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让你身体健康的那些事儿
10930000000037

第37章 吃野菜时当谨慎

野菜一直是很多百姓心目中的一道良菜,因其营养丰富,没有农药,不施化肥,无工业污染,有特别的色、香、味、形,并且还具有某些保健作用,因而被称为“保健菜”、“放心菜”、“绿色食品”等。然而其实并非如此,例如苋菜、灰菜、槐花等野菜都有一种可导致过敏的物质,尤其是吃后在太阳下暴晒极易诱发日光性皮炎,会在眼睑、面部、颈部及手臂等部位出现瘙痒、红肿,甚至出现水疱;吃过量的野生荠菜还可致脾胃虚弱、血淤气滞,常吃野生小蒜会出现咽喉干燥、眼目赤肿等症状。

所以,百姓朋友在吃野菜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是野菜的“野”性可能伤体。大多数山坡荒野自生自灭的野生植物都是经过人们长期的生活选择,被认为不可作为主食蔬菜而从食谱中剔除出去的。除了某些野菜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外,就口感、营养来说,大部分野菜无法与家种植物相比。而且,野菜性“野”,植物纤维较粗,寒性较大,过量食用可伤人脾胃。

再者,野菜并非绝对的“绿色食品”。据专家介绍,绿色植物对于大气具有净化作用,不但能吸附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和固体悬浮物,而且对空气和土壤中的有害气体和化学成分具有过滤作用。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生产污染、生活污染和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的情况下,生长在污水沟边、湿地、村头舍尾处的野菜,不仅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同时还吸附空气和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和气体,成了带有相应毒物、病菌和寄生虫卵的污染体。我们食用采撷于环境严重污染地带的野菜,其味道虽仍鲜美,但同时也将有毒物质及致病微生物吃进了体内,给健康带来隐患。因此,百姓朋友应当尽可能地去那些污染程度较轻或无污染的区域,采摘那些相对较为洁净的野菜。

医生提醒,吃野菜也是有讲究的,百姓朋友如果不注意反而会适得其反,有害身体健康:

野菜要注意烹饪方法

野菜可炒食、凉拌、做馅,亦可熘、烩、烧、煮,关键在于根据野菜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烹调方法。有些野菜适宜生食,例如苦菜、婆婆丁等,最佳吃法是洗净后蘸酱生吃。而有些野菜如荠菜、马齿苋则宜熟食。

野菜取材要新鲜

洗切和下锅烹调的时间不宜间隔过长,避免造成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损失。久放的野菜最好不要食用,因为已经不新鲜,而且营养成分减少,味道很差。

野菜不可多吃

由于多数野菜性寒凉,易造成脾虚胃寒等病,因此我们一定要适量进食。另外,不认识的野菜不要吃,以免中毒。

一些树上的野菜不宜炒吃

树上的野菜品种不多,如刺嫩芽、榆树钱等,这类野菜宜蒸吃或做酱吃。若是炒着吃,既黏又涩,难以下咽。

含毒野菜需泡食

需要浸泡的野菜有山蒜、山菠菜、野艾菜、马齿苋等,这些野菜有微毒,百姓朋友如果不浸泡而食之,会引起头昏、胃部不适等。在煮食之前务必要放清水里浸泡2个小时左右,或用沸水焯一下,亦可解毒。

此外,还有些野菜与药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禁忌,常服止痛药、磺胺类药或易过敏的人,吃时应该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