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10923900000025

第25章 噎膈

“原文”

食下拒纳,左脉弦数,此属噎格。(128)

旋复花 半夏 姜汁 代赭石 茯苓 川连

噎格脉弦,胃气空也。乏力用参,如之何图功。(229)

半夏 煨姜 旋复花 南枣 代赭石

痰饮内阻,清阳失旷脘痛拒纳,乃噎格之象,开怀为要。(1146)

半夏 吴萸 茯苓 干姜

食下拒纳,此属噎格。(460)

小半夏汤

食下格拒,痰涎泛溢,脉来歇,此阳气不宣,痰浊上阻使然。(367)

小半夏汤

脉细,食下格拒,宜理阳明。(579)

小半夏汤

噎格难治。(198)

半夏 茯苓 生姜汁

脉弦涩,阴液渐次枯槁,清阳势欲上结,脘膈不利,咽喉如梗,乃噎格之象,切勿动怒。(1096)

枇杷叶 半夏 姜汁

气火上郁,食下噎格。(408)

枇杷叶 瓜蒌皮 桔红 桔梗汁 杜苏子 米仁食饮下咽,必咳逆,方爽能纳,属噎格之渐。(127)

枇杷叶 苏子 蒌仁霜 旋复花 茯苓 广桔红

脉弦,胸胁痹痛引背,曾吐瘀,食下拒纳,此属血格。(1160)

红花 桃仁 旋覆花 桔红 生葱管 柏子仁此属血格,当宣其络。(650)

枇杷叶 桃仁 瓜蒌皮 枳壳 降香汁 苏子 郁金汁 紫苑

脉细而涩,脘痛,食下拒纳,乃血格之候,症重。(239)

枇杷叶 苏子 桃仁 郁金汁 桔红 茯苓

格不能食,幸大便溏泄,且治少阴。(346)

金匮肾气丸

食下气噫胸痛,脉涩,此血阻气痹,乃高年噎格之渐,未易调理。(282)

苏子 枇杷叶 土瓜蒌皮 桃仁 广桔红 降香浓汁

“按语”

叶氏用汤药治疗噎膈的15个病案,共用药28种,应用较多的药物主要为化饮降逆、理气活血药。按出现次数由多到少排列的前10种药依次是:半夏、生姜、杷叶、苏子、旋复花、茯苓、瓜蒌仁、桃仁、橘红、降香。从以上用药情况看完全符合噎膈的基本病机、即痰浊内阻,气结血瘀。叶氏病案中强调开怀,切勿动怒,注重情志调节的治病要求,并在病情的发展上作出噎膈由气到血病情加重,高年血阻气痹不易调理的预后判断。

叶氏治疗噎膈有以下特点:

8 化饮和胃,常用半夏、姜

噎膈的15个病案中有8案使用了半夏与姜(生姜、姜汁、炮姜、干姜),用于治疗痰浊上阻,胃失和降而致食下拒纳、噎膈症(460.367.579),阳虚者配吴茱萸、干姜温阳化饮(1146),清阳上结、咽喉如梗配杷叶(1096),健脾常配茯苓(198)。痰气内阻、胃气不和、升降失常,常配旋复代赭汤加减,直降胃气,如(128.229.127)。

9 化痰降气,常用杷叶、苏子

噎膈的15个病案中有6案使用了杷叶,并有5案与苏子同用。杷叶苦凉,功能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本草纲目》:“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与苏子相配降气化痰之力更强。

10 久病入血,痰瘀互阻,治以旋复花汤: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旋复花汤主之。”叶氏引用该方治疗久病入血,痰瘀互阻的噎膈症。常用红花、桃仁代替新绛活血化瘀,用杷叶、苏子配桃仁宣络降气。

总之,治噎膈用药宜绛不宜升,或降胃或调肝,因痰阻者化痰蠲饮,因瘀血者,活血化瘀,因气逆者降气。病久气血耗伤,津枯液涸者,又当补气养血、增液。仲景大半夏汤,后世五汁饮是此病较好的方剂,不可不知。用启膈散治噎膈而取效者屡有报道,临证亦可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