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10923900000061

第61章 月经病

“原文”

脉涩,经事先期,脘痛引及腰髀,不时寒热。此二维为病也,良由营血不足耳。(1017)

鹿霜 当归 茯苓 杞子 紫英茴香

经事参差,不时寒热盗汗,阴血下夺,阳无所附,营卫为之不谐也。(46)

炙甘草 白芍 火麻仁 生地 粗桂枝 牡蛎 麦门冬 阿胶

经事淋漓,带下,下体怯冷,心悸。(690)

大熟地 杜仲 人参 紫石英 鹿角霜 沙苑 茯神 巴戟天 桑椹子 杞子 白薇 当归身

经漏日久,犹然腹膨,气激块下气腥,此去血过多,厥阳无制耳。(289)

黄牛角鳃抄 真陈墨 人参 白薇 乌鲗鱼骨 血余胶艾炭 川断 椿根白皮 陈棕炭 阿胶 姜炭

背痛形凛,经阻带多,法宜温养奇经。(66)

鹿角胶 沙苑 紫石英 当归 小茴香 茯苓 生杜仲 羊肉

寒热经阻,形瘦脉涩,此属耗血,最不易治。(1009)

小建中汤

因外疡复烦劳,致营卫交损,寒热咳嗽盗汗,经阻两月,渐延干血瘵疾。(482)

小建中汤

肝血内耗,已成干血瘵疾,咽痛音哑,晡热便溏,最不易治。(1073)

生地 元稻根须 川斛 麦冬 稆豆干皮 茯神

渐延干血,急急护阴。(1162)

熟地 天冬 川石斛 阿胶 茯神 鸡子黄

失血咳嗽,经事不至,渐延干血。(646)

细生地 稆豆皮 茯神 生牡蛎 川石斛 鲜藕

茹素营气不长,咳嗽妨食,天癸渐断,恐延干血。(214)

黄芪 炙草 茯神 归身 大南枣肉

干血瘵疾,不易调治。(611)

炙甘草汤

血枯经闭。(447)

乌鲗骨丸

经来腹痛,脉涩,宜两和气血。(764)

当归 楂炭 乌鲗骨 香附 艾炭 炒延胡

本条有寒热与脘痛,故云二维为病。

“按语”

叶氏在治疗月经病的医案中,主要对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期、闭经进行证治。应用较多的药物主要是补肝肾药、滋阴药、温里药、行气药。从用药规律可以看出月经病的病机,主要有肝肾虚寒、冲任虚寒、气血凝滞。对闭经的预后指出“不易调治”。

叶氏治疗月经病有以下特点:

1 调经重在调奇经

叶氏谓:“夫奇经,肝肾主司为多”,多用熟地、鹿角胶(鹿角霜)、人参 沙苑、紫石英、当归、杜仲、巴戟天、桑椹子、杞子、黄牛角、血余胶、阿胶 枣仁等,择而用之。其立法主旨,诚如天士所云:“肝肾下病,必留连及奇经八脉,不知其旨,宜乎无功”,“下焦之病,多属精血受损”,宜“柔剂温通”,而草木药饵,总属无情,不能治精血之惫,当以血肉充养,通补奇经。且甚赞紫石英有“镇固冲脉,兼以包大气之散越”的作用(66条)。

2 调经重在补肝肾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云:“凡女子以肝为先天,肝阴不足,相火上燔莫制,根本先亏也,急养肝肾之阴,不失延久之计。”在690条中对“经事淋漓,带下,下体怯冷,心悸。”用大熟地、杞子补益肝肾之阴。

3 调经重在理气血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云:“女子以肝为先天,阴性凝结,易于怫郁,郁则气滞血亦滞”。764条“经来腹痛,脉涩,宜两和气血。”用香附、炒延胡、当归、楂炭、乌 骨、艾炭。

4 闭经不易治

对闭经的治疗,叶氏强调从中焦论治,他认为“凡经水之至,必有冲脉而始”,“而冲脉隶于阳明”。用小建中汤建立中脾胃治其虚劳(1009.482);若出现“咽痛音哑,晡热便溏,最不易治”、“急急护阴”(1073.1162),用生地、川斛、麦冬、天冬、川石斛、阿胶、鸡子黄等滋阴补肾;对于气血两虚者(611),不易调治,宜炙甘草汤或黄芪、炙草、当归等补养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