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做自己的保健专家
10935700000009

第9章 5位中外著名长寿老人的好习惯

健康长寿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长命百岁,更是芸芸众生梦寐以求的愿望。实际上,长寿是一个过程、一种方法、一种境界。只要方法得当,持之以恒,长命百岁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1)张学良将军百岁的奥秘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九十多岁时,依然是头脑清楚、思路敏捷、反应灵活、步履稳健。度过了半个多世纪囚禁生涯的张学良老人,能得以健康长寿,活过百岁,堪称奇迹。奥秘何在?据了解,有以下几点:

一是体育锻炼。张学良从青少年时就非常重视体育锻炼。他爬山、跑步、游泳、滑冰、散步、骑马、下棋、垂钓、跳舞、打网球、篮球、乒乓球、高尔夫球等等,无所不会,无论境况如何年纪大小,一直都坚持不懈。

二是精神不垮。张学良一生爱国,希望国家统一富强,并且视之为人之本。他曾在接受大陆记者采访时坚定地表示:“为国家、为民族,我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有随遇而安的胸襟,尽管不幸被囚禁54年之久,历尽磨难,也能够适时排遣烦闷、制怒熄火、解忧消愁,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寻找新的生活乐趣。他曾在寿宴上自豪地说:“除了老了,我没有崩溃!”

三是兴趣广泛。他好动也爱静,喜欢幽兰养生,种了二百多盆兰花,养了很多观赏鱼。他还喜欢静默书斋读书看报看电视,大陆出版的许多有关他的著作,他几乎都看过。他长期钻研明史,继而研究清史、民国史和东北史。他还精通周易。晚年,他坚持学习英语,专心研究神学,并翻译出版了《相约在骷髅地》一书,他喜好诗书画,常以品评鉴赏字画自娱。

四是夫妻恩爱。张学良与赵四小姐这对患难夫妻,并肩携手走过了六十余年,蹉跎岁月,始终相爱相依相随,无怨无悔无恨。赵四小姐无比知心的关怀,给予遭受身心创伤的张学良以极大的抚慰。张学良动情地说:“要不是这些年幽居岁月里我们的相濡以沫,我早不知会落到何种地步!”

五是会吃会睡。张学良晚年,饮食简单,多吃糙米、面食和蔬菜,生活又很有规律,他说:“我没有特殊的养生之道,只是会吃会睡。”

(2)文学泰斗巴金喜庆百岁

2004年是巴金的百岁生日。一些省市积极为他筹办各种庆贺活动。巴金的女儿小林说:“这不是父亲的心愿,父亲毕生关心民族命运,关心百姓疾苦。今年以来,非典、水灾、地震、泥石流、矿难等频发。在这样的时候,为父亲的一个生日,花去国家很大一笔钱,不仅父亲不愿意,我们家属也不安。”

巴金的心愿是:“让生命开花”。

什么是生命开花?巴金早年写道:“世间有一种不能跟生存分开的慷慨,要是没有了它,我们就会死,就会从内部干枯。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的花。”1984年,又写道:“有些好心人不免为我忧虑,经常来信劝我休息,但是人各有志,我的愿望绝非‘欢度晚年’。我只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全部爱憎消耗干净,然后问心无愧地离开人世。这对我是莫大的幸福,我称它为‘生命之花’。”

在90岁高龄时,巴金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编校译作品。在他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的14年,没有拿过分文报酬,他是我国唯一不拿国家工资的作家。他在晚年,也不拿一文旧作重版的稿费。他尽己所能,把有限的积蓄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捐给“希望工程”,捐给慈善基金会,还将毕生数以万计的藏书捐给国家图书馆。而他自己的生活极为简朴,九十年代还穿有补丁的裤子。

巴金最不喜欢张扬。女儿小林说:“我们很长时间里,不清楚父母的生日。因为他们从不过生日。直到70年代末,才知道了父亲的生日。但是,到了这一天,也仅仅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碗面条。”

1984年,巴金80岁生日,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大姐,托人送去了花篮和生日蛋糕。上海市领导在宾馆会见并宴请了巴金。从这年起,巴金的生日公开化了。

在以后的几年里,巴金以外出的方式,“躲”开生日,然而年岁、疾病,使他后来“躲”也没办法躲了。

最不喜欢过生日的巴金,却是中国文坛生日过得最张扬的人。这就是巴金的人格力量,巴金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许就是巴金得以长寿的原因之一吧。

(3)撒切尔夫人的健美人生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电视上亮相,人们看到她身穿蓝色衣裙,双目炯炯、神采奕奕、步履轻快、谈笑风生,风韵不减当年,全然不像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

撒切尔夫人年逾古稀仍能如此仪态健美,与养生有道是分不开的。

一是饮食很有节制。她每天早上6:30准时起床,洗漱完毕,看看报纸后便用早餐。早餐很简单,喝一杯咖啡或一杯橘子汁水,主食只吃一片涂有果酱的面包。中晚餐除了面包等主食之外,菜肴则是荤素搭配,以素为主,新鲜蔬菜是必不可少的。她很注意控制体重,力求做到胖瘦适度。因此,她每餐都严格控制饮食,绝不饱食。她担任英国首相期间,要经常出席各种菜肴丰盛的国宴,为了外交应酬,只得比平时多吃一些东西,但回到家中,就要少吃一顿饭,或者仅仅喝一点果汁。

二是始终热爱生活,注意服饰和美容。撒切尔夫人的穿着总是那么合体,那么入时,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要对她投以欣赏和羡慕的目光。

她不但注重美容,而且很善于美容。人们很欣赏她那优美的发型,其发型与她的面容呈现在一种十分协调与和谐的美。平时,她主要靠调整饮食结构来保养皮肤,诸如经常吃水果和新鲜蔬菜,注意多饮水,以保证皮肤表层有一定的水分。每晚坚持自我按摩,保证充足睡眠。所以,她年逾古稀皮肤仍然光滑润泽。

三是坚持参加适度的体育运动。撒切尔夫人年轻时喜欢参加各种球类活动。现今虽然很少参加球类活动了,却经常散步、爬楼梯,从不间断,这是很适合老年人的健身运动。

四是兴趣爱好广泛,精神有所寄托。撒切尔夫人喜欢吟诗、作画、作曲、弹钢琴,还喜欢收藏古董,如瓷器、中国名画等。她的生活丰富多彩,对其身心大为有益。

五是心胸开阔、豁达,喜怒哀乐都很适度,在微笑和轻松愉快中生活。

(4)马三立的养生之道

一是无愧“乐天派”。马三立自称“乐天派”,即使在遇到挫折和忧愁的时候,仍保持乐观主义态度。

60年代初,他在天津军粮城农场“下放劳动”时,仍是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坚持每天活动活动,并且背背台词、练练功。马三立还曾对人说:“我不迷信,我没有生气的时候,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不生气、不着急、也不过乐。”

马克思曾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10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马三立的乐观主义,自然也能转化为获得长寿的物质力量。

二是四字健身经。有人问他健身秘诀,他说:“我从小就瘦小枯干,现在还是干巴瘦,但没病没灾,我的养生经只有4个字:动、静、学、乐。”

所谓“动”,就是经常参加运动锻炼和家务劳动。马三立每天天刚亮就起床,做自编健身操,拍打心肺20下,拍打腹部20下,双手弯腰触地20下,足跟踢臀20下,叩齿32下,按摩头发32下。此外,他每天都做些简单的家务劳动。诸如用吸尘器打扫房间卫生,饭后洗刷碗筷等。

所谓“静”,是指休息安静以调节身心。马三立每天静坐2小时。其间,闭门谢客、浑身放松、安心养神、充分休息。即便是门铃响,电话呼,也不动弹。

所谓“学”,便是学习各种知识。马三立认为学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他每天都要看书、读报,新闻联播必看,还要练习书法,锻炼精、气、神。

至于“乐”,就是要有乐观、开朗、豁达的心态。马三立表示:“养生之道最重要的是心胸开朗。”他老伴十多年前去世了。在天津郊外埋葬时,他顺便也为自己立了墓碑,上面刻着“马三立之墓”几个字,并叫亲朋老友在墓碑前与他合影留念。

三是生活有规律。马三立日常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5点左右起床,7点早餐,中午12点午餐,下午6点晚餐。午睡常常是从下午1点~2点半,晚上11点左右睡觉。

每天早上,漱口前先叩齿32下,然后搓耳朵和下关、风池穴,浑身上下拍打一遍,再搓脚心、脚背,抬腿,踢臀,左右转身向两边看后脚跟。

他一向坚持食不过量,七八成饱。马三立丝毫没有名人的架子。他朴实、谦虚,总是将他在艺术舞台上的幽默和他在生活中的豁达开朗交融在一起。他给无数人带来欢笑,而他自己却依然是一副不动声色的神态。

(5)臧克家的益寿三招

著名文学家、诗人臧克家先生,不仅是中国当代文坛三大耄耋文豪(巴金、冰心、臧克家)之一,更是养生有术的大寿星。

当问及臧老的养生之道时,他坦然而谦逊地说:“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我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才是养生的根本”。

他的养生之道归结起来就是下面3点:

一是读书、写作、再读书,他总结这是“书道”。臧老从小读过《腾王阁序》《李陵答苏武书》,长大后读了古今中外所有可能涉猎到的书。从书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做人的规范和养生之道。中国几千年的东方养生精华都记载在书里呀!我是通过读书—写作—再读书—再写作的方式,去体会人生和涵养人生的。

二是散步、散心、养志。臧老最喜欢散步,这已形成习惯。每天清晨散步后,操练40分钟。就是雪雨天,只要路上没结冰,打着伞也去。中午饭和晚饭后都到附近林间小路上走走,一是散步,二是散心。把自己的生命融进大自然的怀抱,既活动了筋骨,促进了消化和血液循环,又涵养了自己的心志。

三是饮食清淡,偏爱大葱大蒜。臧老风趣的说:“也许来自山东农村,吃惯了粗茶淡饭,我不爱鸡鸭鱼肉,可离不了大葱大蒜。我觉得大葱大蒜辣乎乎的挺开胃下饭,每天吃个七成饱。没听说‘吃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吗?我一向瘦巴巴的,这不挺壮实吗”。

臧老不但饮食清淡,生活简朴,为人也十分坦荡乐观,而且十分热情和平易近人,只要力所能及的总愿意助人为乐。他认为:“忙”和“勤”意味着生命活力充沛,新陈代谢旺盛。乐观、宁静,体现出臧老不仅生理上而且心理上也是良好和健康的。古人云:“心不老,则人难老”,确实是赢得健康长寿的一条行之有效的秘诀。

健康提示:《保健三字经》

人之初,寿本长,轻养生,早衰亡。

欲长寿,有其道,胸怀宽,首其要。

勿悲愁,别急躁,名利轻,莫争闹。

知足乐,哈哈笑,烦恼事,皆可抛。

勤劳动,更需要,手脑活,健身俏。

情舒畅,气血调,强筋骨,胜补药。

常运动,养生道,黎明起,跑及跳。

练气动,心松静,动与静,结合妙。

重保健,讲营养,高蛋白,低脂肪。

防发福,适度糖,维生素,亦需尝。

矿物质,莫漏掉,多样化,均需要。

倡食疗,更适宜,选食物,有禁忌。

烹调精,制作细,辨证治,因人异。

营养膳,宜清淡,肉蛋鱼,莫过贪。

瓜菜果,宜吃鲜,至副食,搭配全。

食宜节,餐宜慢,细咀嚼,慢吞咽。

宜少食,宜多餐,宜定量,勿过贪。

日三餐,安排巧,早餐足,午餐好。

晚餐减,八分饱,常坚持,胃肠好。

食有度,巧安全,狂欢祸,暴食险。

食勿挑,饮勿偏,烟不吸,酒不贪。

少辛辣,莫过咸,饱脾胃,利睡眠。

抗早衰,求健康,上述事,宜思量。

病者治,无病犯,善养生,寿必长。

人生路,潇洒走,讲科学,永莫忘。

《保健三字经》虽然只有312字,但字字含义深刻,它既是古今中外长寿经验的总结,也是告诉后人应该养成的好习惯。

最好的营养是平衡

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在,贫困病与富裕病并存,可以说是当前我国国民健康的写照。作为最早关注饮食和健康关系的国家,《黄帝内经》就曾经提出了著名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理论,现代营养学则进一步明确了营养和健康的密切关系。

所以,把好“吃”这一关,掌控好美味与健康的平衡就能让您既享口福,又能健康长寿。

常言道“病从口入”,过去多半是指吃了不卫生的食物而得病,现在这句话的涵义更广了,即因食物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慢性疾病也包括在内。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食物消费结构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可以说是“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在,贫困病与富裕文明病并存”。我国仍有约4000万人口没有彻底解决温饱,很多人营养不良,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因营养过剩、体力活动减少,肥胖群体迅速增加,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脂肪肝和动脉硬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文明病”已成为社会“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