气氛过于凝滞,而“用竹竿子捅的”这句错话,却听起来煞有介事,既维护了国家机密,又促成了幽默轻松的谈话气氛,真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怎能不叫人拍手叫绝!

可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将真话变为错话,曲折地说出来,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在与人交谈时,慷慨激昂、锋芒外露,固然是一种能力,但细语声声、婉言相告,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说话的魅力在于有悬念,如果说话的内容毫无神秘感可言,那么说话的本身也就没有了价值。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平常说话时,要注意说一说二不说三,让其中的部分内容处于模糊的猜测阶段。这时我们用得最多的就是所谓的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因为“模糊”,因而具有伸缩性、变通性,因而当遇到在一定条件下很难解决的问题时,变不可能为可能,使不相容的问题,变得相容和一致。隐语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在对别人的尊重的同时,也体现了对自己的尊重。它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知识素养和处世态度。隐语与隐晦、含混是有区别的。它虽然不是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但仍要求表意明确,使听者脑子一转就能明白,或能够依靠语境的提示、暗示,很快领会表达者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