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一学就会
10931300000010

第10章 决气篇

篇解

决,是区分的意思。气,泛指精、气、津、液、血、脉六气而言。这六种气虽然名称、性质、功能、病理有别,但都是由一气所化,即产生于先天元气,而依赖于后天水谷之气的滋养。

本篇的主要内容是将精、气、津、液、血、脉这六种气的概念、生成、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化源分别加以区分和论述,所以命名为“决气”。

原文407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岐伯曰:两神相搏1,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2,熏肤3,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4,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5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6,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何谓脉?岐伯曰:壅遏7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注释

1.两神相搏:即男女媾合。搏,交、合的意思。马莳注:“男女媾精,万物化生,盖当男女相媾之时,两神相合而成人,生男女之形。”

2.宣五谷味:宣发布散水谷之精微。

3.熏肤:温煦肌肤。熏,同薰。

4.汗出溱溱:形容汗出很多。溱溱,众盛貌。

5.淖泽:指水谷精微中质稠浊如膏泽的部分。淖,泥沼。

6.泄泽:即渗出汁液,滋润补益脑髓。张介宾注:“盖津者,液之清者也;液者,津之浊者也。津为汗而走腠理,故属阳;液注骨而补脑髓,故属阴。”

7.壅遏:限制、约束。

释义

黄帝说:我听说气有精、气、津、液、血、脉之分,我以为它们是一气,现在竟分别有六种名称,我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分?岐伯说:男女交合,便会孕育成新的形体,构成新形体之前这种原始物质,就叫精。什么叫气呢?岐伯说:上焦把水谷精微宣散到全身,来温煦皮肤,充养身体,润泽毛发,像雾露灌溉草木一样;什么叫津呢?岐伯说:腠理发散宣泄所出的汗叫津。什么叫液呢?岐伯说:水谷入胃,化生的精微之气充满全身,浓稠滑腻的部分渗注到骨,使骨骼关节屈伸滑利,注入于脑,补益脑髓,并能使皮肤润泽的叫液。什么是血呢?岐伯说:中焦接受水谷,取其精微变化为红色的液体,就是血。什么是脉呢?岐伯说:约束营气,使它按照一定的轨道运行,不能外溢的叫脉。

按语

本段论述了六气的生成、作用及临床意义。气是水谷精微之气,在上焦宣散到全身,有温煦皮肤,润泽毛发的作用;津较清稀,能变成汗,有滋润皮肤的作用;液是水谷精微之气中浓稠滑腻的部分,有使骨骼关节屈伸滑利的作用还可以补益脑髓;血是水谷精微经复杂变化而成的液体;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因为六气同源异名,所以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可以相互转化。

现今意义

本段经文主要论述了精、气、津、液、血、脉六气的功用,并指出这六气是异名同源的,都来源于先天父母之精气又要依靠后天吃进来的食物来补充。中医认为,人体生命的维持主要依赖于脏腑功能的正常活动,而精、气、液、血、脉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说这五种物质的充盛、正常运行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命活动的质量。除了脉为血液流行的通路,有一定的形质外,其他的五种都可以在饮食、生活方式等的因素的影响下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对身体的健康来说具有决定意义。又根据此六者的来源一致,后世医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血为气母”“精血同源”等理论,指导着临床实践。例如,根据“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在补血的同时就可以适当酌加补气的中药,临床常见的疗效很好的补血方子——《当归补血汤》就是由补气之品黄芪和另一味补血药当归两味药组成;再如根据“津血同源”的理论,献血之前,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健康,通常都要喝大量的水,抽血后也要及时补充液体,以保证身体正常的血容量等等诸如此类都是对这些理论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