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骗局离你有多远:人手一册的防骗秘笈
10934200000041

第41章 打补丁做出的“古钱币”

出差在外的秦海中在宾馆闲得无趣,便跑到附近的古玩市场晃荡。带着闲散心情的秦海中初到古玩市场并未迅速投身到讨价还价的战计中,而是先到各个摊点上观察:一是观察各个摊位所卖物品的特点,二是希望能听到一些识货人的真知灼见。怎么说秦海中也是个商场的老狐狸了,对于自己不在行的事情,他总能找得到在行人的协助。

秦海中转悠了一会,突然被一副《清明上河图》吸引过去了。

一个小贩的摊子后面挂着幅数十米长的“清明上河图”,该画卷色泽发黄,墨迹发白,看上去很像“古董”。

说实话,秦海中不仅没见过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的真迹,就连画卷的全景也未见过。于是决定上前搭讪,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套出点蛛丝马迹。

“这是真正的《清明上河图》吗?”

“你自己看吧,我只要卖出去这幅画就行了。”小贩的说辞确实有讲究。

“你总得说真假吧?”

“这不是张择端画的,是他的后人临摹而成的。不过,也经历了百年,也算是文物吧。”

看着这小贩也是个老实人,秦海中就跟其细聊了起来。最后,秦海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小贩的古钱币上。

在整个古玩市场中,秦海中观察到古钱币的出现率最高,几乎每个摊位上都有零散着的“绿色硬币”。

站在小贩对面,秦海中开始数起了古币的品种,小摊上的古币可谓应有尽有:战国时期的刀币、流通时间最长的汉代五铢钱以及清朝的铜钱。

“你这东西太杂了,不好挑选。而且,有些钱币根本不完整,背面的字已经磨得差不多了,叫人怎么分辨出年代呀?” 秦海中抱怨道。

听到秦海中的话,小贩着急了,“你不早说,我这里有私藏品,要不?”说着,小贩就从书包内掏出一本精美的小册子,里面整齐排列着12枚锈迹斑斑的古钱币,还标注了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各种钱币的名称。秦海中在细看的同时,小贩还给他恶补了一通中国历史知识,以致秦海中还真有点信服小贩了。

古钱币到底价值多少,还真不好预测。秦海中与其周旋一番后,以50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套古钱币。

骗局揭秘

事件结果:

次日,秦海中带着淘来的古钱币向专家朋友取经。专家拿出钱币后,开始用指甲使劲抠钱币上的锈斑,只见有无数绿色颗粒飘落,其指甲缝里也有绿色粉末。老狐狸也有掉进“圈套”的一天,秦海中大呼上当。

骗局辐射场所:

古玩交易场所,旅游胜地的购物街,旅游城市纪念品出售点。

骗局辐射人群:

对古玩物有一些品位与鉴别力的人士。

骗局诱饵:

真诚的卖主,锈迹斑斑的古钱币。

骗局进程:

1.摆摊出售古玩,利用大幅知名字画吸引游客目光;

2.寻觅有意购买珍品的游客,对于一些很容易拆穿或者识别的假字画,自动承认造假,以欺骗取顾客信任;

3.悄悄介绍“珍藏”的私货给顾客,达成交易,转换摊位场所。

骗局预防:

从外形上看,很多古钱币确实都附有一些绿色的锈迹,但真品的锈迹是与铜质结合在一起的,常被称为“锈色入骨”,是不会轻易脱落的。赝品的锈迹浮在表面,用醋一擦或用指甲一抠,锈斑很容易就脱落了。此外,很多造假者还喜欢自己新铸古钱币,即用市面上价值非常低廉的古币,回炉后重新铸造出珍贵稀少的钱币,锈斑则是用强度较大的胶粘上去的,也就是说打补丁补上去的。我们同时也要防范这种古材新用的骗局。

小结:

如今的文物骗子也开始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了,卖古玩之余,不忘恶补一些历史常识,以至于在做买卖的时候,可以活学活用,让半桶水的顾客信服。要预防这类骗局,我们的文化知识积累一定要胜于骗子,抓住其小辫子,看他如何再狡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