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十二时辰养生法
10929800000024

第24章 饱餐之后健康甚忧

午饭要吃饱,所谓“饱”是指要保证一定的饮食量。

有人主张“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从字面意思也没有错,但凡事都得有个度,如果午饭吃得太多的话也是对健康不利的。当面对美味佳肴,有的人都难以克制大吃一顿的欲望,有人甚至不到吃撑决不放下筷子。但是长期饱食的危害不可小视。

当上午的活动告一段落,下午仍需继续进行,白天能量消耗较大,应当及时得到补充。所以,午饭要吃饱,所谓“饱”是指要保证一定的饮食量。

经常饱食,会使人的肠胃负担过重,并因消化液分泌供不应求而导致消化不良。而且人的胃里终日装得满满的,会使血液过多地集中在胃肠部位,从而使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相应缺血,长期下去就会诱发冠心病、胆结石、胆囊炎和糖尿病等疾病。

宋美龄很注重饮食质量,少食多餐。虽然她比较喜欢吃一些较硬的食物,但总体上不会影响消化,每餐两荤、两素,每天必须就5次餐,每一次进餐也只吃五分饱,即使再喜欢吃的食物,也绝不贪食。她几乎每天都会用磅秤称体重,只要发觉体重稍微重了些,会立刻改吃青菜沙拉,不吃任何荤的食物。

吃饭七分饱,健康自己找。俗话说,“吃饭七分饱,健康自己找”,这句话对于一些经常出席宴会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吃得过饱不光会撑着,还会给身体带来以下危害。

1.消化不良。人的胃肠容量是有限度的,吃得超过限度,就会增加胃肠负担,影响胃肠蠕动,就会产生饱胀、嗳气、早饱、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胰腺炎。这是较为常见,而且后果比较严重的疾病。当患者进食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后,可反射性地引起胰液分泌增加;若同时酗酒,无疑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患有胆道疾病的人要特别谨记,避免一次进食过量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更不要酗酒。而且急性胰腺炎往往不是在就餐时马上发生,而是在饱餐之后的当晚或第二天才发生。

3.心血管病。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是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最常见的诱发因素。由于冠心病患者本身存在管腔狭窄和心肌血供应不足,在大量进食后,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血小板容易聚集在一起并贴在血管壁上。且此时,胃肠道需血、需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冠状动脉很容易出现严重缺血,发生心肌梗死,严重者会导致猝死。一般说来,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所以老年人更不宜饱餐,进食以七八分饱为好。

4.老慢支。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肺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使患者长期处于一种缺氧状态。如果吃得太饱,胃部充盈,会使横膈往上推移,压迫肺部,使肺的扩张能力下降,这样一来,就会使患者感到呼吸困难;另一方面,吃得太饱,消化食物也需要大量的氧,这无疑也加大了氧的供需矛盾。

长期饱食还易使人发胖,体内聚集很多的脂肪。而过多的脂肪聚集在皮下,可使肝脏周围组织以及腹壁组织和腹腔内的大网膜和肠系膜腹压增高。同时导致腹壁肌肉松弛,腹部凸出,走路时气喘吁吁。

餐餐饱食,机体的血液过多地集中在胃,使心脏、大脑等重要脏器相对缺血,一般表现精神困倦,工作效率降低,或诱发冠心病、心绞痛、胆结石、糖尿病等,因而缩短人的寿命。

大脑也是暴饮暴食最大的受害者。吃得过饱时,会使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

吃得过饱时,会使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营养学家和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在鸡、鸭、鱼、肉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麸酸钠,它们在进入人体后,可分解为谷氨酸和酪氨酸等,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毒、有害物质,随血流到脑部后,干扰大脑神经细胞正常代谢。所以有人在大吃大喝一段时间后,会突然出现头昏脑涨、眼球凸出、上肢麻木、下颌发抖、心慌气喘、血压增高等一系列“美味综合征”症状。

长期饱食会使人体内热量摄入过多,脂肪过剩,血脂增高,引起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增加,导致脑动脉的粥样硬化,使供给大脑的氧和营养物质减少,造成人的记忆力下降,导致大脑早衰和智力迟钝。

保持健康的最有效的方法在科学上称为“低热量饮食”,通俗讲就是吃七八分饱最好。美国科学家曾经用猴子做过实验:让100只猴子吃十分饱,另外100只猴子只吃七八分饱,定量供应。结果发现,吃七八分饱的猴子要比吃十分饱的猴子高寿得多。

小孩子长身体的时候,适当多吃一点问题不大,可是进入成年后,特别是到中老年时,由于身体各个系统的代谢功能已经趋于平稳,甚至出现下降趋势,因而人体所需的热量也相对平稳或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吃“十分饱”,就会增加胃肠负担,造成体内能量过剩。相反,如果每餐只吃“八分饱”,不仅能预防多种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等,还能消除或防止许多常见的老年病症,如白内障、须发变白、身体虚弱等。此外,节制饮食还可以延缓或防止各种癌症的发生。

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特别是现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在吃饭上花的心思和时间越来越少,往往是凑合或应付,有时一天只吃一两顿;另一方面,人们的社会活动频繁,人际交往活跃,请客吃饭是常有的事,有时一天要应酬好几个饭局,即使不饿也要强迫自己硬往下咽。这种毫无规律的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苏轼说的“已饥方食,未饱先止”对今天的人来说非常有意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严格的自律性。在这一点上,苏轼又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苏轼为人有很强的自律性,在饮食上也是如此。他曾作过一篇简短的《节饮食说》,以督促自己注意饮食,达到食养的目的。文章如下:

“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量,我及量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元丰六年八月二十七日书。”

他不仅为自己规定饮食的标准,还规定了待客的标准。如果有人请他去赴宴,他就把自己的标准告诉主人。如果主人超过了这个标准,他就按照自己的标准,“及量乃止”。苏东坡的精神始终是坚贞而自由的,没想到在饮食上也如此清醒和理智。

现代人有许多古人所没有的疾病顽症,这与饮食的不合理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身体的健康,我们应该在饮食上对自己更严格一些,更关爱一些,更合理一些。不要拿工作或应酬当借口,来虐待自己的胃。

苏轼认为“慎起居,节饮食”是养生的基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节制饮食、五味调和的观点,西晋张华在《博物志》中也说:“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现代的科学家也非常重视饮食与健康的研究,提出了“限食长寿”的理论。研究表明,人体摄入的能量越大,器官组织的工作量就越大,产生的活性氧就越多,老化的进程也越快。限制热量的摄入,也就是节制饮食,可以增强抗氧化酶基因的活力,维持体内活性氧的平衡,延缓器官组织的衰老。这就是节制饮食的科学性。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是饮食养生的一个方面,人吃东西既要解饿,又要达到养生的目的,饿了就吃,但不能吃得过饱。俗话说“过犹不及”,饿极了会生病,过饱了也会生病。所以午餐时要合理进食,要注意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