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微笑是一句世界语:塑造青少年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10924900000042

第42章 做自己的主人

毛泽东小时候,家里生活还算富裕,可是父亲不想让儿子养成懒惰的毛病,于是毛泽东从6岁起就开始下地干活了。相对于母亲的温柔善良,父亲显得格外严厉古板,教育起孩子来也自有一套。8岁那年,毛泽东进入私塾读书。在私塾里,学生们学的都是《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儒家经书,毛泽东感到十分枯燥,便经常私下读一些小说和历史故事。

毛泽东13岁时,由于父亲的坚持,他被迫辍学,回家务农。他白天到地里干活,晚上帮父亲记账。这期间,他仍旧在读各种书籍。不仅看他喜爱的小说,还读一些如《盛世危言》之类的著作。父亲在读书这方面的看法与他有很大的分歧。父亲认为,如果毛泽东非要读书不可,也该去研读儒家经典,因为研读儒家经典很实用。科举考试的取材和评判标准都以此为据,并且只有通过考试做了官,才能真正出人头地。

农活不忙时,父亲总要毛泽东带个筐出去拾粪。出了家门,毛泽东就像离开笼子的小鸟,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看书,而当他挎着空筐子回家时,自然少不了被父亲责骂一番。所幸母亲和弟弟是站在他这边的,在顽固的父亲面前,母子俩没少替毛泽东打掩护,帮他藏书,为他创造了许多读书学习的条件。然而,断断续续的学习根本无法满足毛泽东对知识的渴求。在16岁那一年,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和劝阻,毅然走出了韶山冲,进了离家约24公里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临行前,为了表明自己的抱负和志向,毛泽东写了一首诗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从那以后,毛泽东彻底摆脱了父亲的掌控,实现了“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愿望。

名言:

Ifaman emptieshispurse into hishead,no man can take itawayfrom him,an investmentin knowledgealwayspaysthebestinterest.

——Benjamin Franklin

倾己所有追求知识,没有人能夺走它;向知识投资,收益最佳。

——富兰克林

名人剪影:

毛泽东(1893-1976):新中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思想家和军事家。出身于农民家庭,21岁考进湖南第一师范学校,27岁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主要著作被收入《毛泽东选集》。

成功指南针:

“世界上最有挑战的事情就是有勇气做自己。”这是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对青年人说的一句话。人生的道路很漫长,可是关键处常常只有几步。当你面临人生的岔道口,一时不知何去何从时,亲人与朋友的意见固然值得参考,然而更值得重视的是你内心的声音,懂得倾听自己,你才可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尽管这种选择需要时间来证明,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有勇气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本身就说明你是一个勇敢无畏的人,这样的人,也是离成功最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