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骗局离你有多远:人手一册的防骗秘笈
10934200000003

第3章 IC公用电话旁的偶遇

一天上午,卞先生从南京乘车去苏州,看望一位在常熟工作的大学同学。一下车就来到了汽车北站路边的公用电话亭旁,拨打同学的电话。电话通了好久,不知为何,同学未接电话,卞先生认为同学待会儿可能会回电过来,便挂了。几秒钟后,电话铃声果然响起,卞先生拿起电话,电话里的人自称是卞先生同学的经理,他同学刚好外出办事了,并且让卞先生在电话亭旁不要走开,单位的小王正好在汽车站附近提货,顺便开车来接他。

几分钟后,小王来了。问候一番后,小王称要提货,钱不够,希望卞先生能借他400元,回到单位后就还他,卞先生觉得既然你是我同学单位的人,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毫无提防地给了小王400元钱。这时,小王的手机响了,打了个电话后,声称对方要自己快去提货,让卞先生先在这里等一会儿,然后迅速消失在汽车站的人流中。

骗局揭秘

事件结果:

卞先生在人潮汹涌的车站等待多时无果,再次到电话亭拨打同学电话,同学回答,根本就没有什么姓王的同事到车站去提货,而且他的手机一直放在包里,当时在开会,所以设置了静音。此时,卞先生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

骗局辐射场所:

车站与公交站点旁边的公用电话亭。

骗局辐射人群:

外来办事、务工人员。

骗局诱饵:

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

骗局进程:

1.朋友的“同事”回电;

2.朋友的“同事”恰好路过此地,受托顺便来接你;

3.朋友的“同事”来到车站与你碰头;

4.“紧急事件”发生,朋友的“同事”向你借钱;

5.朋友的“同事”借口先去办事,迅速逃离现场。

骗局预防:

出门在外的人要注意了,打公用电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周边的环境,声音不要太大;如果电话没有接通,则尽量不要外露自己的表情,让人看出你很焦急或者很慌乱;在公用电话亭打完电话后,最好再乱拨一个号码才离开,以避免不法分子紧接着去重拨你刚拨过的号码,以你出了什么紧急事件去欺骗你的通话对象。在此提醒大家,在公共场所如车站、码头、机场等处打电话时,注意防范身边是否有人偷听。也不要随便将手机、银行储蓄卡等借给不认识的陌生人使用。

小结:

电话骗局无处不在,路边的IC公用电话有时也成为骗子实施诈骗的工具。卞先生掉进的就是骗子精心设计的电话陷阱。像卞先生这样的遭遇,不少人都在车站附近经历过,很多骗子在火车站或者长途汽车站蹲点,他们对那里的公用电话清楚得很,他们早就摸清周边环境以及公用电话的底细,只站在一旁等着鱼儿上钩。在车站蹲点行骗的骗子就看中了从车上下来的打公用电话的乘客。你长途行车来到这个城市,有好奇感、新鲜感,对什么都不熟悉,你打电话的时候,可能他就站在你的身后,将所有你讲的话或者其他情况均了解清楚了,然后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跟你套上近乎,加之疲劳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不想一个大圈套已从天而降,杀你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