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微笑是一句世界语:塑造青少年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10924900000051

第51章 扼住命运的喉咙

当贝多芬还是个孩童的时候,就显露出了令人惊叹的音乐天赋,他四岁开始练琴,八岁开独奏音乐会,十一岁开始以弹奏为生,早早踏上了独立的音乐道路。十七岁那年,他登门向莫扎特求教,希望得到这位音乐大师的指点。莫扎特被这个年轻人的才华征服了,预言道:“终有一天,他会名扬天下。”

贝多芬没有辜负莫扎特的期望,时时刻刻不忘勤学苦练。一次,他去一家饭馆吃饭,刚坐下来就像弹琴一样用手指在桌面上投入地敲打起来。店里的人都感到纳闷,不禁纷纷围过来观看。过了很长时间,贝多芬才察觉到人们的异样,可是仍未意识到自己有什么不对劲,便随口说:“结账吧,我应付多少钱?”周围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因为他只顾着“弹奏”,根本就没有吃过任何东西。

天才加勤奋使贝多芬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音乐家,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但自从1816年开始,贝多芬的健康每况愈下,导致耳病复发,不久就完全失聪了。对一个音乐家而言,这种打击简直比死还要可怕。但是贝多芬决定向命运发起顽强的抗争,他宣称:“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向它低头。”这一时期,他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谱出的乐章甚至超过了早年的作品。1841年3月,恩格斯观看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在写给妹妹的信中,他是这样赞美这部作品的:“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

名言:

I love the m an thatcan sm ile in trouble that can gathers trength from distress and grow bravebyreflection.

——Thom asPaine

我喜欢那种在困境中微笑,从忧伤中获得力量,通过反思变得勇敢的人。

——托马斯·潘恩

名人剪影: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有“乐圣”之称的天才音乐家。十三岁发表音乐处女作,近而立之年出现失聪征兆,晚年完全与声音隔绝,但他仍坚持创作,并留下了许多高水准的作品。

成功指南针:

眼盲的荷马、失聪的贝多芬、既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当我们读到这些名字的时候,感佩之余,总忍不住要谴责造物的不公平。实际上,在命运面前,永远没有公平可言。正如史铁生在《好运设计》中所说,人一生下来就有走运的和不走运的。可是,有好运相随的人就真的拥有甘美的人生吗?或者说,这样的人能感受到生命的几成甜呢,会不会因为太顺利、太容易而令味蕾退化,进而沦为庸禄之辈——世上因此多了一位闲赋的常人,少了一位跋涉的勇者呢。“没有痛苦和磨难,人们就不能强烈地感受到幸福……没有了距离便没有了路程,没有了斥力也就没有了引力。”通常要走很多路,人们才会明白这样的道理,但愿我们没有在路上花太长时间,否则,代价就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