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做自己的保健专家
10935700000096

第96章 做好三大慢性病的早期预防

我国仍然面临2次卫生革命任务,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任务是向传染病做斗争,它的有力武器是疫苗,已取得了很大成绩。第二次卫生革命任务是向非传染性慢性病作斗争,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这是目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的三大杀手,每年造成千万人患病,数百万人死亡。我们可以从疾病谱、死亡谱的回顾性调查看出这种变化。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到20世纪末,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一跃排在疾病的1~3位,占患病人口总数的64%。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万承奎在《健康自我管理》一书中指出:通过近年对老年人死亡情况的调查发现,心脑血管病和癌症也是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杀手。

(1)癌症

◆癌症怕三早:对于恶性肿瘤一定要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据统计,若能在癌症早期即做出正确诊断,则其5年生存率能够提高到80%以上;如乳腺癌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85%以上,而晚期发现5年生存率就不足50%;宫颈癌早期诊断、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生存率仅占45%。由此可见,对于恶性肿瘤一定要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三早”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名誉院长、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徐光炜教授指出:

首先,我们每个人都要警惕各种可能发生癌症的先兆症状。因为身体的很多微小变化,只有本人才有可能最先发现,而这些变化很可能成为诊断癌症的一条重要线索,尤其有些肿瘤又生长于身体上易于检查和发现的部位,更为肿瘤的检查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很多乳腺癌就是通过自查而得到早期发现的。要做到通过自查尽早发现肿瘤的存在,就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学习一些防癌的基本知识,要认识一些癌症早期可能有的信号。

另外,要做到“三早”,还有一项重要的原则是参加定期体检与防癌普查。尤其是40岁以上的成年人,应该每年进行检查1次。事实上每年都会在体检中查出还无明显症状的肿瘤病例,遗憾的是,不少病人已非早期。因此组织并参加防癌普查就更重要,早期癌症不但易治,疗效佳,而且由于不需做破坏性较大的手术或放疗、化疗,所以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也较好,同时医疗费用也较少,节省了医疗卫生资源。

◆防癌应从点滴做起:防癌应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了解各种致癌因素,我们就要从生活的点滴着手,避免与引发癌症的各种因素接触,以远离癌症的困扰。

首先,要拒绝烟草的危害:做到自己不抽烟,劝别人不吸烟,避免接触二手烟。

其次,不吃霉变的食物:有些贫困山区,新鲜蔬果较少,老百姓生活较苦,他们经常做一些酸菜、腌菜等发霉的东西,而霉变的食物里有好多致癌物。有些农民打下粮食后,由于受条件限制打下的粮食不能充分晒干,放到粮仓里就发霉了,人如果吃了这种粮食,就为以后患癌症埋下了祸根。

第三,保护环境,避免接触环境里的致癌因素:环境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大气的污染主要是指大气中的芳香烃等有害物质含量过高。比如北京申办奥运会,国际奥组委要看我们大气污染指数怎样、大气中的芳香烃是多少,那么芳香烃主要来自哪儿呢?它主要来自汽车的尾气。现在国家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因而减少我国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就显得很重要。

第四,职业性致癌:如放射科医生,主要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特别高。还有一些抗癌药物,抗癌药物不光是抗癌,同时也能促使癌症发生。所以,肿瘤医院的护士在配制肿瘤药物时要采取一些特殊性的防护措施。其次是免疫抑制剂。比如有些病人作肾脏移植手术后,体内会出现排异现象。这时医生会让他吃一些抗排异性的药。这些人服用抑制免疫药后,患癌症的可能性会比正常人高10%,此外,许多化工原料也有致癌作用,如橡胶、石棉等。所以,许多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人员要特别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第五,天然性致癌:这里主要包括:霉菌、病毒、植物、阳光。霉菌与病毒可以致癌还好理解,那阳光和植物又怎么成了致癌物呢?大家不要忘记阳光中有紫外线,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可致癌的。中国人非常幸运,因为是黄种人,黄色皮肤有天然抵抗紫外线的功能,所以中国皮肤癌患者比较少。西方的白种人,尤其是黄发、碧眼的人种容易得皮肤癌。植物为什么会诱发癌症呢?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有人认为与该地区“龙胆科”“古果科”类植物分布比较广有关。研究还发现,铁海棠除了植株会释放出一种刺激性的难闻气味外,在种植这些植物的土壤里及产于这些土壤中的蔬菜和当地产的蜂蜜中,均含有致癌毒素和化学致癌物的激活物和促癌物。

第六,内源性致癌物:内源性致癌物指的是人体内的代谢产物,比如为什么吃高脂肪、高蛋白的人结肠癌的发病率较高呢?时间证明,高脂肪膳食会促进肠道肿瘤的发生,尤其是多食不饱和脂肪酸,虽能降低血脂,但有促癌发生的作用,胆固醇本身并不致癌,但与胆酸同时反应,有促癌作用,说明胆酸是促癌因素。所以结肠癌的病人,不要吃过多的脂肪。再比如胃癌,亚硝酸胺可以诱发胃癌。有些萎缩性胃炎的病人说害怕得胃癌。这是因为这种病人胃里面有细菌,他们所吃的食物中又有胺、亚硝酸盐,两类物质进入胃后在低酸与细菌作用的情况下就变成了容易致癌的亚硝酸胺。

通过以上对致癌因素的了解,我们就知道了那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能接触,哪些不能接触,比如住房装修时是否将致癌物质引入了家门?哪些还需要我们努力去改善,如我们的空气质量和水源等。总之,防癌应从点滴做起,需要长期坚持及不懈的努力。

(2)高血压

◆“无声的杀手”高血压:由于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而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在我国,高血压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中风,夺走无数人的生命,给许多人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这就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我们讲,心脏就像一个泵一样,将血液由心脏经直接相连的主动脉泵出,把营养物质、氧等带到全身,再通过静脉回流到心脏;血液就像在密闭的自来水管子里,周而复始不停地流动。当心脏收缩加强时,血管内血流量高,周围血管收缩加强;或肾脏有问题时,体内潴留钠、潴留水增加或其他原因使血容量增加,都会引起血管内压力升高,使血压升高。血压一升高,尤其是忽高忽低,就很容易将血管壁磨损。受损的血管壁就会形成血凝块,血凝块内脂质沉淀,最后发生血管硬化甚至形成斑块,堵塞血管。如果堵发生在冠状动脉处,就形成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生在大脑处就形成中风、脑梗死;发生在肾动脉就形成肾动脉狭窄、肾缩小。由于大多数高血压病的病情进展缓慢,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突发心、脑、肾并发症,甚至猝死。因此、高血压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无声的杀手”。

◆如何早期发现高血压:

①35岁以上的人应勤测血压:高血压患病率是随年龄逐步递升的。发生头痛脑热、感冒发烧的事是经常有的,每个人每年都会有光顾医院的机会。找医生看病,往往很少测量血压,有的人甚至几十年都没有测过血压,等到发生中风,半身不遂了才发现,血压已高达200/120毫米汞柱。所以要定期测量血压,千万不要由于无知而致残或死亡!

②家中有高血压病病人时应自备血压计:不光病人要常测血压,家人也应经常测量血压。我的一位朋友因血压偏高,托人帮他买一台电子血压计,回家后她的先生帮她测血压后顺便也测了一下自己的血压,结果发现自己的血压竟高达200/110毫米汞柱,由于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没有发现。后来经检查,她先生的肾功能已经受到损害。

③人人都不可忽视自己的血压:有机会在任何场合都应该测量一下自己的血压,包括在药店、在单位医务室等。如果3次测出的血压都≥140/90毫米汞柱,就可以确认你患有高血压;血压在120~139/80~89毫米汞柱时,称为“正常高限”。真正的正常血压应为<120/80毫米汞柱。因此,当确定“正常高限”时,就应该提高警惕。假如有超重或肥胖,应及时减轻体重;喜食腌制食品的,应改为淡食的饮食习惯。

④高血压病人的常见症状:高血压病病人最常出现的症状是头痛、头晕、颈强直、记忆力减退、胸闷、心慌,还常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率可高达100次/分左右,情绪易激动。妇女在月经期及更年期表现出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会更加明显,如头胀痛、出汗、面红、心慌、失眠、易激动等。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测量血压,以便尽早发现高血压。

⑤什么是理想而安全的血压:不少人认为,血压只要达到140/90毫米汞柱左右就是正常了、安全了。这是错误的!高血压病人理想的正常血压水平是收缩压低于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80毫米汞柱,这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

老年人的血压正常标准应该和年轻人一样。高血压病伴有糖尿病的病人更应注意血压降得越低越好。总之,不同情况下的目标降压水平是不同的,因此理想血压也有所不同,最常见的轻中度早期高血压病病人血压应尽量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为宜。

⑥哪些人处于高血压的警戒区:衡量是否处于“高危”状态,有许多条件。除了高血压水平高低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多少有直接关系外,还有很多危险因素与此有关。

年龄。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65岁为高血压的高发期。2003年《美国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出,55岁以上的人有90%可能会发生高血压。

早发高血压、心血管病家族史。如父亲发病在55岁之前,母亲发病在65岁之前。

吸烟。长期大量吸烟,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尼古丁对血管破坏性很大。每天吸烟20支,比吸烟10支的危险高4倍。即使家庭周围的人被动吸烟,也会使血压升高。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除了确定肥胖的体重指数即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24为超重,>28为肥胖外,增加腰围:男性≥85厘米(2尺7寸)、女性≥80厘米(2尺4寸)是比体重更重要的危险因素。体重增加4千克~5千克,收缩压升高4.2毫米汞柱~4.4毫米汞柱。BMI每增加1千克/米2,冠心病危险性增高12%。缺血性中风危险增高6%。如果一个人腰围超标,则高血压发病率会增加2~3倍;合并脂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更多。目前已公认,腹型肥胖比体重指数超标有更高的危险,常同时存在血尿酸升高及脂肪肝等。

血脂异常。血胆固醇>5.2毫摩尔/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12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毫摩尔/升,血甘油三酯>1.7毫摩尔/升。若有其他危险因素共存,如有糖尿病或严重冠心病时,则总胆固醇要降到<4.0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降到<2.0毫摩尔/升或越大越好。

血糖异常。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餐后血糖≥11.1毫摩尔/升,测定多次,两者均高或有1次升高,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当空腹血糖在5.6毫摩尔/升~7.8毫摩尔/升,餐后血糖在7.8毫摩尔/升~11.1毫摩尔/升时,测定多次两者均高或有一项升高,就可诊断为“糖耐量异常”。

已有靶器官损伤。如:超声波检查发现左心室肥厚或颈动脉有血管内斑块,血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毫摩尔/升,女性≥107~124毫摩尔/升)或有微量白蛋白尿30毫克~300毫克/24小时。

以上危险因素中,只有年龄增长和家族史是无法改变的,已发生过心、脑、肾并发症也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其余都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治疗来纠正的。这说明大部分高血压病人是有可能从红色警戒区解脱出来的,由高危状态转变为“中危”甚至“低危”状态。关键是你是否能够早期发现自己已处于“红色警戒区”内,以及是否及早采取了措施。

(3)糖尿病

◆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或相对缺乏引起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所致,进而糖大量从尿中排出,呈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头晕、乏力等症状。糖尿病可进一步引发全身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造成体内许多系统受损,特别是对血管和神经。该病已经成为了当今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一般来说,以下因素易使人患糖尿病。

①近亲有糖尿病患者,②喜欢肉食或油腻的食物,③吃东西习惯吃得很饱,④常喝含糖饮料,⑤有很多喜欢或讨厌的食物,⑥每天喝大量的酒,⑦用餐时间很不规律,⑧肥胖,⑨平时几乎不运动,⑩常感到精神压力大,(11)常熬夜,(12)有高血压,(13)有高血脂。

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元凶”。因为,糖尿病的发病病理在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的多少除了受有关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节外,还直接受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当人体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情绪时,交感神经兴奋,会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也间接地抑制了胰岛素分泌。这种不良情绪长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被最终固定,进而导致糖尿病。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常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初期病人多半不会察觉自己患了此病,但是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后,各种症状会相继出现。典型的是“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

临床上有许多患者“三多一少”的症状不明显,直到出现心、肾、足等并发症就诊时,才知道患有糖尿病。但是,治疗已经晚了,非常不利于糖尿病人对疾病的控制。所以除了“三多一少”外,当出现了以下症状时您就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血糖了。

如常发生疖肿或毛囊炎等皮肤感染;女性下身瘙痒,按阴道炎治疗效果不佳;男性性功能障碍;在无烫伤的情况下,在足缘、脚趾、小腿易于裤子摩擦处出现水泡,病人无痛感,约2周后自然消失无疤;面孔潮红,小腿前部胫骨皮肤出现轻度炎症;在两颊、舌缘和下唇内侧出现白色斑块,如糜烂则呈红色等。此外,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人也应定期检查血糖。

◆糖尿病的治疗重点:糖尿病的治疗重点在于控制血糖,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很难根治,所以应设法和它和平共处。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药物疗法,有人将这三种疗法形象地比喻为“三驾马车”。尤其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运用饮食控制再加上改变生活习惯、适量的运动等,即可达到治疗目的,甚至不需服药。至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则一定要注射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治疗的第一步是饮食疗法。首先,与医生讨论后决定一天所需的总能量,这会因年龄、性别、肥胖度、职业而有所不同。其次要注意营养均衡的问题,最理想的营养分配是碳水化合物占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0%~25%。

此外要注意维生素、矿物质、食物纤维等的平衡摄取,除了各种蔬菜,还应积极摄取海藻、豆类、大豆制品、水果等。食物纤维有延缓肠内糖分吸收的作用,对治疗糖尿病很有益处。

糖尿病患者必须禁酒。酒是高能量的饮料,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消弱人控制饮食的意志力。因此,饮酒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很不利。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所不可或缺的。运动时肌肉会消耗能量,尤其适度的运动,会先消耗肌肉中储存的糖,然后利用血中的葡萄糖。也就是说,运动可以减低血糖值。

最简便的运动就是步行。稍微快步地走,达到出一点汗的程度更有效。1天2次,1次20分钟~30分钟,1分钟差不多走80米的速度比较合适。除此以外,体操、游泳或慢跑时,只要注意不过度,对糖尿病患者就是有帮助的。

◆糖尿病患者的几个误区

①限制饮水:一些患者因为发病初期有多饮、多尿的症状,就限制饮水。其实口渴是因为过多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带走了大量水分,所以感到口渴就应喝水,千万不可加以限制,否则会引起脱水或高黏血症。

②过度节食:一些患者为了降低自己的血糖、尿糖水平,盲目地控制自己的食物摄入,由原来的饮食无度一下子转变为过度节食。这样的做法在开始时虽然能使血糖、尿糖暂时下降,但由于营养摄入不足,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只能由身体分解脂肪来提供,可能会引起酮症酸中毒,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③多吃坚果:一些患者认为多吃花生、瓜子等坚果类食物可以减轻自己的饥饿感。其实这类食物含有大量脂肪,过度摄入会使血脂升高,一部分血脂会通过异生作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对身体不利。

④不吃水果:一些患者以为水果含有糖分就不敢吃,其实水果里所含的维生素、果胶和矿物质对人体是有益处的。在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的前提下,患者如果选择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的水果作为加餐,有助于减轻胰腺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