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的特点都不相同,人们健康受到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其赖以生存的饮食也就应该有所不同。根据不同季节,我们的饮食与健康也要作出合理调配。
春季
春季气候由寒转暖,处于寒暖交替的时节,忽冷忽热,极易形成风。风是春天的主气,春风吹遍了山川田野,吹绿了大地,吹得百花姹紫嫣红,给自然万物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但风为六淫之首,既为百病之始,又为百病之长,春天的很多疾病,都与风有关。
春季温暖多风,人们极易患外感热病。因此,我们在春季应进补一些益气生发、养阴柔肝、疏泄调达的药物和食物,以补充人体正气,减少和控制外感热病的发生。
为了适应春季的气候特点,春季的饮食调养应贯彻“春夏养阳”的原则,饮食应以甘甜、辛温、清淡为主,多食用些能温补阳气的辛温食物,少食用过酸或油腻食物,多吃些甘甜食品和多吃些水果、蔬菜等清淡食品以及暖食,以抗拒风寒、风湿的侵袭,达到养肝、健脾、祛寒、利湿之目的。
夏季
夏季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暑为盛夏的主气,暑热为自然界万物的茂盛繁荣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但暑热为阳邪,易耗气伤津,从而导致舌干唇燥、小便赤黄、口渴思饮、大便秘结等症。湿为长夏的主气,而湿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特别是脾胃之阳气,常常使人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脘腹胀满、四肢不温等脾病发生。
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人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中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人,极易伤津耗气,导致气津两虚。因此,夏季我们应进补一些滋补阳气以及健脾胃的药物和食物,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确保身体健康。
为了适应夏季的气候特点,我们多食用些清淡平和、清热利湿的食物,少食苦味食品,多食辛味食物,并以温食为主,喝水、饮食要讲究方法,严格把住“病从口入”关,以达到养心、健脾、开胃、祛暑、祛湿之目的。
在膳食调配上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保证身体获得全面、足够的营养。我们可以少吃些肉类,多吃一些凉拌菜,多吃豆制品、绿豆、西瓜等食品。在做凉拌食品时要注意选用新鲜的原料,制作的过程要讲究卫生。在调味方面我们可以适当用一些大蒜和芥末,以便起到杀菌、杀瘟和增进食欲的作用。
秋季
秋季由热转凉,天气干燥。所以燥为秋天的主气,一般称为“秋燥”。秋燥为万物成熟、收获提供了有利的时机。但秋气清肃,干燥,也常常使人津液减少,从而导致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干咳少痰、渴饮不止,皮肤干燥、痰黏难咯、大便干结等症。因此,秋季饮食调养应以清润甘酸、滋阴润燥、温凉调配和清淡新鲜为主,以达到补肝、清肺、健脾之目的。
晚秋时,寒意渐浓,我们应及时地进行食补,进补要以滋阴润肺为主,以防阴气内虚,保持人体阴阳平衡,为安然度冬做好准备。
冬季
寒为冬天的主气,寒冷给万物闭藏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但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造成人体阳气虚弱,抑制了肌体的生理机制,从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冬季是中老年和身虚体弱的人进补的大好季节。传统医学认为,冬季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二气闭藏,故称为“冬藏”。冬藏是人体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冬季人体的阳气内藏,阴精固守,是肌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因此,冬天是食补的最佳季节。
为了适应冬季的气候变化,冬季饮食调养应贯彻“秋冬养阴”及“养肾防寒”的原则,多食用高热能食物,以提高人体耐寒能力。因此,冬季饮食应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为主,吃些高蛋白、高脂肪、高热能的食物,以保护人体阳气,起到拥阴护阳的作用,同时还要多吃些水果、蔬菜以防止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