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10923900000015

第15章 瘅胀

“原文”

瘅胀腹皮反热,下体怯冷,是阴盛格阳之象,饮必沸汤,稍温则腹中不适矣,大小便不利,正属阳气不得通行之义,阴邪弥满之势,症非轻小,其勿忽视。(534)

泡淡川附子五钱 泡淡生干姜一钱五分 公猪胆汁一个冲入调服

瘅胀陡然吐血,血后胀亦不减,此肝冲逆阳明,胃腑受困,乃虚之实候也,难治。(279)

青皮 香附 鸡肫皮 茯苓 大麦芽 香橼皮

瘅胀。脾阳困顿,浊阴不泄,得之阴弱之体,最不易治。(539)

茯苓 桂心 紫厚朴 姜渣 白芍 生白术

脉细,形神疲倦,显是命门真火式微,为之瘅胀肿满,王宇泰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正此候也。(842)

济生肾气丸 午后用运理中汤法

人参 茯苓 附子 于术 干姜 益智

疟久伤阳,瘅胀腹大,二便不爽,最不易治,先开太阳,令其阳气宣达再商。(1117)

五苓散

“按语”

叶氏应用汤药治疗瘅胀的5个病案,共用药物16味,应用较多的是温阳健脾药。按出现次数由多到少排列的前5味药依次是:茯苓、干姜(姜渣)、白术、附子、桂枝(桂心)。从病案所述分析瘅胀的病机是主要为阳气式微或阳气不宣。因此,叶氏用药以温补为前提,瘅胀属阴盛格阳用附子干姜汤(534),脉细,形神疲倦属命门真火衰微用济生肾气丸,阴中求阳(842),脾阳困顿、体弱用茯苓、桂枝等温阳健脾(539)。瘅胀伴二便不爽用五苓散宣达阳气、以开太阳(832),瘅胀吐血之后“肝冲逆阳明”用青皮、香附、香橼皮等疏肝理气(279)。5个病案有四处提到瘅胀难治,说明该症当属疑难重症,治法用药或许仅是权宜之计。以上病案对我们今天治疗肝病晚期,黄疸不退,或有腹水或出现呕血,有一定的借鉴作用。