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10923900000051

第51章 自汗盗汗

“原文”

湿蒸气泄汗多。(330)

于术 半夏 煨姜 茯苓 广皮 木瓜

阳微,湿阻汗泄。(498)

术附汤

阳微自汗。(647)

生于术 防风根 煨姜 大南枣 生黄芪 淡附

阳虚自汗怯冷。(517)

于术 附子 黄芪 滚水泛丸

阴不平,阳不秘,火升汗泄。(63)

熟地 牡蛎 天冬 人参 茯神 湘莲

两尺空大,寐则汗泄,食下少运。(343)

八味丸

“按语”

在治疗自汗盗汗的四个医案中,可以看出叶氏对汗证的病因病机、用药有其独到的认识。

1 汗证的病因病机

叶氏认为:“自汗主要是阳虚或劳伤营卫所致(498.647.517),但也有阴虚阳亢者(63)。盗汗主要是阴虚阳浮不潜所致(343)。其他,如湿甚生热也会引起汗出。(330)”

2 用药特点

(1)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如五味子、淮小麦、糯稻根、龙骨、牡蛎等止汗标药用得较少。

(2)以顾护脾胃、培养元气为要。从中焦脾胃入手,擅用白术、茯苓、黄芪等益气健脾药,慎用苦寒、滋腻之剂,以免伤及脾胃。

(3)不忘养心安神。因为汗为心液,对虚证常用生脉饮加味,其他如茯神也是常有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