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骗局离你有多远:人手一册的防骗秘笈
10934200000040

第40章 谭先生的深山寻宝之旅

谭先生第一次去南宫古玩市场是4月份。市场上人气很旺,各种古玩藏品摊在路边,卖家席地而坐,买家蹲着询价。青铜器、钱币、字画、瓷器等等,似乎件件都留存着古代的气息,却又让人真假难辨。

谭先生走到一个摊位前,随手拿起件镂花瓷的花瓶,“这是清代的东西,我是从一位老乡家收购的。这位老乡家的祖上曾给嘉庆当过‘秘书’,辞官后就带着家财到山西建屋养老了。老乡一直视这个花瓶为珍宝,起初根本不打算卖,实在是孩子考大学,家里揭不开锅了,才忍痛割爱的。你说个价,喜欢就拿上。”这位卖家口若悬河。

“你说嘉庆就嘉庆啊,说个诚心价,要是合适我就买。”虽然谭先生心里没底,但是好歹也得充充门面,不能让他小觑。“文物就是文物,每件‘宝贝’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你可不能忽视这种文化精髓啊。得了,看你年轻,1000块钱你拿走。”在讨价之余,卖家还不忘给谭先生上堂“生动”的教育课。

不懂行情的谭先生实在也不知道怎么还价好,说少了被人笑话,说多了自己吃亏,店主见谭先生犹豫不决,于是凑过来,悄悄说道:“先生能看上这个花瓶,确实说明你眼力非凡。我有朋友最近发现了一个古墓,我今天正要过去拿货,先生是个有缘之人,若有兴趣,不妨一同前往,到那里你可以自由挑选,价格当然可以算最优惠的。”

听说可以一同前往古墓寻宝,从小就机灵古怪的谭先生顿时好奇不已,机遇难得啊,不妨走访一下。

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终于来到一座大山脚下,卖主告诉谭先生,还得走一个小时左右的山路,毕竟是古墓,可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有的。

穿着皮鞋的谭先生走了十几分钟,只见山路越来越陡峭,干脆脱掉鞋子,穿个袜子追上卖主。两人终于来到一个用茅草微微掩盖的小洞口,卖主往里面讲了几句话,茅草被扒开了,钻出一个灰头土脸的小伙子出来,见到谭先生,也不问好,只是硬生生地跟卖主问:我拿出来还是你们下去看?

“还是你拿出来吧!”谭先生一看小伙子那一身泥土和汗水,想着自己待会还要回宾馆去见人,马上让他们把货物搬上来。

卖主随即进入洞穴,端上来好几个布满灰尘和蜘蛛网的瓷器,谭先生当即看中了一个青花瓷花瓶,小伙子开价5000元,带领谭先生来此地的卖主帮着谭先生砍价,最后3000元成交。

谭先生还看中了一个玉碗,抹去碗边的灰尘,还真是越摸越剔透,但是有一点磨损了。小伙子降价到1800元,谭先生当时手上现金不够,问,“1000元卖不?”小伙子见谭先生确实没有带那么多的现金,也就勉强答应了。同时,卖主自己也在小伙子那里进了十多件货,均是3000元、5000元不等,付了几千元的现金,其他记在了账上。

骗局揭秘

事件结果:

千辛万苦亲自走到古墓的门口买到珍品的谭先生回到宾馆,立马叫来几个爱好古玩的朋友,进行鉴赏。哪知一个内行的朋友将花瓶的灰尘洗干净后,毫不客气地告诉谭先生:这个花瓶应该就是年前出产的,毫无收藏价值。此时此刻,谭先生才明白过来,什么卖主、古墓小伙,都是一伙的。

骗局辐射场所:

古玩交易场所,旅游胜地的购物街,纪念品出售点。

骗局辐射人群:

对古玩知之甚少的人、渴望冒险的古玩爱好者。

骗局诱饵:

热情的卖主,神秘的山洞,刚刚出土的稀世珍品。

骗局进程:

1.摆摊出售古玩;

2.寻觅有意购买珍品的游客;

3.编造神奇的故事、迷惑受骗者;

4.带领有意愿探险的顾客亲自前往古墓寻宝;

5.达成交易,转换摊位场所。

骗局预防:

如今的文物骗子越来越会编造故事,他们会专门瞄准一些很有钱的“门外汉”,通常领着这些有钱人去深山老林中寻找墓葬品。其实哪儿有什么墓葬品,所谓的文物都是小贩们事先设好的局,只等着你来钻。我们鉴定一件物品是否属于文物,不光要看它的出处,更需要不断积累文化历史知识,譬如了解历史学、人文学,乃至不同时期的文化风格和地域特色,这些都是辨别古玩真假的基础知识。

小结:

如今,很多古玩商都会根据顾客喜欢“老东西”的心理,想着法子编故事。 这些小贩们普遍通晓历史,能为买家随便编上两句。不是说“文物”是盗墓得来的、祖传下来的就是从乡下“淘”来的。带着你去古墓“淘宝”的卖主往往更容易得手,你都亲眼看着它是从深山老林里的洞穴中拿出来的,这还有假?——骗子在那里挖个洞,埋上几件“珍品”,这样的造价也不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